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6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包括外铁壳、上塑胶绝缘体、下塑胶绝缘体、正极端子、侦测端子、负极端子和充电插头,本方案通过设计利用连接器中的负极端子采用多触点结构,增加接触面积,为提供大电流传输能力提供结构保证;正极端采用实心结构,并用机械车削方式生产加工,保证后工续对焊接尾部进行二次折弯,以实现客户SMT制程,塑胶上下两片结构,可很好保护端子,且有利于实现生产组装的全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设计铁壳5面包覆、4铆点结构,可提供很高的结构强度,以保证连接不被破坏,同时设计侦测端子使连接器具有侦测功能,从而有效缩短主机的充电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主机的充电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主机的充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连接器,不能实现大电流充电,且充电效率低,结构单一,无侦测功能,生产工艺落后。
[0003]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来解决存在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包括外铁壳、上塑胶绝缘体、下塑胶绝缘体、正极端子、侦测端子、负极端子和充电插头,所述外铁壳包括包覆面A、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其中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相互交接处通过四个铆点F固定形成一个壳体;
[0007]所述上塑胶绝缘体与下塑胶绝缘体外形尺寸相同,并且均为U型结构,所述上塑胶绝缘体的背面斜对称设置有有上塑胶定位圆柱,所述上塑胶定位圆柱的一侧设置有上塑胶定位方孔,所述下塑胶绝缘体的正面并且与上塑胶定位圆柱一一对应设置有下塑胶定位圆孔,所述下塑胶绝缘体的正面并且与上塑胶定位方孔对应设置有下塑胶定位方台,所述下塑胶绝缘体的中心处设置下塑胶端子固定柱,所述下塑胶端子固定柱上并且与正极端子对应开设有梅花状定位孔,其中梅花状定位孔与正极端子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08]所述正极端子为实心的圆柱型车削端子,其中圆柱型车削端子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塑胶配合止位块,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的一侧并且位于圆柱型车削端子的外壁固定套接有防止端子脱落块,所述防止端子脱落块的左侧为圆柱型车削端子的接触区a,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的右侧为圆柱型车削端子的焊接区b,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的尺寸为防止端子脱落块尺寸的1.5~2倍;
[0009]所述负极端子为“腰鼓”式包圆栅栏结构,其中包圆栅栏结构的负极端子内壁均匀设置有凸起的接触点,并且构成多点式接触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塑胶绝缘体通过上塑胶定位圆柱装配在下塑胶绝缘体正面的下塑胶定位圆孔内部,其中上塑胶定位圆柱与下塑胶定位圆孔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塑胶绝缘体通过下塑胶定位方台安装在上塑胶绝缘体背面上塑胶定位方孔的内部,其中下塑胶定位方台与上塑胶定位方孔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塑胶绝缘体的背面与下塑胶绝缘体的正面完
全贴合,构成U型矩形方块,其中矩形方块安装在外铁壳的内部。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负极端子固定套接在下塑胶端子固定柱的外壁,其中负极端子安装在U型矩形方块的槽口内部。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塑胶端子固定柱的一侧并且位于上塑胶绝缘体与下塑胶绝缘体的连接处安装有侦测端子,所述充电插头插拔连接在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利用连接器中的负极端子采用多触点结构,增加接触面积,为提供大电流传输能力提供结构保证;正极端采用实心结构,并用机械车削方式生产加工,此有别于传统的端子冲压加工,后工续对焊接尾部进行二次折弯,以实现客户SMT制程,塑胶上下两片结构,可很好保护端子,且有利于实现生产组装的全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设计铁壳5面包覆、4铆点结构,可提供很高的结构强度,以保证连接不被破坏,同时设计侦测端子使连接器具有侦测功能,从而有效缩短主机的充电时间,实现快充或者超级快充的功能,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此产品可以应用多种充电领域,如笔记本电脑、Ipad、游戏机、路由器等领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组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外铁壳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外铁壳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上塑胶绝缘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下塑胶绝缘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正极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负极端子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负极端子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图1组装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电插头与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外铁壳;2、上塑胶绝缘体;3、下塑胶绝缘体;4、正极端子;5、侦测端子;6、负极端子;7、电插头;201、上塑胶定位圆柱;202、上塑胶定位方孔;301、下塑胶定位圆孔;302、下塑胶定位方台;303、下塑胶端子固定柱;304、梅花状定位孔;401、塑胶配合止位块;402、防止端子脱落块;601、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实施例,请参阅图1

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5]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包括外铁壳1、上塑胶绝缘体2、下塑胶绝缘体3、正极端子4、侦测端子5、负极端子6和充电插头7,外铁壳1包括包覆面A、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其中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相互交接处通过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包括外铁壳(1)、上塑胶绝缘体(2)、下塑胶绝缘体(3)、正极端子(4)、侦测端子(5)、负极端子(6)和充电插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铁壳(1)包括包覆面A、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其中包覆面B、包覆面C、包覆面D和包覆面E相互交接处通过四个铆点F固定形成一个壳体;所述上塑胶绝缘体(2)与下塑胶绝缘体(3)外形尺寸相同,并且均为U型结构,所述上塑胶绝缘体(2)的背面斜对称设置有有上塑胶定位圆柱(201),所述上塑胶定位圆柱(201)的一侧设置有上塑胶定位方孔(202),所述下塑胶绝缘体(3)的正面并且与上塑胶定位圆柱(201)一一对应设置有下塑胶定位圆孔(301),所述下塑胶绝缘体(3)的正面并且与上塑胶定位方孔(202)对应设置有下塑胶定位方台(302),所述下塑胶绝缘体(3)的中心处设置下塑胶端子固定柱(303),所述下塑胶端子固定柱(303)上并且与正极端子(4)对应开设有梅花状定位孔(304),其中梅花状定位孔(304)与正极端子(4)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所述正极端子(4)为实心的圆柱型车削端子,其中圆柱型车削端子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塑胶配合止位块(401),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401)的一侧并且位于圆柱型车削端子的外壁固定套接有防止端子脱落块(402),所述防止端子脱落块(402)的左侧为圆柱型车削端子的接触区a,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401)的右侧为圆柱型车削端子的焊接区b,所述塑胶配合止位块(4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和锲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