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88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包括壳体、薄板、光电编码器、波发生器、刚轮、柔轮和外接轴承;壳体与薄板连接;壳体设有进气口、进光口及与其均导通的内腔;薄板设有通孔;光电编码器包括主体及穿插主体的连杆,主体置于内腔中,连杆的一端穿过进光口与薄板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波发生器一端连接,波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三;刚轮设有围纳框,围纳框围纳波发生器并与薄板连接;柔轮与刚轮啮合连接,波发生器和轴承三嵌入柔轮;外接轴承与柔轮连接;在采用上述马达后,气体从进气口输入,以气体驱动该马达,光从进光口进入,光电编辑器通过电信号的输出测量转速,使柔轮能定量调节运动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辐射的软组织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避免患者或操作者暴露于电离辐射中,且成像结果优于其它成像方式,因此常被用于手术操作中。
[0003]穿刺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该手术需要医生在医学影像的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至病灶区域,为活检或介入治疗建立通道。为了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常常利用机器人协助医生在核磁共振图像的引导下进行手术。
[0004]要保证穿刺手术机器人在核磁共振仪的高强度磁场中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穿刺手术机器人不对核磁共振成像产生干扰,则需要刺穿机器人有核磁共振兼容特性。因此,此类穿刺手术机器人不能采用传统电机作为驱动器,目前可行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和超声波/压电驱动,其中气压驱动具有核磁共振兼容性好、功率和质量比大、清洁、结构简单、易维护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驱动方式。同时为了给机器人提供旋转运动,需要选择一个良好的气动马达。
[0005]谐波减速器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上的精密减速器,通常由柔轮、刚轮和波发生器三大构件组成,谐波减速器利用波发生器的转动以使柔轮产生周期性的波动变形,迫使柔轮与刚轮之间的少齿差内啮合,从而实现运动的传递。谐波减速器用于调节运动速度和输出扭矩,因其具有很大传动比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是在医疗设备领域,另外,医疗器械因其使用的特殊性而希望被快速制造且便于安装使用,因此将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应用于穿刺手术机器人,有重大的现实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以解决现有的穿刺手术机器人的动力装置不能达到核磁兼容和调节运动速度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包括壳体、薄板、光电编码器、波发生器、刚轮、柔轮和外接轴承;所述壳体与所述薄板连接;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进光口和内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光口均与所述内腔导通,所述内腔中连接有轴承一;所述薄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插有轴承二;所述光电编码器包括主体及穿插于所述主体的连杆,所述主体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轴承一穿插连接后穿过所述进光口,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承二并与所述波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波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三;所述刚轮外周侧设有围纳框,所述围纳框与所述薄板连接,所述围纳框围纳所述波发生器;所述柔轮嵌入所述刚轮中并与所述刚轮啮合连接,所述波发生器和所述轴承三嵌入所述柔轮内;所述外接轴承与所述柔轮连接;
所述进气口用于输入气体,气体驱动所述光电编码器旋转,带动所述波发生器旋转,继而将速度传动至所述柔轮进行减速,以达到驱动的效果。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光口两侧均设有光源安装位,所述光源安装位用于安装光源装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与所述轴承一穿插连接的一端带有槽口,所述槽口在轴向上对准所述进光口,所述槽口径向贯穿所述连杆。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发生器的两端设有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嵌入所述柔轮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轮的轮齿数比所述柔轮的轮齿数多两个。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述薄板和所述刚轮均设有多个安装孔二,多个所述安装孔二用于安装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薄板和所述刚轮的螺栓。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述薄板、所述光电编码器、所述波发生器、所述刚轮、所述柔轮和所述外接轴承均采用核磁兼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将谐波减速器与气动马达相结合,使其相较于市面上普遍的气动马达而言,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调节运动速度的特点;同时采用3D打印技术材料制作,使其相较于传统电机驱动而言,具有核磁兼容、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为具有谐波减速器的气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谐波减速器气动马达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电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薄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波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接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如下:
[0029]1、壳体;10、进气口;11、进光口;12、内腔;13、轴承一;14、光源安装位;
[0030]2、薄板;20、通孔;21、轴承二;
[0031]3、光电编码器;30、主体;31、连杆;310、槽口;
[0032]4、波发生器;40、安装孔一;
[0033]5、刚轮;50、轴承三;51、围纳框;
[0034]6、柔轮;
[0035]7、外接轴承;
[0036]8、安装孔二;
[0037]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壳体1、薄板2、光电编码器3、波发生器4、刚轮5、柔轮6和外接轴承7;壳体1与薄板2连接;壳体1设有进气口10、进光口11和内腔12,进气口10和进光口11均与内腔12导通,内腔12中连接有轴承一13;薄板2设有通孔20,通孔20穿插有轴承二21;光电编码器3包括主体30及穿插于主体30的连杆31,主体30置于内腔12中,连杆31的一端与轴承一13穿插连接后穿过进光口11,连杆31的另一端穿过轴承二21并与波发生器4的一端连接,波发生器4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三50;刚轮5外周侧设有围纳框51,围纳框51与薄板2连接,围纳框51围纳波发生器4;柔轮6嵌入刚轮5中并与刚轮5啮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薄板、光电编码器、波发生器、刚轮、柔轮和外接轴承;所述壳体与所述薄板连接;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进光口和内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光口均与所述内腔导通,所述内腔中连接有轴承一;所述薄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插有轴承二;所述光电编码器包括主体及穿插于所述主体的连杆,所述主体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轴承一穿插连接后穿过所述进光口,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承二并与所述波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波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三;所述刚轮外周侧设有围纳框,所述围纳框与所述薄板连接,所述围纳框围纳所述波发生器;所述柔轮嵌入所述刚轮中并与所述刚轮啮合连接,所述波发生器和所述轴承三嵌入所述柔轮内;所述外接轴承与所述柔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的柔性谐波减速器核磁兼容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口两侧均设有光源安装位,所述光源安装位用于安装光源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棠王习羽吴曦韵张晶袁洁婷叶泳茵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