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29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所述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外壳,所述冷却塔外壳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中间有竖井,所述冷却塔外壳和竖井之间设置有隔墙,所述冷却塔外壳和隔墙之间安装有上支撑网板,所述上支撑网板靠近冷却塔外壳内侧设置有上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下侧之间设置有下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上侧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上部填料和下部填料上均设置有喷淋系统,具备冷却塔增容、加速通风冷却、降低能耗、双效协同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双效协同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双效协同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站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凝汽器的冷却水量增大,用于冷却凝汽器冷却水的冷却塔容量越来越大,如果仅靠自然通风效果,现有技术要建造大容量的冷却塔一般只能建造更高更大的冷却塔。当装机容量过大且限制冷却塔占地面积和高度或者当冷却塔需要旧塔改造以达到大幅度增容的目的时,最快的增容方式是对自然通风双曲线冷却塔加风机提高通风量,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将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自然抽力作用与风机的抽力有机结合起来,起不到叠加的作用,效果很差,所以很难大规模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不管是在塔内布置风机还是在塔外布置,都没有将自然通风风道与机械通风风道分离开,而是混在一起。如图1所示,布置风机后所有的通风量全部靠风机抽力抽风,破坏或影响自然通风抽力,加风机后通风量基本提升很小而且影响了通风的均匀性,冷却效果反而变差。如图2所示,有些塔采用多台大功率风机,通风量确实上升,但是只靠风机抽力进行通风,完全破坏了自然通风的作用,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实用性很低。
[0004]由上可见,现有的冷却塔存在难以将自然抽力和风机抽力有机结合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外壳,所述冷却塔外壳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中间有竖井,所述冷却塔外壳和竖井之间设置有隔墙,所述冷却塔外壳和隔墙之间安装有上支撑网板,所述上支撑网板靠近冷却塔外壳内侧设置有上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下侧之间设置有下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上侧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上部填料和下部填料上均设置有喷淋系统;
[0009]所述上部填料和喷淋系统均环形设置于隔墙外侧,所述喷淋系统设置有若干个并分别周向分布于上部填料和下部填料的上方;
[0010]所述下部填料设置在隔墙下方或高于隔墙最低点;
[0011]所述隔墙墙体内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龙骨,所述隔墙上端收口,所述隔墙外侧环形设置有挡水边,所述隔墙外侧设有出水口。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墙外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水管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水管与位于上部填料上方的喷淋系统
相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设置于下部填料上方,所述风机至少设置有一台,所述隔墙和竖井之间设置有风机分隔板,所述风机分隔板布置在多台风机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墙包括伞形隔墙、竖直装的圆筒形隔墙以及剖面为阶梯形的隔墙。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墙包括单层隔墙和多层隔墙,所述多层隔墙包括伞形隔墙、圆筒形隔墙和截面为梯形的隔墙的任意组合。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在冷却塔进口位置处设置隔墙,可以将冷却塔分为上下两部分区域,能够实现将自然通风风道与机械通风通道分离开,降低冷却塔风机能耗,增大通风量,实现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协同作用,效果叠加的效果,具备降低能耗、加速通风冷却、双效协同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外置风机横流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辅助通风风筒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技术实施例中风的流向示意图。
[0023]图5为技术实施例中上部填料层及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技术实施例中下部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技术实施例中伞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技术实施例中高位收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技术实施例中圆筒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技术实施例中阶梯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技术实施例中风机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技术实施例中多层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技术实施例中不同结构的多层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技术实施例中多层隔墙三区域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

冷却塔外壳、2

上支撑网板、3

上部填料、4

下支撑网板、 5

下部填料、6

喷淋系统、7

风机、8

伞形隔墙、801

伞形隔墙龙骨、802
‑ꢀ
挡水边、803

出水口、9

导水管、10

水泵、11

圆筒形隔墙、12

阶梯形隔墙、 13

风机分隔板、14

多层隔墙、1401

外层伞形隔墙、1402

内层伞形隔墙、 1403

内层圆筒形隔墙、15

水池、16

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外壳1,所述冷却塔外壳1 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池15,所述水池5和冷却塔外壳1之间连接有竖井 16,所述冷却塔外壳1和竖井16之间设置有伞形隔墙8,所述冷却塔外壳1 和伞形隔墙8之间安装有上支撑网板2,所述上支撑网板2靠近冷却塔外壳1 内侧设置有上部填料3,所述竖井16和伞形隔墙8下侧之间设置有下部填料 5,所述竖井16和伞形隔墙8上侧之间设置有风机7,所述上部填料3和下部填料5上均设置有喷淋系统6。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填料3和喷淋系统6均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双效协同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外壳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中间有竖井,所述冷却塔外壳和竖井之间设置有隔墙,所述冷却塔外壳和隔墙之间安装有上支撑网板,所述上支撑网板靠近冷却塔外壳内侧设置有上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下侧之间设置有下部填料,所述竖井和隔墙上侧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上部填料和下部填料上均设置有喷淋系统;所述上部填料和喷淋系统均环形设置于隔墙外侧,所述喷淋系统设置有若干个并分别周向分布于上部填料和下部填料的上方;所述下部填料设置在隔墙下方或高于隔墙最低点;所述隔墙墙体内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龙骨,所述隔墙上端收口,所述隔墙外侧环形设置有挡水边,所述隔墙外侧设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小慧吴江黄邦耀
申请(专利权)人:国粤深圳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