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洪祥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5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采用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茶叶摊放处理;步骤二:茶叶变软后,将茶叶通过杀青烘干器的一侧送入至烘干室内;步骤三:将茶叶在烘干室内周期性翻动;步骤四: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升温处理,提供杀青温度;步骤五:检查茶叶的完整度,对茶叶进行后续的揉捻和干燥处理;利用具有坡面输送带输送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翻动,替代传统的锅铲对茶叶的翻炒,从而减少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从而减少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从而减少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而言,是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0003]绿茶的主要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处理;其中,杀青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型,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形成。
[0004]现有专利号为CN201921411771.4的一种茶叶杀青设备,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杀青锅体,并在杀青锅体内设置回转移动的翻炒组件,利用翻炒组件对茶叶的搅动,实现对茶叶的杀青处理,但是回转的翻炒组件对于存留在杀青锅体中部的茶叶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减少绿茶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具有坡面输送带输送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翻动,替代传统的锅铲对茶叶的翻炒,从而减少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采用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茶叶摊放处理;
[0009]步骤二:茶叶变软后,将茶叶通过杀青烘干器的一侧送入至烘干室内;
[0010]步骤三:将茶叶在烘干室内周期性翻动;
[0011]步骤四: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升温处理,提供杀青温度;
[0012]步骤五:检查茶叶的完整度,对茶叶进行后续的揉捻和干燥处理。
[0013]杀青烘干器包括杀青烘干器主体、转辊、输送带和弧形密封盖。
[0014]其中,杀青烘干器主体、输送带和弧形密封盖一同围起的空间构成烘干室。
[0015]所述转辊设置有多个,多个转辊均转动连接在杀青烘干器主体上,弧形密封盖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杀青烘干器主体上,输送带套接安装在多个转辊的外侧,弧形密封盖下侧端部与输送带上侧顶紧贴合。
[0016]所述输送带在烘干室的位置呈半球形,杀青烘干器主体内侧安装有限位条,输送带卡在两侧的限位条和多个转辊之间,杀青烘干器主体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用于将输送带向转辊处顶紧的顶紧辊。
[0017]通过控制多个转辊转动,从而使输送带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运送,而茶叶在弧形密封盖的作用下被遮挡,重新滑落在烘干室下侧,又重新与输送带接触,实现对茶叶的周期性翻动。
附图说明
[0018]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茶叶无损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绿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杀青烘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和弧形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和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密封盖、气管和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支架和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搅动臂和弧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器主体和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轮轴和清理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烘干器主体11;转辊12;输送带13;T型轮14;传动带15;张紧器16;加热器21;弧形密封盖22;气管23;多孔板24;限位条25;定位支架31;限位搅动臂32;弧形滑槽33;驱动臂34;槽环35;H型柱36;升降台41;转动臂42;驱动端43;传动轮轴51;清理套52;转轮轴53;底座61;连接座62;槽板6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实现减少绿茶杀青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采用以下步骤:
[0035]步骤一:将茶叶摊放5~18小时;
[0036]步骤二:茶叶变软后,将茶叶通过杀青烘干器的一侧送入至烘干室内;
[0037]步骤三:将茶叶在烘干室内周期性翻动;
[0038]步骤四: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升温处理,处理温度为165~185℃,处理时间为2~4.2min;
[0039]步骤五:检查茶叶的完整度,挑出破损的茶叶后,进行揉捻和干燥处理。
[004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1]参照图3

7和图13

14所示,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无损加工工艺中使用到的杀青烘干器,在烘干室内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的实施例:
[0042]所述烘干室由杀青烘干器主体11、输送带13和弧形密封盖22一同围起的空间构成,杀青烘干器主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灌料和排料的流通口,流通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封堵盖。
[0043]茶叶通过一侧的流通口进入烘干室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从另一侧的流通口排出。
[0044]其中,弧形密封盖22为弧形结构,并且输送带13在烘干室的位置呈半球形,杀青烘干器主体11内侧安装有限位条25,输送带13卡在两侧的限位条25和多个转辊12之间,杀青烘干器主体1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用于将输送带13向转辊12处顶紧的顶紧辊。
[0045]杀青烘干器主体11上滑动安装有张紧器16,顶紧辊转动连接在杀青烘干器主体11和张紧器16之间,利用张紧器16带动顶紧辊将输送带13与转辊12之间顶紧连接。
[0046]所述杀青烘干器主体11倾斜安装在底座61上,具体方式为:
[0047]杀青烘干器主体11的下侧焊接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座62,连接座62转动连接在底座61上,底座61安装在地面上。
[0048]一侧的连接座62上固定连接有槽板63,底座61上安装有第三伸缩驱动器,第三伸缩驱动器的固定端与底座61固定连接,第三伸缩驱动器的伸出活动端上焊接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插在槽板63内,并与槽板63滑动连接。
[0049]通过启动第三伸缩驱动器,带动连接座62在底座61转动,使杀青烘干器主体11在摆动过程中,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摇动处理,同时便于茶叶灌入和排出。
[0050]对于烘干室内绿茶的加热方式可选用在弧形密封盖22内侧安装电加热棒或电加热平台的方式进行供热。
[0051]另外,还可通过热气喷入的方式进行供热,具体方式为:
[0052]所述弧形密封盖22上设有多个供热气注入的气管23和排气用的多孔板24,气管23上设置有阀门,多孔板24上侧可拆卸安装有密封板,密封板能够将多孔板24上的气孔进行封堵,从而实现对烘干室的密封保温处理或喷气处理。
[0053]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无损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茶叶摊放5~18小时;步骤二:茶叶变软后,将茶叶通过杀青烘干器的一侧送入至烘干室内;步骤三:将茶叶在烘干室内周期性翻动;步骤四:对烘干室内的茶叶进行升温处理,处理温度为165~185℃,处理时间为2~4.2min;步骤五:检查茶叶的完整度,挑出破损的茶叶后,进行揉捻和干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无损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烘干器包括杀青烘干器主体(11),以及转动连接在杀青烘干器主体(11)上的多个转辊(12),以及安装在杀青烘干器主体(11)上的弧形密封盖(22),多个转辊(12)的外侧套接安装有输送带(13),弧形密封盖(22)下侧端部与输送带(13)上侧顶紧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无损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由杀青烘干器主体(11)、输送带(13)和弧形密封盖(22)一同围起的空间构成,杀青烘干器主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灌料和排料的流通口,流通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封堵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无损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密封盖(22)上设有多个供热气注入的气管(23)和排气用的多孔板(24),气管(23)上设置有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无损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陈洪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