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360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极回收利用效率及有效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电极回收过程和回收电极利用过程;电极回收过程包括:对已使用电极进行筛选,获得可回收利用电极;对可回收利用电极进行一次标记;对具有一次标记的可回收利用电极执行放电操作;对满足放电结束条件且具有一次标记的可回收利用电极进行二次标记;将具有二次标记的可回收利用电极加入至回收利用数据库;回收电极利用过程包括:在新电极设计完成后,从回收利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可利用电极;将匹配的可利用电极确定为新电极的电极坯料;将新电极的电极坯料的属性及电极信息更新为新电极的属性及新电极信息。电极信息。电极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生产制造
,具体地说,是涉及电极智能生产制造技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极作为电火花放电加工所用的工具,在模具制造业中广泛应用。通常制造一副模具往往需要几十种、上百种甚至更多种形状各异的电极,因此,电极在模具制造业中不仅非常重要,且数量庞杂的电极也成为模具制造业中成本较高的消耗品。所以,实现对电极的回收利用愈加重要。
[0003]电极在电火花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其形状、尺寸均会发生变化,如果要回收利用加工使用过的电极,现有技术通常人工进行识别和判断,由车间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将特征形状明显或体积较大的电极进行回收并单独管理,以表格形式汇总信息后反馈至电极设计人员;电极设计人员在设计新电极时,手动调入和肉眼分析比较回收的电极是否可作为新电极坯料,对可用的回收电极标记为可用坯料,从而实现电极的回收利用。现有电极回收利用方法技术存在着下述的不足:(1)、电极的回收依赖于人工进行识别、判断和手动信息记录汇总,不仅对人员经验要求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电极回收过程和回收电极利用过程;所述电极回收过程包括:对已使用电极进行筛选,获得可回收利用电极及其原电极信息;对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进行一次标记;对具有所述一次标记的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执行放电操作;对满足放电结束条件且具有所述一次标记的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进行二次标记;将具有所述二次标记的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及其原电极信息加入至回收利用数据库,并基于所述二次标记更新该可回收利用电极在电极关联系统中的状态;所述回收电极利用过程包括:在新电极设计完成后,从所述回收利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可利用电极;将所述匹配的可利用电极确定为所述新电极的电极坯料;将所述新电极的电极坯料的属性及电极信息更新为所述新电极的属性及新电极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已使用电极进行筛选,获得可回收利用电极及其原电极信息,包括:在对已使用电极加底座时,执行初次筛选,对筛选出的电极作初筛标记;根据设定筛选规则,对具有所述初筛标记的电极进行二次筛选,二次筛选后的电极确定为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并获取所述可回收利用电极的原电极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回收利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可利用电极,包括:根据预设第一匹配规则,从所述回收利用数据库中查找符合所述第一匹配规则的可利用电极;所述第一匹配规则包括可利用电极的最大外形尺寸大于所述新电极的最大外形尺寸;根据预设第二匹配规则,从所述符合所述第一匹配规则的可利用电极中查找符合所述第二匹配规则的可利用电极;所述第二匹配规则包括可利用电极完全包容所述新电极且包容间隙不小于设定包容间隙阈值;将所述符合所述第二匹配规则的可利用电极确定为所述匹配的可利用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电极利用过程还包括:将更新为所述新电极的属性的所述新电极的电极坯料进行三次标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极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电极利用过程还包括:在加工所述新电极时,根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黄俊宋英民邢同珍高明郑彦博宋庆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模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