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04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涉及核磁共振领域,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外侧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粘扣带公扣A粘贴在安装机构的粘扣带母扣的上端;所述安装机构的上端安装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的两种限位件分别插入在滑动机构的滑动件A和滑动件B外侧,通过多个本装置的滑动件A和滑动件B,配合连接线将各线圈主体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多个诊断线圈的连接,使用诊断线圈检查病人时,可根据病人的检查部位随意组合、拼搭,解决了医生为病人进行不同部位检查时,需要更换不同线圈,加大了医生工作量,增加了病人的检查等待时间的问题。时间的问题。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
,特别涉及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检查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外加超导磁场,经射频脉冲激励后,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传输至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转换后在屏幕上显示病人影像并由医生诊断;其中人体电磁信号的采集是由核磁共振的诊断线圈完成;每台核磁共振诊断线圈可为病人用于检查头颈部、腹部、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多部位的各种诊断线圈。
[0003]然而,就目前现有的诊断线圈装置而言,医生为每个病人进行不同部位检查时,需要更换不同线圈,加大了医生的工作量,增加了病人的检查等待时间,每次更换不同线圈时,插拔线圈与核磁共振检查床的接口,长时间也会造成线圈线缆与接口的损坏,维修造价昂贵;同时,现有的诊断线圈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仅通过绑带固定在患者身上,由于身体的结构,诊断线圈不能很好的进行贴合,使成像质量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其通过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1);所述安装机构(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2),且固定机构(2)的固定壳体(201)固定连接在安装机构(1)的安装壳体(101)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2)的延长线(204)末端插入在安装机构(1)的转接线(102)的内部;所述安装机构(1)的外侧安装有滑动机构(3),且滑动机构(3)的四个固定底座(301)通过螺丝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壳体(101)外侧四个端面;所述安装机构(1)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机构(4),且连接机构(4)的输出线(401)和连接线(402)的插头插入在安装壳体(101)的外部接头(103)内部;所述连接机构(4)的粘扣带公扣A(403)粘贴在安装机构(1)的粘扣带母扣(104)的上端;所述安装机构(1)的上端安装有紧固机构(5),且紧固机构(5)的绑带(501)的粘贴带公扣B粘贴在粘扣带母扣(104)的上端;所述紧固机构(5)的两种限位件(502)分别插入在滑动机构(3)的滑动件A(302)和滑动件B(303)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01)外侧的四个端面分别开设有两个螺孔;所述安装壳体(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接线(1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八个外部接头(103),且外部接头(103)的下端与转接线(102)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壳体(1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粘扣带母扣(104)。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拼搭式核磁共振诊断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伟张超王玮刘渤伟李增权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