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63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承载座模块;其中,基站主体设置有清洁工位,以供清洁机器人停靠,基站主体设置有位于清洁工位的一侧的安装部;承载座模块设置有对接端,对接端设有与安装部相适配且可拆卸连接的配合部;承载座模块还具有导引斜面,导引斜面沿远离基站主体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用于导引清洁机器人行驶至清洁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在对清洁基站进行包装时,可以将承载座模块自基站主体上拆下,通过将承载座模块的导引斜面朝向或者背对基站主体放置,或者将承载座模块与基站主体分开包装等方式,缩小整体的包装体积,从而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和运输成本。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基站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市面上有多种多样的清洁机器人用于清洁家庭、商场、车间等地的地面,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诞生了清洁基站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清洁基站设置有清洁工位可供清洁机器人停放且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隔,清洁基站还设置有导引板用于支撑和导引清洁机器人进入清洁工位。
[0003]然而,在包装清洁基站时,由于导引板相对基站主体较为凸出,需要采用体积远大于清洁基站的包装箱,并且要使用较多的泡沫板,包装成本较大,此外,在集装运输时,面对有限的装载空间装入的清洁基站数量较少,需要装载空间更大的载具或进行多批次运载,运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基站,旨在减小清洁基站的包装体积以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清洁基站,配合清洁机器人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承载座模块,其中,
[0006]所述基站主体设置有清洁工位,以供清洁机器人停靠,所述基站主体设置有位于所述清洁工位的一侧的安装部;
[0007]所述承载座模块设置有对接端,所述对接端设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配且可拆卸连接的配合部;
[0008]所述承载座模块还具有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沿远离所述基站主体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用于导引清洁机器人行驶至所述清洁工位。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主体的侧表面凹设有清洁仓,所述清洁仓内部空间形成所述清洁工位;所述清洁仓具有贯穿所述基站主体侧表面的清洁仓口,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清洁仓口下方;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以使得所述导引斜面邻近所述对接端部分与所述清洁仓底面拼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主体位于所述清洁仓口下方的侧表面凸设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凹设有插接槽,以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承载座模块的下表面凹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还贯穿所述承载座模块的对接端设置,以容纳所述装配板,所述避让凹槽朝向所述装配板的槽壁设有插接台,以形成所述配合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装配板相对所述侧表面的凸出方向为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定义所述装配板的长度方向为与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所述插接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沿着所述装配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插接段沿着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0012]所述插接台包括第一子插接台以及与所述第一子插接台连接的第二子插接台,所述第一子插接台与所述第一插接段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子插接台与所述第二插接段插接配合。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段邻近所述第二插接段的内壁向靠近所述第二插接段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子插接台朝向所述第一导引面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引面相互贴合的第一贴合面;和/或,
[0014]所述第二插接段在所述装配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内壁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子插接台朝向所述第二导引面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引面相互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基站的侧表面的多个卡凸,多个所述卡凸位于所述清洁仓口下方且位于所述装配板的上方设置;所述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座模块的对接端的多个扣孔,各所述扣孔与对应位置的卡凸卡接配合。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模块的对接端设置弹性板,各所述弹性板的自由端均贯穿设置有所述扣孔。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承载座模块与所述基站主体拼接处的下方,以承接漏水。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模块邻接于所述基站主体的两相对侧设置有扣手位,以方便用户抓取。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斜面包括邻接所述清洁工位的凹面和连接所述凹面的抬升面,所述清洁工位、所述凹面和所述抬升面依次排布设置,所述抬升面沿远离所述基站主体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凹面用于储蓄由所述清洁工位内溢出的液体。
[0020]本技术通过在基站主体上设置安装部,并在承载座模块上对应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与安装部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对清洁基站进行包装时,可以将承载座模块自基站主体上拆下,通过将承载座模块的导引斜面朝向或者背对基站主体放置,或者承载座模块与基站主体分开包装等方式,缩小整体的包装体积,从而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清洁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清洁基站的承载座模块所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清洁基站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清洁基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远离对接端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的俯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的扣手位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中承载座模块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0034]图13为本技术清洁基站一实施例中装配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技术清洁基站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顶面视图;
[0036]图15为本技术清洁基站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6为图15中B处的放大图。
[00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100、清洁基站;110、基站主体;111、清洁工位;112、清洁仓;120、安装部;121、装配板;122、插接槽;123、第一插接段;124、第二插接段;125、第一导引面;126、第二导引面;127、卡凸;128、导向斜面;129、接水槽;130、承载座模块;131、对接端;140、配合部;141、避让凹槽;150、插接台;151、第一子插接台;152、第二子插接台;153、第一定位筋;154、第二定位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基站,配合清洁机器人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承载座模块,其中,所述基站主体设置有清洁工位,以供清洁机器人停靠,所述基站主体设置有位于所述清洁工位的一侧的安装部;所述承载座模块设置有对接端,所述对接端设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配且可拆卸连接的配合部;所述承载座模块还具有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沿远离所述基站主体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用于导引清洁机器人行驶至所述清洁工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的侧表面凹设有清洁仓,所述清洁仓内部空间形成所述清洁工位;所述清洁仓具有贯穿所述基站主体侧表面的清洁仓口,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清洁仓口下方;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以使得所述导引斜面邻近所述对接端部分与所述清洁仓底面拼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位于所述清洁仓口下方的侧表面凸设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凹设有插接槽,以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承载座模块的下表面凹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还贯穿所述承载座模块的对接端设置,以容纳所述装配板,所述避让凹槽朝向所述装配板的槽壁设有插接台,以形成所述配合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装配板相对所述侧表面的凸出方向为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定义所述装配板的长度方向为与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所述插接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沿着所述装配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插接段沿着所述装配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插接台包括第一子插接台以及与所述第一子插接台连接的第二子插接台,所述第一子插接台与所述第一插接段插接配合,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周林林叶力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