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梦瑶专利>正文

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50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外引流管、内引流管和负压瓶,外引流管伸入患者体内的管段侧壁上开设有供内引流管穿入外引流管内的通孔,外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外的管段侧壁上开设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内引流管一端从第一接口穿出并与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外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通过引流管道与负压瓶连通。优点为,在穿刺孔处仅外引流管壁与孔壁接触,故容易保证气密性;内引流管先拔管,拔管时外引流管保持原位不动,故仍能保证在穿刺孔处的气密性,不需另行处理,同时因外引流管是不动的,故撤除内引流管时不会对痛觉神经丰富的穿刺孔周边皮肤组织产生摩擦作用,故大大减轻撤除内引流管时患者的痛苦。故大大减轻撤除内引流管时患者的痛苦。故大大减轻撤除内引流管时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需要使用负压引流管对胸前区和腋下进行负压引流,使积聚于胸前区及腋下的渗血、渗液等液体及时排出,从而防止感染并促进伤口更快愈合。在行负压引流时,一般需要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平卧或站立时液体积聚于低位)穿刺成孔供负压引流管穿入引流积液。一般切除术后刀口缝合前至少要在胸前和腋下两个位置处分别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另一端则从皮肤上的穿刺孔处伸出与负压瓶连接,这就导致在皮肤上有两个引流孔,既增加了穿刺点并发症(穿刺孔出血、疼痛、瘢痕),且不便于操作及密封,影响引流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期携带两个引流管增加缠绕、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携带两个引流瓶,尤其当瓶内积液较多时,不便于下地活动,不利于整体恢复。
[0003]另外,由于胸前和腋下引流积液量不同,恢复速度不同,两处引流管拔管不同期。一般胸前积液少、恢复快,需要先拔管(无积液或积液很少时拔管便于伤口完全愈合),而腋下积液相对较多恢复慢,需要置管更长时间,即引流一段时间后先撤一根,间隔数天后再撤另一根。第一次拔管后为保证另外一根负压管引流效果有时需缝合穿刺孔以保证气密性拔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常规引流装置大范围分区引流需要在患者体表制造两个引流孔且先后拔管带来的操作不便、增加患者痛苦、经济负担等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外引流管、内引流管和负压瓶,所述外引流管伸入患者体内的管段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内引流管穿入所述外引流管内的通孔,所述外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外的管段侧壁上开设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内引流管一端从所述第一接口穿出并与所述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通过引流管道与所述负压瓶连通。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为倾斜设于所述外引流管上的接头管。
[0008]进一步,所述内引流管上滑动套设有带螺纹第一连接盖、第一密封圈、第二连接盖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盖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处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接口端面且箍紧所述内引流管,所述第二连接盖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口处时所述第二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二接口端面且箍紧所述内引流管。
[0009]进一步,所述内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为便于插入所述第二接口的锥头状。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应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分别通过柔性连接绳与所述外引流管侧壁
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外引流管由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侧壁上。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接头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外引流管的内壁在周向上均匀间隔的设有多个径向支撑片,多个所述径向支撑片伸向所述外引管中心的一端围成供所述内引流管穿过的中心区域,每个所述径向支撑片靠近中心区域的一段具有圆弧端头。
[0015]进一步,所述内引流管和外引流管均由硅胶或PVC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内引流管中部管段从外引流管中穿过,穿刺孔处内引流管在外引流管内,故从外部看相当于穿刺孔处仅有一根管,故在穿刺孔处容易保证气密性,且减少了一个穿刺孔,有利于患者;外引流管对腋下引流(一般需留置10天),内引流管对胸前引流(一般留置7天),因胸前积液相对少、恢复快,故内引流管先拔管,拔管时外引流管保持原位不动,故仍能保证在穿刺孔处的气密性,不需另行处理,同时因外引流管是不动的,故撤除内引流管时不会对痛觉神经丰富的穿刺孔周边皮肤组织产生摩擦作用,故大大减轻撤除内引流管时患者的痛苦,撤除内引流管后对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封闭,不影响外引流管的继续引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外引流管和内引流管配合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内外引流管沿A

A的剖面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外引流管;2、内引流管;3、负压瓶;4、通孔;5、第一接口;6、第二接口;7、第一连接盖;8、第一密封圈;9、第二连接盖;10、第二密封圈;11、引流管道;12、第一密封盖;13、第二密封盖;14、柔性连接绳;15、螺纹接头;16、径向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外引流管1、内引流管2和负压瓶3,所述外引流管1伸入患者体内的管段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内引流管2穿入所述外引流管1内的通孔4,所述外引流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管段侧壁上开设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所述内引流管2一端从所述第一接口5穿出并与所述第二接口6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引流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通过引流管道11与所述负压瓶3连通。
[002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内外引流管同时实现较好的引流效果,内引流管与第一
接口及第二接口的连接处均要保证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即负压瓶的负压能够有效经内外引流管作用于患者的胸前和腋下而实现引流,同时因为内引流管要先拔管,故要保证内引管一端要能从第二接口拆下,且拆下后拉动内引流管可从第一接口处将内引流管全部拉出,实现拔管,即在同时引流时要保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处密封性好,在拔管时要保证易拆且易滑动拉出。同时引流时,在第一和第二接口处的密封处理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套设在内管上的橡胶帽(密封圈)实现在接口处封堵密封,也可以是通过胶带(聚氨酯或其他类型)贴覆密封。外引流管在穿过患者较低体位处开设的穿刺孔后,为保证穿刺孔处密封效果,可以在穿刺孔处缝合一至两针,使穿刺孔处皮肤相对较紧密的包裹住外引流管,当然亦可在此处用胶带贴合密封,既能增强密封,又对外引流管起到更好的固定,防止外引流管产生轴向移位。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均为倾斜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引流管(1)、内引流管(2)和负压瓶(3),所述外引流管(1)伸入患者体内的管段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内引流管(2)穿入所述外引流管(1)内的通孔(4),所述外引流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管段侧壁上开设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所述内引流管(2)一端从所述第一接口(5)穿出并与所述第二接口(6)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引流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通过引流管道(11)与所述负压瓶(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均为倾斜设于所述外引流管(1)上的接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管(2)上滑动套设有带螺纹第一连接盖(7)、第一密封圈(8)、第二连接盖(9)和第二密封圈(10),所述第一连接盖(7)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5)处时所述第一密封圈(8)压紧于所述第一接口(5)端面且箍紧所述内引流管(2),所述第二连接盖(9)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口(6)处时所述第二密封圈(10)压紧于所述第二接口(6)端面且箍紧所述内引流管(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管(2)位于患者体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张梦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