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功能训练装置及其残影消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视力保健的
,尤其涉及一种视功能训练装置及其残影消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的全面提升,不同年龄段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尤其是近视发病率在中小学人群中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素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原因。目前,各类缓解眼疲劳和治疗眼部疾病的产品和仪器种类繁多,其中基于双眼合像的移动3D显示装置对缓解视力疲劳、治疗眼部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0003]目前,基于双眼合像的大尺寸显示的3D显示实现方式有偏振光方式,即观看者佩戴偏振光片眼镜,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角度相差90度并与显示端左右画面发出的偏振光偏振角度相同,实现左右眼分视左右画面形成3D视觉。
[0004]偏振光式的实现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显示屏上设置隔行偏振光片,奇数行为垂直光,偶数行为水平光,通过佩戴偏振光眼镜观看实现左右眼分视左右画面形成3D视觉,这种方式显然是行解析度减低一半,即1920x1080的高清视频信号,实际显示是1920x540的效果,体验效果很差。第二种是背投投影的方式,两台摄影机镜头前设置相差90度的偏光片,将两个画面投射到背投屏幕上,观看者通过佩戴偏振光眼镜观看背投屏幕正面的双画面,实现左右眼分视左右画面形成3D视觉,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对背投投影幕的要求比较高,背投屏幕既要满足观看视角大,又要具备偏振光透射特性的要求。再有微型投影机的分辨率一般比较低,高清投影仪的体积比较大造价高,综上,同时满足观看视角又具备偏振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功能训练装置,其包括光机模组(3)和位于所述光机模组(3)前方的透镜模组(4),所述光机模组(3)包括外壳(14)、固定在所述外壳(14)上端的第一显示器模组、固定在所述外壳(14)后端的第二显示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模组(3)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14)内的半透半反光学玻璃(12),所述半透半反光学玻璃(12)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器模组和第二显示器模组之间且与水平面呈45
°
;所述视功能训练装置还包括消光模组(200),所述消光模组(200)位于光机模组(3)和透镜模组(4)之间,其包括左消光圈(26)、右消光圈(27)以及消光圈支架(28);所述左消光圈(26)和右消光圈(27)分别活动固定在消光圈支架(28)上;所述消光圈支架(28)包括位于所述左消光圈(26)内的第一光挡板(283)以及位于所述右消光圈(27)内的第二光挡板(284);其中所述左消光圈(26)和第一光挡板(283)构成一个光通面积可变的左光圈,所述右消光圈(27)和第二光挡板(284)构成一个光通面积可变的右光圈;所述视功能训练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光机模组(3)前后移动和同时驱动所述左消光圈(26)和右消光圈(27)左右移动的驱动单元(5),所述驱动单元(5)与所述光机模组(3)、左消光圈(26)和右消光圈(27)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消光圈(26)和右消光圈(27)均包括框体(261)、固定在所述框体(261)上表面的第一卡扣凹槽件(262)以及固定在所述框体(261)下表面的两个第二穿孔固定件(2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61)由两两相对的四个侧边组成,所述框体(261)设有位于四个侧边前端的前开口(2611)以及位于四个侧边后端的后开口(2612);所述第一光挡板(283)由所述左消光圈(26)的前开口(2611)延伸至所述左消光圈(26)的框体(261)内;所述第二光挡板(284)由所述右消光圈(27)的前开口(2611)延伸至所述右消光圈(27)的框体(26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圈支架(28)还包括支架主体(281)、以及位于所述支架主体(281)上且分别与所述左消光圈(26)和右消光圈(27)对应设置的左开口(2811)和右开口(2812);所述第一光挡板(283)由所述左开口(2811)一端向所述光机模组(3)所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光挡板(284)由所述右开口(2812)一端向所述光机模组(3)所在方向延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圈支架(28)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挡板(283)和第二光挡板(284)之间的中间板(285)、分别与所述中间板(285)两端连接的上板(286)和下板(28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挡板(283)上端和中间板(285)靠近第一光挡板(283)所在的上端的两个第一上定位件(2881)、分别位于第一光挡板(283)下端和中间板(285)靠近第一光挡板(283)所在的下端的两个第一下定位件(2882)、分别位于第二光挡板(284)上端和中间板(285)靠近第二光挡板(284)所在的上端的两个第二上定位件(2883)、分别位于第二光挡板(284)下端和中间板(285)靠近第二光挡板(284)所在的下端的两个第二下定位件(288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消光圈(26)的第一卡扣凹槽件(262)位于两个第一上定位件(2881)之间,左消光圈(26)的第二穿孔固定件(263)位于两个第一下定位件(2882)之间;所述右消光圈(27)的第一卡扣凹槽件(262)位于两个第二上定位件(2883)之间,右消光圈(27)的第二穿孔固定件(263)位于两个第二下定位件
(2884)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模组(200)还包括第一滑动轴(291)、第二滑动轴(292)、第三滑动轴(293)以及第四滑动轴(294);所述第一滑动轴(291)两端分别用螺钉固定在所述消光圈支架(28)的两个第一上定位件(2881)内,第一滑动轴(291)通过左消光圈(26)的第一卡扣凹槽件(262)控制所述左消光圈的前后配合间隙在合理范围内;所述第二滑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军,严大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众晶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