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05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装置。隔声装置包括:机座,包括顶板、底板及支撑板,顶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支撑板具有用于安装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安装孔,顶板、底板及支撑板围绕形成安装口,安装口位于输送带的两侧;隔声组件,设置在安装口处且包括第一隔声结构、第二隔声结构及至少两个承接结构,承接结构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一端与一个承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二端具有与另一个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的吸合状态和与该承接结构分离的维护状态;第一隔声结构具有安装孔,第二隔声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以封堵或者避让安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声装置影响工作人员对输送机正常维护、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全隐患的问题。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管状带式输送机与普通皮带机的组成基本相同,也是由驱动部分、滚筒、托辊、支架、胶带、皮带机保护等组成,头尾段与普通皮带机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过渡段和中间输送段,过渡段是将胶带由普通槽型逐渐过渡到密封圆形,中间运送段就是胶带成全封闭的圆形进行物料的输送,胶带的回程亦相同。
[0003]在现有技术中,管状带式输送机通常用于长距离输送,导致其不免需要经过居民区,而在管状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特别是数量庞大的托辊在运转过程中,不仅存在托辊摩擦时所产生的低频噪音,也存在托辊径向跳动所导致的皮带与托辊形成拍打的高频噪声,导致其隔声降噪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易给居民区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0004]为了解决上述噪音问题,在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两侧安装封闭式隔声墙(板),以求达到较好的隔音降噪效果。然而,上述封闭式隔声墙(板)不仅导致人员进出巡检设备的难度加大,最主要的是,若遇到大风天气,封闭式隔声墙(板)所导致的巨大阻力将可能造成管状带式输送机整体产生倾覆的可能,会给其使用安全性带来巨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声装置影响工作人员对输送机正常维护、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装置,包括:机座,包括顶板、底板及支撑板,顶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支撑板具有用于安装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安装孔,顶板、底板及支撑板围绕形成安装口,安装口位于输送带的两侧;隔声组件,设置在安装口处,隔声组件包括第一隔声结构、第二隔声结构及至少两个承接结构,承接结构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一端与一个承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二端具有与另一个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的吸合状态和与该承接结构分离的维护状态;其中,第一隔声结构具有安装孔,第二隔声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以封堵或者避让安装孔。
[0007]进一步地,隔声组件还包括:转轴,穿设在第一隔声结构内,第二隔声结构通过转轴与第一隔声结构枢转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二隔声结构包括:围板,具有容纳腔;第一隔声材料,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一隔声材料为隔音棉或者隔音毡。
[0009]进一步地,围板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相对设置;第一平板,第一平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连接;第二平板,与第一平板相对设置,第二平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连接;其中,第一弧形板、第一平板、第二弧形板及第二平板围绕形成容纳腔,第一弧形板或者第二弧形板的中心轴线与转轴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0010]进一步地,隔声装置还包括:磁性吸合组件,包括第一吸合结构和第二吸合结构,第一吸合结构设置在用于与第一隔声结构的下端进行磁性吸合的承接结构上或者由至少部分该承接结构形成,第二吸合结构设置在第一隔声结构上或者位于第一隔声结构内;其中,第一吸合结构和第二吸合结构中的一个为第一磁铁,第一吸合结构和第二吸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第二磁铁或者由铁磁金属制成。
[0011]进一步地,第一隔声结构包括:隔声板,隔声板的第一端与一个承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隔声容器,与隔声板的第二端可活动地连接,第二吸合结构设置在隔声容器内或者设置在隔声容器远离第一端的表面上;隔声容器由非铁磁材料制成;连接组件,隔声板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组件与隔声容器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结构,弹性结构与隔声容器连接,以向隔声容器施加朝向隔声板一侧运动的弹性力;其中,在第一隔声结构处于吸合状态时,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0012]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口和导向孔,隔声容器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安装口内,以与连接本体的至少部分围绕形成安装腔,弹性结构设置在安装腔内;连接杆,连接杆穿设在导向孔和隔声容器内,以带动隔声容器沿导向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或者远离隔声板运动。
[0013]进一步地,承接结构为第一吸合结构,第二吸合结构设置在隔声容器的内底面上;其中,隔声容器的底面包括平面和弧形面,弧形面围绕平面设置,第一吸合结构用于与平面相贴合。
[0014]进一步地,隔声容器的第一端与连接本体可活动地连接,隔声容器的第二端用于与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端的横截面积。
[0015]进一步地,隔声装置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安装口处且位于第一隔声结构的内侧,以用于对第一隔声结构进行限位止挡。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隔声装置包括机座和隔声组件。机座包括顶板、底板及支撑板,顶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支撑板具有用于安装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安装孔,顶板、底板及支撑板围绕形成安装口,安装口位于输送带的两侧。隔声组件设置在安装口处,隔声组件包括第一隔声结构、第二隔声结构及至少两个承接结构,承接结构设置在支撑板上,隔声结构的上端与一个承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隔声结构具有安装孔,第二隔声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以封堵或者避让安装孔。这样,第一隔声结构的下端具有与另一个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的吸合状态和与该承接结构分离的维护状态,初始状态时,第一隔声结构处于吸合状态,起到对输送带的隔声降噪作用;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输送带进行维护时,操作第一隔声结构,以使第一隔声结构由吸合状态切换至维护状态,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安装口对输送带进行维护。由于第一隔声结构与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第二隔声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隔声结构上,若遇到大风天气,第一隔声结构可在风力作用下与承接结构分离,减小了隔声结构受到的阻力,以防止输送机整体倾覆,且第二隔声结构可在风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隔声结构转动,以避让安装孔,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声装置影响工作人员对输送机正常维护、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机进行维护,也降低了隔声装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声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隔声装置的第二隔声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中的隔声组件的第一隔声结构处于吸合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4示出了图2中的隔声组件的第一隔声结构处于维护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5示出了图1中的隔声组件的承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6示出了图1中的隔声装置的侧视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机座;101、顶板;102、底板;103、支撑板;2、安装孔;3、隔声组件;301、承接结构;3011、第一子承接结构;3011a、第一板段;3011b、第二板段;3011c、第三板段;3011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及支撑板(103),所述顶板(101)通过所述支撑板(103)与所述底板(102)连接,所述支撑板(103)具有用于安装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安装孔(2),所述顶板(101)、所述底板(102)及所述支撑板(103)围绕形成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隔声组件(3),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隔声组件(3)包括第一隔声结构(310)、第二隔声结构(13)及至少两个承接结构(301),所述承接结构(30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3)上,所述第一隔声结构(310)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承接结构(30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隔声结构(310)的第二端具有与另一个所述承接结构(301)磁性吸合的吸合状态和与该承接结构(301)分离的维护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隔声结构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隔声结构(13)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以封堵或者避让所述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组件还包括:转轴(14),穿设在所述第一隔声结构(310)内,所述第二隔声结构(13)通过所述转轴(14)与所述第一隔声结构(310)枢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声结构(13)包括:围板(131),具有容纳腔;第一隔声材料(13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隔声材料(132)为隔音棉或者隔音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31)包括:第一弧形板(1311);第二弧形板(1312),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1)相对设置;第一平板(1313),所述第一平板(1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312)连接;第二平板(1314),与所述第一平板(13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平板(13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31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板(1311)、所述第一平板(1313)、所述第二弧形板(1312)及所述第二平板(1314)围绕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弧形板(1311)或者所述第二弧形板(13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14)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装置还包括:磁性吸合组件,包括第一吸合结构和第二吸合结构(304),所述第一吸合结构设置在用于与所述第一隔声结构(310)的下端进行磁性吸合的承接结构(301)上或者由至少部分该承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仁峰崔永根任磊肖望强陈蕾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