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07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内壁顶部设置有吸污分管,所述吸污分管外壁一端设置有刮盘,所述刮盘底部设置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上设置有推进装置,所述预处理池外部一端设置有捞杂池,所述捞杂池内底部设置有滤杂槽,所述捞杂池顶部两侧设置有龙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传统的污水预处理池中设置滤杂槽、龙门架、捞杂池、电动推杂板、排杂洞以及丝杆等组件,可实现自动将过滤的杂物推出,集中收集,对于较大的污水处理池,此方式大大的提高了人工操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处理效率。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弊端:
[0004]1、污水预处理池在沉降的时候,其污水进水管处的过滤除杂装置空间较大,用户取出杂物较为费时费力,影响了污水的排放效率;
[0005]2、污水沉降后顶部的吸水管道容易被堵塞,工作人员处理时需要乘坐简易气垫在污水上漂浮处理,不仅危险而且气味大影响支撑工作;
[0006]3、沉降池底部大多都是固定的结构,沉降的污泥都是通过泥浆泵的管道吸出,此方式容易造成局部位置的泥浆无法吸出,进而造成沉降池底部污泥堆积。
[0007]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1)内壁顶部设置有吸污分管(4),所述吸污分管(4)外壁一端设置有刮盘(20),所述刮盘(20)底部设置有牵引杆(24),所述牵引杆(24)上设置有推进装置(21),所述预处理池(1)外部一端设置有捞杂池(5),所述捞杂池(5)内底部设置有滤杂槽(7),所述捞杂池(5)顶部两侧设置有龙门架(6),所述龙门架(6)上设置有丝杆(8)和滑杆(9),所述丝杆(8)和所述滑杆(9)上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底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1),所述预处理池(1)内底部设置有活动板(29),所述活动板(29)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30),所述活动板(29)顶部一端设置有聚泥板(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分管(4)与所述预处理池(1)内壁通过卡扣固定安装,所述吸污分管(4)顶部阀接有吸污管道(3),所述吸污管道(3)外接抽吸泵,所述刮盘(20)与所述吸污分管(4)滑动连接,所述刮盘(20)内壁中卡压有加紧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21)由推进扇(25)构成,所述牵引杆(24)与所述刮盘(20)底部焊接,所述推进扇(25)与所述牵引杆(24)焊接,所述牵引杆(24)底部焊接有配重组件(22),所述牵引扇外部引出有外连线(26),所述捞杂池(5)成型于所述预处理池(1)一端,所述滤杂槽(7)与所述捞杂池(5)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6)与所述捞杂池(5)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龙张纪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