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26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设置于基底上的反射遮光层、设置于反射遮光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层远离反射遮光层一侧的黑色矩阵、设置于基底远离反射遮光层一侧的背光组件;其中,反射遮光层在基底上且对应显示区内的正投影位于黑色矩阵在基底上且对应显示区内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反射遮光层在基底上且对应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黑色矩阵在基底上且对应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20%。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反射遮光层对于背光组件发出光线的反射率,以提高显示模组对背光组件的光线利用率,进而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光效,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利用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目前,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具有的重量轻、体积小、厚度薄的特点,已广泛地被用在各种大中小尺寸的终端显示设备中。
[0003]在液晶显示器中,其光效是指背光源透过面板前后的光强之比;而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由于面板中各膜层的折射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现有液晶显示器的光效只有3

10%,其中,超过90%的光是无法得到利用的。
[0004]因此,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对光线的利用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通提高显示模组对背光组件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模组的光效。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07]基底;
[0008]反射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
[0009]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反射遮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0010]黑色矩阵,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反射遮光层的一侧;
[0011]背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反射遮光层的一侧;
[0012]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20%。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100%。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并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区组,每一所述子像素区组内设置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区,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0015]所述反射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遮光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反射遮光部;
[0016]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数据线以及多个扫描线,且所述数据线设置于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所述扫描线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
[0017]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遮光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皆设置有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20]每一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且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之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皆位于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连接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之间,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围绕各所述子像素区设置。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相间隔设置。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子部,同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子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子部与另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子部一一对应设置;
[0026]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中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子部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6个所述子像素区。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还包括多个触控线,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包括第二子部以及第三子部,所述第二子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子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0028]其中,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设置有一所述触控线、一所述数据线以及一所述第二子部,且一所述触控线、一所述数据线皆与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子部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0029]或者,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设置有一所述数据线以及一所述第三子部,一所述数据线与对应的一所述第三子部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间隔设置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数据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触控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扫描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之和。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开口,一所述开口与一所述子像素区相对应设置;
[0033]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沿
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微米;
[0034]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微米。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反射遮光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基底之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显示区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5%,且小于或等于90%。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显示区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5%,且小于或等于70%。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所述显示模组,且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003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反射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占黑色矩阵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20%,以增加显示区内反射遮光层的面积占比,以提高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反射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反射遮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黑色矩阵,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反射遮光层的一侧;背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反射遮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以内,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占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基底上且对应所述显示区内的正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并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区组,每一所述子像素区组内设置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区,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反射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遮光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反射遮光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数据线以及多个扫描线,且所述数据线设置于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所述扫描线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遮光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皆设置有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组之间,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一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区组内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区之间,且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皆位于所述反射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连接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之间,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围绕各所述子像素区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射遮光部相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子部,同一所述第一反射遮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子部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