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34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导出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其包括转轴、卷线轮、卷簧、卷簧盒、导电环和左右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转轴左部外侧和右部外侧分别位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内,对应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位置的转轴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卷线轮,转轴左端固定安装有右侧与左支撑架左侧相抵的导电环,右支撑架右侧固定安装有卷簧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卷线轮将导线缠绕起来,通过设置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将卷线轮支撑起来,通过设置卷簧用于将导线收纳在卷线轮上,可有效避免导线缠绕断裂,具有安全、省力、简便和高效的特点。简便和高效的特点。简便和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导出装置
,是一种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浮顶罐由罐体和内部浮顶组成,其中一次密封部分是橡胶密封材料,罐体与浮顶之间并未可靠直接连接,当发生静电聚集或雷击事件时,无法迅速将静电和雷电导入大地。为保证罐本体安全,罐体与内部浮顶用静电导出线相连接,静电导出线沿罐内扶梯铺设至内部浮顶上,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冗余考虑静电导出线比较长,散落在罐顶,线路在风吹、雨淋等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下容易缠绕、断裂;2.冬季时静电导出线容易冻结在罐顶浮顶上;3.大风天气时线缆在管内回旋风作用下缠绕、击打扶梯。以上问题轻则加速静电导出线损坏,重则可能造成罐顶浮顶撕裂、甚至金属摩擦会发生其它不可预料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外浮顶罐静电导出线缠绕断裂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包括转轴、卷线轮、卷簧、卷簧盒、导电环和左右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转轴左部外侧和右部外侧分别位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内,对应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位置的转轴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卷线轮,转轴左端固定安装有右侧与左支撑架左侧相抵的导电环,右支撑架右侧固定安装有卷簧盒,卷簧盒左侧中部设有安装孔,转轴右端位于安装孔内,卷簧盒内设有内端与转轴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卷簧,卷簧外端与卷簧盒内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
[0005]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左支撑架可包括轴承、轴承座、连接杆和呈开口向下的凵字形的安装杆,连接杆上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安装杆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承,转轴左部外侧位于轴承内,右支撑架与左支撑架结构相同。
[0006]上述还可包括横杆,左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均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左端位于左支撑架左方,右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横杆右部对应位置的固定安装在一起。
[0007]上述还可包括箱体和箱门,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转轴和卷线轮均位于箱体内,箱体前侧固定安装有箱门,箱门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排线口。
[0008]上述还可包括排线器,排线器包括左安装片、右安装片、上辊子、下辊子,对应排线口左端和右端位置的箱门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安装片和右安装片,左安装片和右安装片之间上下间隔设有上辊子和下辊子,上棍子中部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槽,下辊子中部外侧设有与第一螺纹槽方向相反的第二螺纹槽。
[0009]上述对应卷线轮与左支撑架之间位置的转轴上可固定安装有进线端子,卷线轮外部左侧设有左右贯通的穿线孔。
[0010]上述导电环外侧可固定安装有出线端子。
[001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卷线轮将导线缠绕起来,通过设置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将卷线轮支撑起来,通过设置卷簧用于将导线收纳在卷线轮上,可有效避免导线缠绕断裂,具有安全、省力、简便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箱体内部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排线器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转轴,2为卷线轮,3为卷簧,4为卷簧盒,5为导电环,6为轴承座,7为安装杆,8为横杆,9为轴承,10为箱门,11为排线口,12为上辊子,13为下辊子,14为第一螺纹槽,15为第二螺纹槽,16为进线端子,17为出线端子,18为静电导入线缆,19为左安装片,20为右安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3所示,该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包括转轴1、卷线轮2、卷簧3、卷簧盒4、导电环5和左右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转轴1左部外侧和右部外侧分别位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内,对应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位置的转轴1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卷线轮2,转轴1左端固定安装有右侧与左支撑架左侧相抵的导电环5,右支撑架右侧固定安装有卷簧盒4,卷簧盒4左侧中部设有安装孔,转轴1右端位于安装孔内,卷簧盒4内设有内端与转轴1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卷簧3,卷簧3外端与卷簧盒4内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根据需求,转轴1可采用铜轴,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在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安装至罐顶浮船上或者所需位置,首选在卷线轮2外侧设置静电导入线缆18,将静电导入线缆18的内端与转轴1固定在一起,使静电导入线缆18与转轴1导通,导电环5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线连接地网,接着拉动静电导入线缆18的外端向上延伸,此时将带动卷线轮2转动,卷线轮2带动转轴1转动,转轴1带动卷簧3的内端旋转上劲,静电导入线缆18的外端与扶梯下部的接线点连接,扶梯上端与罐顶内的固定安装,扶梯下端设有滑轨,扶梯下端可沿滑轨移动,滑轨位于浮船上侧,由于浮船上下浮动,从而改变扶梯高度,使扶梯下端沿滑轨移动,因此静电导入线缆18随扶梯的移动而伸长或缩短;油罐液位增长浮船上行时,静电导入线缆18部分冗余,卷簧3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将带动转轴1转动,转轴1带动卷线轮2转动缠绕静电导入线缆18,从而收紧多余的线,将线缆拉直,对外浮顶罐罐顶浮船静电导入线进行收纳整理,避免静电导出线缠绕、冻结在罐顶浮船上,导致罐顶静电导出线断裂及产生其它不确定性风险,当浮船随液位向下浮动时,静电导入线缆18被拉长,带动卷线轮2和转轴1转动,使卷簧3内端转动上劲;
通过设置导电环5,可提高静电导出线导通性,现场使用可以达到油罐安全运行规范要求的导通要求。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其它需要对作业现场进行目视化规范管理的场所,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优点。
[001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3所示,左支撑架包括轴承9、轴承9座6、连接杆和呈开口向下的凵字形的安装杆7,连接杆上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7,安装杆7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轴承9座6,轴承9座6内设有轴承9,转轴1左部外侧位于轴承9内,右支撑架与左支撑架结构相同。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轴承9和轴承9座6用于支撑转轴1,通过设置连接杆和安装杆7,用于将整体抬高,避免卷线轮2高度不够旋转不便的问题。
[0020]如附图1、2、3所示,还包括横杆8,左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均固定安装有横杆8,横杆8左端位于左支撑架左方,右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横杆8右部对应位置的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横杆8可使卷线轮2等更加稳定。
[0021]如附图1、2、3所示,还包括箱体和箱门10,左支撑架、右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卷线轮、卷簧、卷簧盒、导电环和左右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转轴左部外侧和右部外侧分别位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内,对应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位置的转轴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卷线轮,转轴左端固定安装有右侧与左支撑架左侧相抵的导电环,右支撑架右侧固定安装有卷簧盒,卷簧盒左侧中部设有安装孔,转轴右端位于安装孔内,卷簧盒内设有内端与转轴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卷簧,卷簧外端与卷簧盒内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架包括轴承、轴承座、连接杆和呈开口向下的凵字形的安装杆,连接杆上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安装杆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承,转轴左部外侧位于轴承内,右支撑架与左支撑架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杆,左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均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左端位于左支撑架左方,右支撑架下侧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横杆右部对应位置的固定安装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浮顶罐静电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和箱门,左支撑架、右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明业刘延昌胡志敏马愉肖刚张辰源谢雨兵李妍艾克拜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