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83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生态治理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阻挡桩单元上设置后端钢筋笼单元、下填料层、上种植土层、前乔木区、中灌木区,以及后草本区的方式,使得该生态缓冲装置不仅可以在河床的岸边侧安装稳固,同时乔木成长定型后可进一步稳固岸坡,乔灌草的配置及填料,可通过物理吸附、植物吸收、根际微生物降解等方式,提高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提高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提高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生态治理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两侧的地表径流,其内污染物以悬浮颗粒物为主,但由于其污染源的复杂性,其成分复杂多变,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迁移到水体中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河道对外源污染的承载负荷。
[0003]因此,在河道两边都设置水污染生态治理用的缓冲带,地表径流经拦截净化后再流入河道,即可将水体污染在入河过程中就最大程度地治理妥当。而且缓冲带中的邻水区以乔木林带为主,乔灌木树种可保护堤岸、减少河岸侵蚀、截留泥沙、吸收滞纳营养物质、去除污染物,并可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然而受现状环境条件或土地性质的影响,部分河道没有自然的生态缓冲带。
[0004]现有的污水治理用生态缓冲装置,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0764589U、公告日为2020.06.16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包括主载体和挺水植物的生态缓冲带。该生态缓冲带中,主载体包括连接河底的土工布,以及高分子材料纤维,形成挺水植物的固定底座,最后挺水植物的发达根系,即可对降雨径流产生适当的水质净化效果。
[0005]该技术专利中的生态缓冲带,其大体使用原理为:侧面载体用于种植固定挺水植物,侧面载体与河床之间再通过土工布连接,最终挺水植物就可以在河岸边对降水进行过滤净化。
[0006]但是,该生态缓冲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则至少还存在以下2个不足之处。
[0007]第一、其侧面载体与河床之间,仅仅依靠土工布来连接,这个连接关系的强度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地表径流较大时,可能将整个生态缓冲装置直接冲走。
[0008]第二、其仅仅依靠挺水植物去净化水质,植物配置单一,且难以阻滞地表径流中的颗粒物、大量污染物入河,这在面对污染物种类多、流量大的地表径流污染时,其净化能力则是远远不足的。
[0009]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安装牢固、高效净水的强效型生态缓冲装置,以用于弥补某些河流缺失或难以恢复的生态缓冲带,增加污染物拦截能力,减少水体外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其能通过在阻挡桩单元上设置后端钢筋笼单元、下填料层、上种植土层、前乔木区、中灌木区,以及后草本区的方式,使得该生态缓冲装置不仅可以在河床的岸边侧安装稳固,同时乔木成长定型后可进一步稳固岸坡,乔灌草的配置及填料,可通过物理吸附、植物吸收、根际微生物降解等方式,提高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
置,结构包括下端插在河床上的阻挡桩单元,设置在所述阻挡桩单元上的后端钢筋笼单元,设置在所述后端钢筋笼单元内的下填料层、上种植土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种植土层上的前乔木区、中灌木区、后草本区。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包括用于所述前乔木区向外伸出根系的矩形框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下横板上的两组安装孔,以及分别插接设置在上下两组所述安装孔上的下固定桩、上凸出桩。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还包括套在所述下固定桩或上凸出桩上的加固环。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端钢筋笼单元包括竖向钢筋条,套在所有所述竖向钢筋条上,并用于固定安放所述下填料层的横向钢筋箍,以及套在所有所述竖向钢筋条上,并用于固定安放所述上种植土层、用于所述前乔木区向外伸出根系的环状无纺布。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下横板的侧边上,并用于卡合所述竖向钢筋条的弧形槽。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端钢筋笼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竖向钢筋条下端位置处的底部钢筋网片。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凸出桩和乔木之间的连接板,以及连接绳。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填料为多孔填料,所述填料的粒径范围为1

5cm。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5

20cm。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平均水位线高于所述上种植土层上表面的高度。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第一,后端钢筋笼单元是下填料层、上种植土层、前乔木区、中灌木区,以及后草本区这五个部分的共同固定部位,其再与阻挡桩单元连接,而后者又插在河床上,因此整个生态缓冲装置可以在河床的岸边侧充分地稳固安装。
[0023]第二,地表径流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吸附、植物吸收富集,以及微生物降解,下填料层和植物根系,主要具有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作用,而前乔木区、中灌木区以及后草本区这三者本身,具有充分的植物吸收和富集效果,最终保证该生态缓冲装置的净水效果。
[0024]第三,上种植土层的厚度、空间,对于乔木的发达根系而言是不够的,而且下方还有密实的下填料层堵住,因此根据向肥性、向地性的原则,阻挡桩单元的矩形框体,可以给乔木提供充分的根系生长空间,最终乔木直接扎根在河床上,又可以加固该生态缓冲装置并稳固河岸。
[0025]第四,阻挡桩单元自身结构“化零为整”,包括多个整体加固结构,不易被地表径流冲垮。
[0026]第五,后端钢筋笼单元包括下部网笼结构、上部无纺布框体结构,保证填料、种植土都不易流失。
[0027]第六,填料为多孔填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拦截地表径流中杂质的能力。
[0028]第七,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这三者按序组合,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的水体净化能力,以达到稳固河岸、减少泥沙和污染物入河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缓冲装置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缓冲装置在河道中的布置高度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横向钢筋箍的位置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弧形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阻挡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后端钢筋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前乔木区、中灌木区,以及后草本区的位置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板、连接绳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003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平均水位线a、河床b、河道c、地表径流d、生态缓冲装置e、乔木根系f。
[0039]阻挡桩单元1、后端钢筋笼单元2、下填料层3、上种植土层4、前乔木区5、中灌木区6、后草本区7。
[0040]矩形框体101、安装孔102、下固定桩103、上凸出桩104、加固环105、竖向钢筋条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下端插在河床上的阻挡桩单元(1),设置在所述阻挡桩单元(1)上的后端钢筋笼单元(2),设置在所述后端钢筋笼单元(2)内的下填料层(3)、上种植土层(4),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种植土层(4)上的前乔木区(5)、中灌木区(6)、后草本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1)包括用于所述前乔木区(5)向外伸出根系的矩形框体(101),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101)上下横板上的两组安装孔(102),以及分别插接设置在上下两组所述安装孔(102)上的下固定桩(103)、上凸出桩(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桩单元(1)还包括套在所述下固定桩(103)或上凸出桩(104)上的加固环(1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生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钢筋笼单元(2)包括竖向钢筋条(201),套在所有所述竖向钢筋条(201)上,并用于固定安放所述下填料层(3)的横向钢筋箍(202),以及套在所有所述竖向钢筋条(201)上,并用于固定安放所述上种植土层(4)、用于所述前乔木区(5)向外伸出根系的环状无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映宇钱璨王睿黄冠中戴武徐佳佳刘文婧王慧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