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99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前侧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集装箱本体前侧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两个窗户,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内腔粘合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内腔粘合有阻燃板,所述阻燃板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机构,所述防火机构包括水箱和限位壳,所述水箱的底部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者将箱门打开即可进出集装箱本体,窗户便于使用者对集装箱本体进行通风,集装箱本体内腔中的隔音棉具备良好的膈应效果,阻燃板使集装箱本体具备了良好的阻燃功能,解决了现有的集装箱不具备降噪和耐火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集装箱
,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0003]现有的集装箱不具备降噪功能,由于集装箱便于移动的特点,因此建筑工地使用的频率是最高的,由于建筑工作的特殊工作环境,因此噪音较大,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使用者休息,由于集装箱不具备耐火功能,因此当集装箱内部受到明火时,将会非常容易将内部的物品点着,因此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具备降噪和耐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集装箱不具备降噪和耐火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所述集装箱本体前侧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集装箱本体前侧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两个窗户,所述集装箱本体的内腔粘合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内腔粘合有阻燃板,所述阻燃板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机构,所述防火机构包括水箱和限位壳,所述水箱的底部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壳的顶部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机构,所述阻燃板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感应机构。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管盖,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贯穿至水箱的内腔,所述水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侧贯穿至限位壳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连通有喷水管,所述限位壳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喷水管的底部穿过通孔延伸至限位壳的底部。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感应机构包括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左侧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温度感应机构包括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右侧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水箱前侧和后侧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左侧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壳前侧和后侧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与阻燃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阻燃板内腔顶部和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使用者将箱门打开即可进出集装箱本体,窗户便于使用者对集装箱本体进行通风,集装箱本体内腔中的隔音棉具备良好的膈应效果,阻燃板使集装箱本体具备了良好的阻燃功能,解决了现有的集装箱不具备降噪和耐火的问题,利用第一温度感应机构和第二温度感应机构可对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此时防火机构将会启动,将会对集装箱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火情发生或蔓延。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集装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达到临界点的时候,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将会对水泵下达指定,此时水泵将会通过第一连接管将水箱内部的水吸至第二连接管中,第二连接管将水排入喷水管中,喷水管降水喷洒在集装箱本体的内部,从而对集装箱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火情发生或蔓延,通过设置进水管便于使用者对水箱的内部注水,通过管盖起到了对进水管的密封作用,通过第一保护壳和第二保护壳分别对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保护和固定作用。
[0015]3、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块起到了对水箱的固定作用,通过第二限位块起到了对限位壳的固定作用,通过加强块,有效的保证了阻燃板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0021]图中:1、集装箱本体;2、箱门;3、窗户;4、隔音棉;5、阻燃板;6、防火机构;601、水箱;602、进水管;603、管盖;604、水泵;605、第一连接管;606、第二连接管;607、限位壳;608、通孔;609、喷水管;7、第一温度感应机构;701、第一保护壳;702、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二温度感应机构;801、第二保护壳;802、第二温度传感器;9、加强块;10、第二限位块;11、第一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1,集装箱本体1前侧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2,集装箱本体1前侧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两个窗户3,集装箱本体1的内腔粘合有隔音棉4,隔音棉4的内腔粘合有阻燃板5,阻燃板5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机构6,防火机构6包括水箱601和限位
壳607,水箱601的底部与阻燃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壳607的顶部与阻燃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水箱60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机构7,阻燃板5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感应机构8。
[0025]参考图2和图3,水箱60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602,进水管602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管盖603,水箱6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04,水泵604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605,第一连接管605的底部贯穿至水箱601的内腔,水泵604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606,第二连接管606远离水泵604的一侧贯穿至限位壳607的内腔,第二连接管606的底部连通有喷水管609,限位壳60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08,喷水管609的底部穿过通孔608延伸至限位壳607的底部,第一温度感应机构7包括第一保护壳701,第一保护壳701的左侧与水箱601固定连接,第一保护壳70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02,第二温度感应机构8包括第二保护壳801,第二保护壳801的右侧与阻燃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保护壳80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802。
[00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本体(1)前侧的右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集装箱本体(1)前侧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两个窗户(3),所述集装箱本体(1)的内腔粘合有隔音棉(4),所述隔音棉(4)的内腔粘合有阻燃板(5),所述阻燃板(5)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机构(6),所述防火机构(6)包括水箱(601)和限位壳(607),所述水箱(601)的底部与阻燃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壳(607)的顶部与阻燃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箱(60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机构(7),所述阻燃板(5)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感应机构(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用降噪耐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0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602),所述进水管(602)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管盖(603),所述水箱(6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04),所述水泵(604)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605),所述第一连接管(605)的底部贯穿至水箱(601)的内腔,所述水泵(604)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606),所述第二连接管(606)远离水泵(604)的一侧贯穿至限位壳(607)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管(606)的底部连通有喷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燕佳集装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