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44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流体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流体控制组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流体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壳体、阀芯、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密封组件,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侧壁,第一壳体具有贯穿第一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连通口,第二壳体具有贯穿第二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限位座位于第二连通口内且与阀芯限位设置,第一密封圈套设于第二连通口的壁面和限位座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这样能够能便于提高流体控制装置的集成度。的集成度。的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的系统需要用到多通路的流体控制组件以控制流路,为实现流体控制组件对至少两个流路的流体控制,需要在流体控制组件上设置至少两个流道,当流体控制组件应用至流体控制装置中时,需要设置多个管路将流体控制组件的流道与其他部件连通,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提高集成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至少两个流路的流体控制,还能便于与流体控制装置中的其他部件集成,减少流体控制组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管路连接,减少空间的占用。
[000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
[0005]包括第一壳体和流体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阀芯,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阀芯能够在带动下转动;
[0006]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0007]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连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且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限位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壁面和所述限位座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阀芯之间密封设置。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0009]提供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且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
[0010]形成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提供第二壳体、阀芯、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和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连通口贯穿所述第二侧壁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限位座具有连通孔;将所述阀芯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将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限位座的外周侧以形成密封组件;将所述密封组件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使得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并将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限位设置;
[0011]将所述流体控制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将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
通口对准连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流体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流体控制组件,流体控制组件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壳体、阀芯、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阀芯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均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连通口内,使得流体控制组件能够组装成一个整体,当第一壳体为热管理系统的其他部件形成的结构时,此时的流体控制组件能够整体装入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并使得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一连通口连通,相较于通过管路将流体控制组件的流通口与热管理系统中的其他部件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控制装置能够省略流体控制组件与热管理系统中其他部件之间的管路,能够提高流体控制装置的集成度,减小流体控制装置的占用空间,使得流体控制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示出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4中提供的限位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13是图12中示出的流体控制装置中流体控制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0和流体控制组件20,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容纳腔15,流体控制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5,流体控制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阀芯22和至少两个密封组件23,第二壳体21具有第二容纳腔217,阀芯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217,阀芯22能够在带动下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控制装置1还包括控制装置60,阀芯22能够在控制装置60内的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比如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或电机和减速齿轮组,通过控制阀芯22旋转,使得阀芯22的导通
腔能够将流体控制装置1上的连通口导通,从而实现流体控制装置1对流体的控制。
[0029]其中,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侧壁11和至少两个连接管,连接管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5外且凸出于第一侧壁11,第二壳体21包括第二侧壁211,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211之间密封设置,以防止流体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211之间产生泄露。第一壳体10还具有至少两个通道13,通道13贯穿连接管,且通道13贯穿第一侧壁11形成第一连通口131,第二壳体21具有贯穿第二侧壁211的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口212,第二连通口212与第二容纳腔217连通,第一壳体10的第一连通口131通过第二连通口212与第二容纳腔217连通。
[0030]为实现流体控制装置1的密封,结合图1至图5,流体控制装置1的密封组件23的数量与第二连通口212的数量以及第一连通口131数量均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23位于第二连通口212,密封组件23包括第一密封圈231和限位座232,限位座232具有连通孔2324,第二容纳腔217通过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流体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阀芯,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阀芯能够在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连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内且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限位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壁面和所述限位座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阀芯之间密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限位座的厚度方向,所述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台阶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沿所述限位座的厚度方向,向所述台阶部投影,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周侧且夹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台阶部之间,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子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外周侧,沿垂直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夹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子部的部分夹设于所述台阶部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表面向所述第一侧壁凹陷,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表面向所述第二侧壁内部凹陷,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表面向所述第一侧壁内部凹陷,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表面向所述第二侧壁内部凹陷,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且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的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厚度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限位座的厚度,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且夹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阀芯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密封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
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限定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底壁邻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一六K五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