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16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技术领域,采用主回路导流导体与电场屏蔽连接为一体结构,即采用导流和电场屏蔽同时实现的动侧后端导流屏蔽导体和静侧后端导流屏蔽导体,即具有绝缘功能又兼导流功能,在导流过程中,因静侧导流屏蔽导体和动侧导流屏蔽导体可直接接触气体,可增大其隔离开关的热辐射能力,进而增大主通流回路承载电流的能力,采用大口径动主触头,可实现在有限的体积下,达到通流8000A的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配便利,工艺性能高,可达到一个元件单元多重布置使用的效果,减少了元件的种类,提高公司产品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和标准化。和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
,涉及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用集成型大通流且采用机构直连的、可复合接地开关的隔离开关,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GIS设备),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等组成,其中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件。
[0003]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电力负荷急剧增大,电网构架逐渐庞大和复杂,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目标网架成为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开关类设备主流供应商的550kV开关产品的额定电流主要为4000A/5000A/63000A,550kV/8000A组合电器开关设备还属于空白。因发展需求,每年的电网要求承载的容量持续增加,尤其在沿海地区,对大容量电网设备的需求与日剧增,随之额定电流为8000A的GIS设备成为必要。故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压,且绝缘水平在550kV及以上的大通流的隔离开关成为必需。
[0004]因增大通流参数需要相应增大其内部主回路的通流截面,实现其高电压高通流的参数。电器设备往往受场地、布置以及与其他型号的产品对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单方面通过增大元件尺寸提高其主回路通流能力,已不能满足此要求。另外,因受设备场地、布局等因素影响,需要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布置方式也多样,为适应不同工况的应用,尤其在超高压和特高压的电压等级,因场地以及布置的多样,经常需要将接地刀闸与隔离刀闸以复合方式布置,故隔离开关结构需要在集成接地刀闸、且满足直线、直角型的情况下实现该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在隔离开关有限尺寸内,如何增大其内部主回路的通流截面,进而实现其高电压高通流的参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及其使用方法,可在有限的尺寸内,实现8000A的超高通流。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包括壳体、静侧绝缘盆子、动侧绝缘盆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静侧导电装置和动侧导电装置;
[0008]所述静侧绝缘盆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壳体的静侧端口处;
[0009]所述动侧绝缘盆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动侧端口处;
[0010]所述静侧导电装置包括静侧导流屏蔽导体和静侧断口屏蔽;
[0011]所述静侧绝缘盆子的金属嵌件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的一端相连;
[0012]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静侧断口屏蔽相连;
[0013]所述动侧导电装置包括动侧导流屏蔽导体和动侧断口屏蔽;
[0014]所述动侧绝缘盆子的金属嵌件与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的一端相连;
[0015]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动侧断口屏蔽相连;
[0016]所述动侧断口屏蔽内固定有动主触头,所述动主触头与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相连;
[0017]所述动主触头能够沿其轴向方向运动至所述静侧断口屏蔽内部并且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相接触或所述动主触头能够沿其轴向方向运动至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脱离;
[0018]所述动主触头的直径至少为110mm。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传动组件;
[0020]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内部开设有L形通孔,所述动主触头穿插设置在短边的L形通孔内;
[0021]所述传动组件穿插设置在长边的L形通孔内,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动主触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的接口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002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本体侧齿轮轴、绝缘扭杆和机构侧齿轮轴;
[0023]所述本体侧齿轮轴的一端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绝缘扭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侧齿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动主触头相连;
[0024]所述绝缘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构侧齿轮轴相连;
[0025]所述绝缘扭杆包括绝缘玻璃布管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玻璃布管一端的第一尼龙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玻璃布管另外一端的第二尼龙齿轮;
[0026]所述第一尼龙齿轮与所述本体侧齿轮轴啮合连接;
[0027]所述第二尼龙齿轮与所述机构侧齿轮轴啮合连接。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尼龙齿轮、所述第二尼龙齿轮分别通过螺纹紧固加粘接的方式与所述绝缘玻璃布管固定。
[0029]进一步地,所述机构侧齿轮轴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隔离开关的电动机构。
[0030]进一步地,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通过动侧触头座与所述动主触头相连,所述动主触头通过动侧触头座与所述本体侧齿轮轴的另一端相连。
[0031]进一步地,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上设置有静侧复合接地开关;
[0032]所述动侧触头座上设置有接地开关静侧。
[0033]进一步地,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靠近所述动主触头的一端设置有静侧触头座,用于配合所述动主触头实现静侧导电装置和动侧导电装置的主回路通流或断流。
[0034]进一步地,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与所述静侧断口屏蔽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0035]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与所述动侧断口屏蔽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0036]进一步地,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上连接有静侧第一出线导体和静侧第二出线导体。
[0037]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包括如下步骤:
[0038]将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安装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后,推动动主触头,使动侧导流屏蔽导体与静侧导流屏蔽导体实现连接以完成合闸;回拉动主触头,使动侧导流屏蔽导体与静侧导流屏蔽导体断开以完成开闸。
[003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采用主回路通流导体与电场屏蔽连接为一体结构,即采用导流和电场屏蔽同时实现的动侧导流屏蔽导体和静侧导流屏蔽导体,即具有绝缘功能又兼导流功能,在导流过程中,因静侧导流屏蔽导体和动侧导流屏蔽导体可直接接触气体,可增大其隔离开关的热辐射能力,进而增大主通流回路承载电流的能力,采用直径至少为110mm的动主触头,可实现在有限的体积下,达到通流8000A的参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配便利,工艺性能高,可达到一个元件单元多重布置使用的效果,减少了元件的种类,提高公司产品的通用化和标准化。
[004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采用带有尼龙齿和绝缘玻璃布管的绝缘扭杆,绝缘扭杆两侧采用尼龙齿轮与齿轮轴啮合,不仅使动主触头的传动更加可靠,且绝缘扭杆内部无金属嵌件,使产品在运行中无悬浮电位,在隔离开关元件长期运行中,不会发生气隙放电现象,在保障元件传动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运维可靠性;另外,通过在动侧导流屏蔽导体上开设L形通孔,即设置为呈90度布置的气体交换口,作为绝缘扭杆的出口的同时,也可加快气体热交换,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0042]进一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在机构侧齿轮轴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静侧绝缘盆子(1)、动侧绝缘盆子(1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部的静侧导电装置和动侧导电装置;所述静侧绝缘盆子(1)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且位于所述壳体(2)的静侧端口处;所述动侧绝缘盆子(10)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且位于所述壳体(2)的动侧端口处;所述静侧导电装置包括静侧导流屏蔽导体(3)和静侧断口屏蔽(5);所述静侧绝缘盆子(1)的金属嵌件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3)的一端相连;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3)的另一端与所述静侧断口屏蔽(5)相连;所述动侧导电装置包括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和动侧断口屏蔽(13);所述动侧绝缘盆子(10)的金属嵌件与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的一端相连;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的另一端与所述动侧断口屏蔽(13)相连;所述动侧断口屏蔽(13)内固定有动主触头(14),所述动主触头(14)与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相连;所述动主触头(14)能够沿其轴向方向运动至所述静侧断口屏蔽(5)内部并且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3)相接触或所述动主触头(14)能够沿其轴向方向运动至与所述静侧导流屏蔽导体(3)脱离;所述动主触头(14)的直径至少为1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大通流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8);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内部开设有L形通孔,所述动主触头(14)穿插设置在短边的L形通孔内;所述传动组件(8)穿插设置在长边的L形通孔内,所述传动组件(8)的一端与所述动主触头(14)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动侧导流屏蔽导体(9)的接口并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本体侧齿轮轴(21)、绝缘扭杆(22)和机构侧齿轮轴(23);所述本体侧齿轮轴(21)的一端通过滚珠轴承(20)与所述绝缘扭杆(22)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侧齿轮轴(21)的另一端与所述动主触头(14)相连;所述绝缘扭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构侧齿轮轴(23)相连;所述绝缘扭杆(22)包括绝缘玻璃布管(25)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玻璃布管(25)一端的第一尼龙齿轮(24)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玻璃布管(25)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帅王昌照王流火凌怡珍钟伟华熊志武周俊宏吴建芳罗志文林彩燕杨夙峰赵晓燕刘旭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