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53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7
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属于光伏组件电源切换电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MOS管,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接外部电源和用电系统,第二二极管与MOS管并联,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MOS管的漏极接内部电池,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MOS管的源极接用电系统,MOS管的栅极接外部电源和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切换速度快,而且能够保证供电电量,同时设计成本低廉。同时设计成本低廉。同时设计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电源切换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光伏组件的主控制里一般都会有个备用电池,主控器连接多路组件,随时监测各组件的实时运行情况,是整套光伏系统的控制核心,所以必须24小时不间断供电。虽然主控制器有外部电源给其供电,但在遇到外部突然断电或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供电异常时,这时需要内部自备电源及时切换供电,使得整个控制器供电不受影响。
[0003]因此,需要将外部电源供电与内部电池供电进行供电路径区分管理,实现优先外部电源供电,当外部电源拔掉时,能立即切换到内部电池供电,不影响外部电源掉电导致系统不稳定;同时在内部电池供电时,一旦外部电源供电恢复,能立即再切换回外部电源供电,避免内部电池一直耗电导致电池没电,整个电源内外切换过程不影响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0004]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0005]第一种,如图1所示,采用两个二极管的设计方式,当外部电源和内部电池同时供电时,由于外部电源电压比内部电池高,所以电源优先是从D1流到VCC给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POWER断开,内部电池VBAT会及时通过D2给系统供电,从而不影响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0006]上述切换方式,切换速度可以满足电源切换要求,但由于二极管自身的导通压降存在,使得当切换到内部电池供电时,流到VCC的电源会变小0.7V,对于外部电池供电时,由于电压较高,电量是外部一直持续供着,损失0.7V不会对系统供电有影响,但内部电池一般是锂电池,电压4.2V,损失0.7V,意味着电池满电时,到系统VCC的电压只有3.5V,这样电池电量降到4.0V以下,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0007]第二种,如图2所示,外部电源采用一个二极管给到系统供电,同时内部电源采用两个背靠背MOS的方式给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和内部电池同时供电时,由于外部电源电压比内部电池高,所以电源优先是从D1流到VCC给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POWER断开瞬间,由于MOS管Q1的G极此时是通过R1连外部电源,R2连地,R1、R2分压给到Q1的G极,POWER断开瞬间,Q1的G极电压仍然高于S极电压,此时Q1依然截止,内部电池依然无法通过Q1流过去,当外部电源POWER因断开跌落到一定电压以下,Q1的G极电压小于S极电压,Vgs达到导通电压条件时,此时Q1才导通,内部电源通过Q1流到Q2再流到VCC给系统供电,Q2的目的在内部电池这路上做防倒灌的,防止外部电源POWER通过D1供电时,电源倒灌到内部电池。
[0008]上述切换方式,比较好的是,内部电池路径采用的MOS管导通内阻较小,导通压降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电池的电量基本可以完全供给系统使用,但由于外部电源切换到内部电池时,电池供电路径的Q1导通需要达到一定导通条件,这段时间内使得系统供电有一个下跌过程(5~10ms)再恢复到正常供电状态,虽然不会使得系统因电源跌落导致无法工
作,但严重影响了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对于供电要求非常严格的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切换速度超过1ms都会给整个系统的稳定带来较大的风险。
[0009]第三种,如图3所示,直接采用专用电源路径管理芯片的设计,可以实现切换速度和供电电压的双性能保障,不过极大地增加了整个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其不仅切换速度快,而且能够保证供电电量,同时设计成本低廉。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MOS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接外部电源和用电系统,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MOS管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MOS管的漏极接内部电池,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用电系统,所述MOS管的栅极接所述外部电源和地。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外部电源和内部电池同时正常供电时,由于外部电源电压高,供电优先走外部电源这路,即通过第一二极管向用电系统供电。
[0014]当外部电源断开时,此时内部电池会立即切换至通过第二二极管向用电系统供电,因为此刻MOS管尚未导通;而立即切换到通过第二二极管供电的一小段时间内,供电电量不会产生明显下跌。当MOS管的栅极电压逐渐下降至比源极小时,Vgs达到导通条件,即MOS管导通;并且由于MOS管导通内阻小,导通压降也就小,所以当第二二极管和MOS管同时导通时,电源会优先走压降小的那路,也即内部电池由第二二极管切换到MOS管向用电系统供电,并且该切换动作在内部电池由第二二极管向用电系统供电逐渐稳定后,而产生供电电量明显下跌的情况之前完成;同时,该切换过程是在同一条并联供电路径上完成的,本身不会出现电源下跌情况。
[0015]而当外部电源再次供电时,由于外部电源电压较大,自动切换至外部电源通过第一二极管向用电系统供电;同时,MOS管的栅极处电压逐渐大于源极处电压,MOS管关闭。
[00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
[00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电池为锂电池。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电池的电压为4.1V

4.6V。
[00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用电系统正常工作所需最小电压为4.0V。
[002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压大于4.7V。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MOS管为PMOS管。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和MOS管的并联端相接。
[00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与MOS管的栅极所接的为同一个外部电源。
[0025]本技术披露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是:通过二极管和MOS管组合的方式进行电源切换路径管理,根据二极管和MOS管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最优化设计,不但使得电源切换速度(小于1ms)能满足光伏组件控制器供电要求,还能提高内部电池电量利用率,避免供电电量的不足,有效保障了两种电源切换供电的可靠性,同时整体设计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MOS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接外部电源和用电系统,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MOS管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MOS管的漏极接内部电池,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用电系统,所述MOS管的栅极接所述外部电源和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池为锂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控制器电源路径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池的电压为4.1V

4.6V。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华冯成邓晓帆李宁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劭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