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94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该针体结构包括针体外管(1)、针体内管(2)、微波同轴电缆(3)、回水通道(4)、进水通道(5),所述的针体外管(1)和/或针体内管(2)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作为微波消融针的针体外管和针体内管,能够将消融针的针体外径控制在0.7mm~1.0mm;在传输满足消融速度和消融尺寸的微波功率时,能够将针体外部温度有效控制在45℃以下;该微波消融针能够大幅度降低经皮穿刺的阻力、降低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拓展了微波消融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微波消融手术的精确度。确度。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波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实体肿瘤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第五届“中国微波消融大师高峰论坛”介绍:我国微波消融治疗进展迅速,年手术量达10万余例,占该技术全球手术量的48%。微波消融术是将微波这种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肿瘤组织,利用微波消融针向肿瘤组织释放微波能量,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大部分是水)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高速旋转而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引起组织脱水、凝固、蛋白变性,导致其不可逆性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
[0003]根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理,手术时,微波消融针需要插入人体进行治疗。因此微波消融针针体的外径粗细对手术进针阻力、正常组织的损伤、创面大小有着决定性作用。
[0004]由于微波消融针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较高,非治疗区域的高温不但会引起正常组织的烫伤,还会破坏消融针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使用微波消融针时一般采用冷媒对针体进行降温处理。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微波消融针其针体直径的尺寸范围在1.2mm~3.2mm之间。经检索发现,技术专利CN 202554105 U公开了一种小直径水冷微波消融针的结构,专利所描述的冷却通道方式为毛细进回水管与微波同轴电缆并行结构,插入针杆内腔管道壁厚0.1mm左右、外径可以小于1.6mm(16G),这种壁厚也是已上市微波消融针普遍采用的不锈钢毛细管的壁厚尺寸。由于微波传输原理和材料工艺的限制,消融针每个零件(如针杆、微波同轴电缆、以及零部件构成的冷却通道等)都需要一定的尺寸空间,这是目前已经上市产品最小外径1.2mm的原因。
[0005]但是现有外径尺寸的微波消融针针管对于一些新的病症和更精确的治疗部位就不太适合,例如:静脉曲张旁支血管、儿童的血管瘤、乳腺的小叶增生、腋下液溴异味、神经阻断等微波消融手术,都需要针体直径更细的微波消融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体外径小且针体内部带冷循环通道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该针体结构通过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作为微波消融针的针体外管和/或针体内管,构成外径为0.70mm~1.00mm的微波消融针针体。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8]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该针体结构包括针体外管、针体内管、微波同轴电缆、针体内管的外壁与针体外管的内壁构成的回水通道、以及微波同轴电缆的外壁与针体内管的内壁构成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外管和/或针体内管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
[0009]所述针体外管的外径为0.70mm~1.00mm。
[0010]所述针体内管的外径为0.45mm~0.88mm。
[0011]所述针体外管的外径为0.70mm时,所述针体内管的外径为0.45mm~0.58mm。
[0012]所述针体外管的外径为1.00mm时,所述针体内管的外径为0.704mm~0.88mm。
[0013]所述回水通道和进水通道的单侧间隙最小值为0.04mm。
[0014]所述针体外管的外径为0.70mm时,所述回水通道的单侧间隙和进水通道的单侧间隙之和为0.08mm~0.145mm。
[0015]所述针体外管的外径为1.00mm时,所述回水通道的单侧间隙和进水通道的单侧间隙之和为0.10mm~0.168mm。
[0016]所述的微波同轴电缆采用外径为0.33mm~0.584mm的标准半刚性同轴电缆。
[0017]所述进水通道中的冷媒温度不超过20℃。
[0018]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9]本技术通过采用壁厚仅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作为微波消融针的针体外管和/或针体内管,能够将消融针的针体外径控制在0.7mm~1.0mm;在减小了针体外径的同时,并没有明显降低微波消融针体内部的冷媒循环通道间隙,且在传输满足消融速度和消融尺寸的微波功率时,能够有效控制微波消融针使用时的针体外部温度在45℃以下,避免对针道正常组织造成烫伤。
[0020]本技术通过研制出针体外径小于等于1.0mm的微波消融针,使微波消融针的针体外径尺寸能够与针灸针外径比拟,利用这种外径的微波消融针,不但大幅度降低了经皮穿刺的阻力、而且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的创伤几乎可以忽略,以拓展微波消融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微波消融手术的精确度、降低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技术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其中:1—针体外管;2—针体内管;3—微波同轴电缆;4—回水通道;5—进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该针体结构包括针体外管1、针体内管2、微波同轴电缆3、针体内管2的外壁与针体外管1的内壁构成的回水通道4、以及微波同轴电缆3的外壁与针体内管2的内壁构成的进水通道5,针体外管1和/或针体内管2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作为针管,主要目的是提供针体外径为0.70mm~1.00mm的冷循环微波消融针。当然,采用壁厚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作为针体外径大于1.00mm的微波消融针的冷媒隔离管,在原有针体外径的条件下,也可以起到增加冷媒流动间隙、加大冷媒流量的作用。
[0025]根据经验数据,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冷媒、进水通道5中的冷媒温度不超过20℃;在20cm以内的针体长度内冷媒的单侧间隙必须达到0.04mm以上才能够冷媒保证正常流动。
[0026]通过对本技术提供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进行检测,测得该不锈钢毛细管所采用的不锈钢的伸长率≥60%。
[0027]在本技术提供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中,可设置三种规格:针体外管1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针体内管2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针体外管1和针体内管2皆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
[0028]一、针体外管1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
[0029](1)当针体外管1的外径为0.70mm、微波同轴电缆3选用外径为0.33mm的标准半刚性同轴电缆、回水通道4的单侧间隙为0.04mm、进水通道5的单侧间隙为0.04mm时,则针体内管2的壁厚范围为0.055mm~0.085mm。
[0030](2)当针体外管1的外径为1.00mm、微波同轴电缆3选用外径为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该针体结构包括针体外管(1)、针体内管(2)、微波同轴电缆(3)、针体内管(2)的外壁与针体外管(1)的内壁构成的回水通道(4)、以及微波同轴电缆(3)的外壁与针体内管(2)的内壁构成的进水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外管(1)和/或针体内管(2)采用壁厚为0.02mm~0.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外管(1)的外径为0.70mm~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管(2)的外径为0.45mm~0.88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外管(1)的外径为0.70mm时,所述针体内管(2)的外径为0.45mm~0.58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细冷循环微波消融针的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外管(1)的外径为1.00mm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丽王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臻泰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