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43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矫平机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下辊轮模组及上辊轮模组之外,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相邻的两上支撑轮转轴上的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支撑轮的底部与上辊轮的顶部抵接;相邻的两下支撑轮转轴上的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支撑轮的顶部与下辊轮的底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矫平机构通过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分别对上辊轮及下辊轮进行限位及支撑,避免上辊轮及下辊轮变形而导致位置偏差的情况,使矫平精度更高。使矫平精度更高。使矫平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平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平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时的矫平机构一般仅由上辊轮组件及下辊轮组件接合而成,矫平过程中,上辊轮及下辊轮容易变形,造成上辊轮的底部及下辊轮的顶部不够平整,使到矫平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平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矫平机构,包括机箱顶板、下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辊轮升降模组、辊轮驱动模组、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所述下辊轮模组包括下左安装板、下右安装板及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左安装板及下右安装板均竖直且前后走向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所述下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下左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下左安装孔,所述下右安装板的上部正对所述左安装孔处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下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左安装孔及所述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包括上左安装板、上右安装板及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上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上左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上左安装孔,所述上右安装板的下部正对所述上左安装孔处开设有上右安装孔,所述上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安装孔及所述上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下辊轮模组及所述上辊轮模组之外,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所述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所述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上辊轮位于所述下辊轮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下辊轮之间,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之间形成矫平空间;所述辊轮驱动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上,用于驱动若干所述上辊轮自上而下往前转动及驱动所述下辊轮自下而上往前转动,所述上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顶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右支撑板、若干上支撑轮及若干上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顶板的顶部固定于下连接板的底部于所述上左安装板与所述上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上端及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上左支撑轴孔,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上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上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上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上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与所述上辊轮的顶部抵接;所述下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右支撑板、若干下支撑轮及若干下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于所述下左安装板与所述下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下
端及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下左支撑轴孔,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下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下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下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下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与所述下辊轮的底部抵接。
[0005]较佳地,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包括安装顶板及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的上端分别垂直固接于所述安装顶板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四个所述支脚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上,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包括前手轮、前手轮转轴、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手轮、后手轮转轴、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以及下连接板,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均设置有左右贯穿自身的的输入轴孔以及上下贯穿自身的输出转轴,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的下端的外侧壁均攻有螺纹,所述前左减速机及所述前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后左减速机及所述后右减速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顶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顶板正对所述前左减速机、前右减速机、后左减速机、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处分别开设有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所述下连接板正对所述前左通孔、前右通孔、后左通孔及后右通孔分别开设有前左螺孔、前右螺孔、后左螺孔及后右螺通孔,所述前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左螺孔中,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前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前右螺孔中,所述后左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左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左螺孔中,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穿过所述后右通孔并旋合插设于所述后右螺孔中,所述前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前左减速机及前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前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手轮相接,所述后手轮转轴的一端依次插设穿过所述后左减速机及后右减速机的输入轴孔,所述后手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手轮相接。
[0006]较佳地,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下连接板缓冲组件,所述下连接板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缓冲弹簧及弹簧压帽,所述安装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缓冲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缓冲安装孔与所述下连接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相固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之外,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压帽弹性相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顶板的顶部弹性相接。
[0007]较佳地,所述矫平机构还包括前行程表组件及后行程表组件,所述前行程表组件包括前行程表、前行程表安装座及前行程参照块,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前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前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前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前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前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前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前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所述后行程表组件包括后行程表、后行程表安装座及后行程参照块,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顶板上,所述后行程表安装于所述后行程表安装座上,所述后左减速机或者所述后右减速机的输出转轴往上伸出与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一端相固接,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后行程表的下方,所述后行程表的探针往下伸向所述后行程参照块的另一端。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矫平机构通过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分别对上辊轮及下辊轮进行限位及支撑,避免上辊轮及下辊轮变形而导致位置偏差的情况,使矫平精度更高。
[0009]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矫平机构的结构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矫平机构第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矫平机构第二个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0013]图4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顶板、下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辊轮升降模组、辊轮驱动模组、上辊轮支撑组件及下辊轮支撑组件,所述下辊轮模组包括下左安装板、下右安装板及若干下辊轮,所述下左安装板及下右安装板均竖直且前后走向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所述下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下左安装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下左安装孔,所述下右安装板的上部正对所述左安装孔处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下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左安装孔及所述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包括上左安装板、上右安装板及若干上辊轮,所述上左安装板位于所述上右安装板的左侧,所述上左安装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有若干上左安装孔,所述上右安装板的下部正对所述上左安装孔处开设有上右安装孔,所述上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安装孔及所述上右安装孔内,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且罩设于所述下辊轮模组及所述上辊轮模组之外,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上辊轮模组安装架上,且所述上辊轮升降模组的输出端往下伸出与所述上左安装板的顶部及所述上右安装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上辊轮位于所述下辊轮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下辊轮之间,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之间形成矫平空间;所述辊轮驱动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顶板上,用于驱动若干所述上辊轮自上而下往前转动及驱动所述下辊轮自下而上往前转动,所述上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顶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上右支撑板、若干上支撑轮及若干上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顶板的顶部固定于下连接板的底部于所述上左安装板与所述上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上端及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上左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上左支撑轴孔,所述上右支撑板的下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上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上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上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上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上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上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上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支撑轮的底部与所述上辊轮的顶部抵接;所述下辊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左支撑板、竖直放置且前后走向的下右支撑板、若干下支撑轮及若干下支撑轮转轴,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箱顶板的顶部于所述下左安装板与所述下右安装板之间,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下端及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相接,所述下左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依次开设有若干下左支撑轴孔,所述下右支撑板的上部自前而后开设右若干下右支撑轴孔,至少两所述下支撑轮间隔的固套于一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所述下支撑轮转轴的两端分别旋转插设于所述下左支撑轴孔及所述下右支撑轴孔上,相邻的两所述下支撑轮转轴上的所述下支撑轮互相错开,若干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支撑轮的顶部与所述下辊轮的底部抵接。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平何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永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