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632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据极性判别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其先确定基本极性,再设计标准子波、进行标准井相关性统计,最后获得地震数据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极性判断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子波,锁定地震相位范围,避免使用零相位ricker子波识别相位时造成的误判;在锁定地震相位范围基础之上,进行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避免部分井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误差而引起误判,能够准确识别非零相位地震数据极性。数据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据极性判别方法
,是一种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地震道被定义为地震子波与地层反射系数序列褶积;井震标定则用一个零相位ricker子波(见图1),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再通过调整时深关系来达到更大的相关系数。上述判别相位方法前提是假定地震为零相位情况下,地震上能量最强的波峰或波谷才对应反射系数最大的界面。而实际中由于采集处理等原因,地震往往并不是零相位,那么最大反射系数界面所对应地震轴的位置就难以确定。
[0003]一般确定地震相位,往往寻找地层中有明显岩性变化、不整合等界面进行标定,通过井上明显岩性界面与地震上最强能量标定,提取井旁道子波从而确定地震相位,但由于地震资料的空间变化以及井资料的影响,各井提取的子波相位差异较大,在多井提取子波的基础上得到平均子波,平均子波在相位谱上不够稳定,用于各井时,其根据相关系数得到的极性判断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用一个零相位ricker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无法准确识别非零相位地震数据极性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确定地震数据的基本极性利用稳定的地质界面或不整合界面判定地震的基本极性;2)设计标准子波在零相位子波的基础上,对零相位子波进行延x轴水平平移,生成一系列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将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作为标准子波;3)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选取研究工区标准井,利用标准子波对标准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每一个标准子波标定得到一个相关系数,在井震标定基础上,对目的层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记录的相关度进行统计,得到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4)确定子波相位通过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当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道的相关系数最高时,此相关系数对应的相位即为地震区域的相位。
[0006]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利用Jason软件子波转换模块,对零相位子波进行延x轴水平平移。
[0007]上述不整合界面的地震剖面表现为连续强地震轴。
[0008]上述地震的基本极性范围为

180度至180度。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极性判断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子波,锁定地震相位范围,避免使用零相位ricker子波识别相位时造成的误判;在锁定地震相位范围基础之上,进行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避免部分井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误差而引起误判,能够准确识别非零相位地震数据极性。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零相位ricker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原理图(源自陆基孟主编的《地震勘探原理》,出版社: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0011]附图2为0度子波标定图(风城油田H井)。
[0012]附图3

1至3

9为标准井不相位子波标定图(风城油田H井)。
[0013]附图4为地震道与合成地震记录相关系数统计图(风城油田H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该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确定地震数据的基本极性原始地震数据来源于风城油田H井,利用稳定的地质界面或不整合界面判定地震的基本极性。如图2,在H423_base层附近是一个大的沉积间断面,所述断面的上面和下面地层阻抗差异很大,对应一个负的反射系数,从过井地震剖面看,基本上是一个强的90度相位反射,上下带一个较强的波峰波谷,可以看到这基本上是一个90度相位的子波;基本极性判断方法为本领域现有公知方法;(2)设计标准子波在零相位子波的基础上,利用Jason软件子波转换模块,对零相位子波进行延x轴水平平移,生成一系列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将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作为标准子波;(3)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选取研究工区标准井,利用标准子波对标准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每一个标准子波标定得到一个相关系数(见图3

1至3

9、表1),当合成地震记录子波相位不同时,井震相关系数也不同,最大反射系数所对应的地震轴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井震标定基础上,将原始地震数据、合成地震记录分别作为X、Y轴数据,进行相关性拟合,以对目的层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记录的相关度进行统计,得到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见图4);(4)确定子波相位通过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见图4),发现当子波相位为90度时,合成记录与地震道相关系数最高,从而确认该区地震相位为90度。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极性判断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子波(不同相位子波),锁定地震相位范
围,避免使用零相位ricker子波识别相位时造成的误判;在锁定地震相位范围基础之上,进行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避免部分井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误差而引起误判,能够准确识别非零相位地震数据极性。
[001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地震数据极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确定地震数据的基本极性利用稳定的地质界面或不整合界面判定地震的基本极性;2)设计标准子波在零相位子波的基础上,对零相位子波进行延x轴水平平移,生成一系列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将相同振幅不同相位的子波作为标准子波;3)标准井相关性统计选取研究工区标准井,利用标准子波对标准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每一个标准子波标定得到一个相关系数,在井震标定基础上,对目的层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记录的相关度进行统计,得到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4)确定子波相位通过各井相关系数与子波相位交会图,当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艳李培俊丁超杨兆臣赵长虹彭明超蔡国清时磊黄超张洋洋胡青王贵文陈朕刘云利殷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