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2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2
公开一种构造新颖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其能够简化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的构造、并能够降低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移。电路单元(10)具备保持电路构件(12)的保持体(14)、覆盖车载电气部件(130)的壳体贯通孔(156)的板壁部(104)、具有保持于板壁部(104)的连接构件(114)的连接器(118)以及设置于板壁部(104)的向壳体(132)安装的面即第1面(110)并与壳体贯通孔(156)的周缘接触的密封构件(126),在连接构件(114)处向第1面(110)侧突出的电路侧连接部(120)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到电路构件(12),电路侧连接部(120)从壳体(132)的外部插入到壳体贯通孔(156)并连接到电路构件(12),密封构件(126)从壳体(132)的外部侧与壳体贯通孔(156)的周缘接触。接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收容于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内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将接线盒等电路单元与电池模块、电池控制系统等一起收容于搭载于车辆的车载电气部件即电池包的壳体内的构造。在这里,为了能够实现收容于电池包的壳体内的电路单元与外部设备的连接,采用如下构造:在壳体的周壁设置被连接外部的对方连接器的连接器,并由包覆电线、母排对连接器与电路单元之间进行导通连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34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将连接器设置于壳体,所以,存在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的构造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设置于壳体的连接器与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偏移由于包含周边构件的公差的积累而容易变大。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包覆电线的长度,由它来吸收公差。
[0008]因此,公开一种构造新颖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其能够简化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的构造,并能够降低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移。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公开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具备:绝缘性的保持体,保持电路构件;板壁部,覆盖壳体贯通孔,该壳体贯通孔设置于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连接器,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保持于所述板壁部并向所述板壁部的板厚方向两侧突出;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板壁部的向所述壳体安装的面即第1面,并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周缘接触,向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1面侧突出的所述连接构件具有电路侧连接部,所述电路侧连接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电路侧连接部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插入到所述壳体贯通孔并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板壁部的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壳体的外部侧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所述周缘接触。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其能够简化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并能够降低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具有图1所示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的车载电气部件的立体图。
[0016]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载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5是图3所示的车载电气部件的从其他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6是放大地示出图3的VI-VI剖面处的主要部分的车载电气部件的横向剖视图。
[0019]图7是构成图1所示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中的VII-VII剖面的图。
[0020]图8是构成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22]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说明。
[0023]关于本公开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
[0024](1)具备:绝缘性的保持体,保持电路构件;板壁部,覆盖壳体贯通孔,该壳体贯通孔设置于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连接器,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保持于所述板壁部并向所述板壁部的板厚方向两侧突出;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板壁部的向所述壳体安装的面即第1面,并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周缘接触,向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1面侧突出的所述连接构件具有电路侧连接部,所述电路侧连接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电路侧连接部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插入到所述壳体贯通孔并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板壁部的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壳体的外部侧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所述周缘接触。
[0025]根据本公开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连接器设置于覆盖设置于壳体的壳体贯通孔的板壁部,向板壁部的第1面侧突出的连接器的连接构件的电路侧连接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到电路构件。因此,能够将连接器设为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侧的结构要素,能够简化壳体的构造。进一步地,在板壁部的第1面,设置与壳体贯通孔的周缘接触的环状的密封构件,保持于板壁部的连接器的连接构件的电路侧连接部从壳体的外部插入到壳体贯通孔,直接连接到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路构件。因此,与以往构造相比,能够降低公差的积累。此外,板壁部的密封构件从壳体的外部侧与壳体贯通孔的周缘接触。环状的密封构件构成夹持于壳体贯通孔的周缘与板壁部的对置面之间的所谓面密封件。因此,能够在维持壳体贯通孔的防水性的同时,通过密封构件的挠曲变形来吸收与板壁部向壳体安装的方向正交的2个方向上的连接位置的公差。其结果,能够降低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移。
[0026]此外,连接器的连接构件既可以由在一端具备电路侧连接部的包覆电线构成,也可以由在一端部处一体地设置有电路侧连接部的母排构成。
[0027](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连接构件由母排构成,在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1面侧的突出端部设置有所述电路侧连接部,在所述板壁部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侧的突出端部设置有外部侧连接部。根据本公开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能够降低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移,所以,对于连接器的连接构件,还能够代替以往的包覆电线而采用母排。其结果,能够使连接构件的长度更加缩短,还能够使壳体与电路单元更加接近,能够有助于车载电气部件的小型化。
[0028](3)所述连接器优选具有护罩部,该护罩部设置于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2面,包围所述外部侧连接部的周围并向所述第2面侧突出。由于连接器具有向板壁部的第2面侧突出的护罩部,在护罩部内配置有外部侧连接部,所以,能够将能够稳定地进行与外部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连接的连接器设置于板壁部。
[0029](4)优选的是,所述电路侧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构件进行螺栓连结,设置于所述电路侧连接部的螺栓插通孔具有在所述板壁部向所述壳体安装的方向上细长的长孔形状。由于电路侧连接部通过螺栓连结而相对于电路构件装卸自如,所以,能够稳定地维持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状态。进一步地,设置于电路侧连接部的螺栓插通孔具有在板壁部向壳体安装的方向上细长的长孔形状。因此,除了与板壁部向壳体安装的方向正交的2个方向之外,在板壁部向壳体安装的方向上,也能够利用密封构件进行连接器与电路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公差吸收。
[0030](5)优选还具备底板部,该底板部载置并固定所述保持体,所述底板部由导热性比所述保持体高的材料构成。由于底板部由导热性比保持体高的材料构成,所以,能够经由底板部,进行传热到保持体的包含继电器、熔断器等发热构件的电路构件的散热。
[0031](6)优选在所述底板部设置有支撑腿部,该支撑腿部从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其中,具备:绝缘性的保持体,保持电路构件;板壁部,覆盖壳体贯通孔,该壳体贯通孔设置于车载电气部件的壳体;连接器,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保持于所述板壁部并向所述板壁部的板厚方向两侧突出;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板壁部的向所述壳体安装的面即第1面,并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周缘接触,向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1面侧突出的所述连接构件具有电路侧连接部,所述电路侧连接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电路侧连接部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插入到所述壳体贯通孔并连接到所述电路构件,所述板壁部的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壳体的外部侧与所述壳体贯通孔的所述周缘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气部件内电路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连接构件由母排构成,在所述板壁部的所述第1面侧的突出端部设置有所述电路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宏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