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6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部保护垫,包括有:本体、中足弹性体与后跟弹性体;其中,所述本体以第一弹性材料成型为包含有前跖区、中足区与后跟区,所述中足区的底面形成有中足拱起且相对两侧形成有中足内脚弓凹弧面与中足外脚弓凹弧面;所述后跟区的本体上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后跟内脚弓凹弧面、后跟外脚弓凹弧面以及后端形成有后脚跟凹弧面,所述各个凹弧面具有特定尺寸范围的曲率半径;所述中足弹性体与所述后跟弹性体均以第二弹性材料成型并且分别结合在所述中足区与所述后跟区的所述本体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配置在鞋内,提供更符合人体工学、更舒适的穿着,并且具有保护足部预防罹患筋膜炎的效果。并且具有保护足部预防罹患筋膜炎的效果。并且具有保护足部预防罹患筋膜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部保护垫


[0001]本技术涉及鞋类
,特别涉及一种足部保护垫。

技术介绍

[0002]人在行走的时候,单脚会承受体重的0.8至1.2倍,并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反作用力直接冲击脚底板、膝盖、脊椎,因此最好在鞋子内借助鞋垫来吸收冲击,否则长期下来,会造成许多足部病变。
[0003]传统的皮革制平面鞋垫只是单纯提供衬垫于鞋内的功能,对于吸收震动与冲击力的效果不佳。现有技术中所揭露的胶体鞋垫则是可以改善传统平面鞋垫问题的选择,其可随意置入鞋内,利用胶质材料(例如硅胶)本身具有的弹性与柔软性提供吸收身体行动时产生的震动与冲击力,借以达到保护足部的效果与获得舒适性。胶体鞋垫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能够制作得够薄以供置放于鞋内;为了穿着更为舒适,一般还会在胶体鞋垫的上表面结合一层能吸收水分又透气的布。
[0004]然而,由于胶体鞋垫具有阻尼特性,致使走路时需耗费更多力气,导致肌肉容易疲劳;此外,胶体鞋垫由于过于柔软,以致于弹性效果较差,耐冲击能力也较低。
[0005]再者,人体脚底的中足区内侧边为凹陷且具有弧度的足弓部,脚底行走落地时,足弓部与鞋垫之间会有一段高度落差,现有技术鞋垫则未能提供对足弓部支撑的结构,因此,行走较容易疲累。
[0006]另一方面,现有技术鞋垫的后跟部为平面形态,以致于无法提供脚跟的内、外脚弓较佳的支撑效果,行走时也较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具有更好的耐冲击力与弹力的足部保护垫,借以在穿着行走时更为舒适,且可以产生更佳的弹性往前推进力。
[000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足部行走时疲累,同时具有保护足部预防罹患筋膜炎的效果的足部保护垫。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足部保护垫,包括:本体,以第一弹性材料成型为对应鞋子内部底面的形状,所述本体包含有:前跖区,对应所述前跖区的所述本体底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中足区,形成有往上拱起成弧面的中足拱起,所述中足拱起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中足内脚弓凹弧面与中足外脚弓凹弧面,其中所述中足拱起顶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130~135mm,所述中足内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100~105mm,以及所述中足外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4~ 58mm;以及后跟区,对应所述后跟区的所述本体上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后跟内脚弓凹弧面与后跟外脚弓凹弧面以及后端形成有后脚跟凹弧面,其中所述后跟内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86mm~94mm,所述后跟外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35mm~39mm,以及所述后脚跟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0~55mm;中足弹性体,以第二弹性材料成型并且结合在对应所述中足区的所述本体的底面;
以及后跟弹性体,以所述第二弹性材料成型并且结合在对应所述后跟区的所述本体的底面。通过此结构,将所述足部保护垫配置在鞋内时可以提供更符合人体工学、更舒适的穿着,并且具有保护足部预防罹患筋膜炎的效果。
[0010]较佳地,所述本体的所述前跖区的厚度范围为3.8~4.5mm。
[0011]较佳地,所述中足弹性体的厚度范围为0.5mm~1.5mm,并且在所述中足区中,包含所述本体与所述中足弹性体的总厚度范围为8~9mm。
[0012]较佳地,所述后跟弹性体的厚度范围为0.3mm~1mm,并且在所述后跟区中,包含所述本体与所述后跟弹性体的总厚度范围为8~12mm。
[0013]较佳地,所述中足拱起的顶面与所述前跖区的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范围为 12~15mm。
[0014]较佳地,所述中足弹性体与所述后跟弹性体的底面均形成有具备止滑功能的花纹。因此,使得所述保护垫配置在鞋内时不容易滑动。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材料可以是材料为聚氨酯PU、热塑性橡胶TPR、热塑性弹性体TPE或橡胶发泡材料EVA材料,所述第二弹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热塑性高分子材料ABS材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以第一角度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以第二角度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侧视平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仰视平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Ⅴ‑Ⅴ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0021]图6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Ⅵ‑Ⅵ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0022]图7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Ⅶ‑Ⅶ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0023]图8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Ⅷ‑Ⅷ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以及
[0024]图9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Ⅸ‑Ⅸ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本体;101:突出部;102:中足拱起;103:凹陷部;104:外脚弓凹弧面;105: 内脚弓凹弧面;106:后脚跟凹弧面;107:中足内脚弓凹弧面;108:中足外脚弓凹弧面;12:中足弹性体;121:花纹;14:后跟弹性体;141:花纹;16:上表层;18: 裁剪标记线;A:前跖区;B:中足区;C:后跟区;T1、T2、T3:厚度;t1、t2:厚度; H:高度;R1、R2、R3、R4、R5、R6: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配合图式及元件符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熟悉所述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0028]由于供左脚使用的足部保护垫与供右脚使用的足部保护垫为对称设计,因此,以下的实施例仅以右脚足部保护垫做为范例说明,所述右脚足部保护垫的结构同样适用于左脚足部保护垫;此外,以下所述的结构说明,均适合于不同尺寸大小的男用与女用足部保护垫。其中,图1为以第一角度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以第二
角度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侧视平面示意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的实施例仰视平面示意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Ⅴ‑Ⅴ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Ⅵ‑Ⅵ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图7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Ⅶ‑Ⅶ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图8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4的
Ⅷ‑Ⅷ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以及图9为显示本技术足部保护垫沿图 4的
Ⅸ‑Ⅸ
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0029]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足部保护垫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本体10以及设置在本体10下方的中足弹性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部保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以第一弹性材料成型为对应一鞋子内部底面的形状,所述本体包含有:一前跖区,对应所述前跖区的所述本体底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一中足区,形成有往上拱起成弧面的一中足拱起,所述中足拱起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中足内脚弓凹弧面与一中足外脚弓凹弧面,其中所述中足拱起顶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130~135mm,所述中足内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100~105mm,以及所述中足外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4~58mm;以及一后跟区,对应所述后跟区位置的所述本体上面形成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后跟内脚弓凹弧面与一后跟外脚弓凹弧面,后端形成有一后脚跟凹弧面,其中所述后跟内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86mm~94mm,所述后跟外脚弓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35mm~39mm,以及所述后脚跟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0~55mm;一中足弹性体,以第二弹性材料成型并且结合在对应所述中足区的所述本体的底面;以及一后跟弹性体,以所述第二弹性材料成型并且结合在对应所述后跟区的所述本体的底面,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材料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镇宇
申请(专利权)人:富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