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300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根据实施后处理的介质的份数,具有变化为适当的姿势的排出托盘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部(27~29),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有图像的介质实施后处理;排出部(18~19),排出由后处理部(27~29)实施了后处理的介质,以及排出托盘(30),对由排出部(18~19)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排出托盘(30)包括上表面沿介质的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主托盘(31)以及可动托盘(32),可动托盘(32)在能够装载由排出部(18~19)排出的介质的装载姿势和能够将由排出部(18~19)排出的介质沿着主托盘(31)的上表面排出的排出姿势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托盘(3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托盘(3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托盘(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由后处理装置执行的后处理例如可以考虑将成束的多张纸张(以下记为

纸束

)在中央装订的骑马钉装订处理等。
[0003]这样的后处理装置有时会对大量的纸束连续地实施骑马钉装订处理。于是,存在有通过使排出托盘倾斜而使连续排出的纸束从排出托盘落下的后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但是,作为后处理装置的用途,有时也要对少量的纸束实施骑马钉装订处理并装载到排出托盘上。但是,在如上构成的总是倾斜的排出托盘中,想要装载后处理之后的纸束时,存在着装载量变少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实施后处理的介质的份数,具有能够变化为适当的姿势的排出托盘的后处理装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508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后处理部,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有图像的介质实施后处理;排出部,排出由所述后处理部实施了所述后处理的介质,以及排出托盘,对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所述排出托盘包括上表面沿介质的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主托盘以及可动托盘,该可动托盘在能够装载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的装载姿势和能够将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沿着所述主托盘的上表面排出的排出姿势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主托盘。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根据实施后处理的介质的份数,具有可以变化为适当的姿势的排出托盘的后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0010]图2所示是后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图。
[0011]图3的(A)、(B)所示是排出托盘的放大图。
[0012]图4所示是后处理装置的硬件构成图。
[0013]图5所示是装订处理的流程图。
[0014]图6所示是骑马钉装订及汇总排出处理的流程图。
[0015]图7所示是骑马钉装订及逐次排出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图。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并对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实施后处理的功能。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由图像形成装置2和后处理装置3构成。
[0017]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介质)上形成图像,并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排出到后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2主要包括收容有纸张的托盘、对收容在托盘里的纸张进行输送的输送部,以及在由输送部输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既可以是使用墨水来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由于图像形成装置2的构成已经公知,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18]图2所示是后处理装置3的内部构造图。后处理装置3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而形成了图像的纸张上实施后处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是对形成有图像的多张纸张的束(以下记为

纸束Mb

)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更详细地说,后处理装置3能够执行对纸束Mb的端部进行装订的端部装订处理和对纸束Mb的中央进行装订的骑马钉装订处理。
[0019]后处理装置3具有输送辊对10~19和切换爪20。输送辊对10~19在后处理装置3的内部输送从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来的纸张。更为详细的是,输送辊对10~13沿着第一输送路径Ph1输送纸张。另外,输送辊对14~15沿着第二输送路径Ph2输送纸张。更进一步地,输送辊对16~19沿着第三输送路径Ph3输送纸张。
[0020]第一输送路径Ph1是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纸张的供给口到排出托盘21的路径。第二输送路径Ph2是在输送方向上的输送辊对11、14之间从第一输送路径Ph1分支,并通过内部托盘22到达排出托盘26的路径。第三输送路径Ph3是在输送方向上的输送辊对11、14之间从第一输送路径Ph1分支并到达排出托盘30的路径。
[0021]切换爪20配置在第一输送路径Ph1和第二输送路径Ph2的分支位置。切换爪20构成为能够切换通过第一输送路径Ph1将纸张排出到排出托盘21的第一位置,和将在第一输送路径Ph1输送的纸张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Ph2的第二位置。另外,在进入第二输送路径Ph2的纸张的后端通过输送辊对11的时机,通过使输送辊对14反向旋转,该纸张被引导到第三输送路径Ph3。另外,后处理装置3具备检测各输送路径Ph1、Ph2、Ph3上的纸张的位置的多个传感器(在图2中用

表示)。
[0022]后处理装置3具备排出托盘21。排出托盘21对通过第一输送路径Ph1来排出的纸张进行支承。从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来的纸张中未进行后处理的纸张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
[0023]另外,后处理装置3具备内部托盘22、底端挡板23、侧挡板24、装订处理部25、排出托盘26。内部托盘22、底端挡板23、侧挡板24以及装订处理部25构成对在第二输送路径Ph2输送的纸张实施端部装订处理的端部装订处理部(后处理部)。从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来的纸张中,通过端部装订处理部实施了端部装订处理的纸张(纸束Mb)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6。
[0024]内部托盘22临时支承在第二输送路径Ph2中依次输送来的多张纸张。底端挡板23将支承在内部托盘22的纸束Mb的输送方向的位置进行对齐。侧挡板24将支承在内部托盘22的纸束Mb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对齐。装订处理部25对通过底端挡板23和侧挡板24对齐的纸束Mb的端部进行装订。然后,输送辊对15(排出部)将通过端部装订处理部实施了端部装订处理的纸束Mb排出到排出托盘26。
[0025]更进一步地,后处理装置3具备底端挡板27、装订处理部28、折纸板29、排出托盘
30。底端挡板27、装订处理部28以及折纸板29构成对在第三输送路径Ph3中输送的纸张实施骑马钉装订处理的骑马钉装订处理部(后处理部)。从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来的纸张中,通过骑马钉装订处理部实施了骑马钉装订处理的纸张(纸束Mb)被排出到排出托盘30。
[0026]底端挡板27对于在第三输送路径Ph3中依次输送来的多张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位置进行对齐。另外,底端挡板27是能够使纸束Mb的中央移动到与装订处理部28面对面的装订位置和与折纸板29面对面的弯折位置的构成。装订处理部28对通过装订位置的底端挡板27对齐的纸束Mb的中央进行装订。折纸板29将支承在弯折位置的底端挡板27上的纸束Mb对折,并将其夹持到输送辊对18里。输送辊对18、19(排出部)将通过装订处理部实施了骑马钉装订处理的纸束Mb排出到排出托盘30。
[0027]参照图1及图3,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后处理部,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有图像的介质实施后处理;排出部,排出由所述后处理部实施了所述后处理的介质,以及排出托盘,对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所述排出托盘包括上表面沿介质的排出方向向下倾斜的主托盘以及可动托盘,该可动托盘在能够装载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的装载姿势和能够捋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介质沿着所述主托盘的上表面排出的排出姿势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主托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姿势是所述可动托盘的上表面为水平的姿势,所述排出姿势是所述可动托盘的上表面沿所述主托盘的上表面向下倾斜的姿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托盘具有前端挡板,该前端挡板在从所述主托盘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阻止介质的排出的突出姿势、以及从所述主托盘的上表面退避而允许介质的排出的退避姿势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主托盘,所述前端挡板与所述可动托盘变为所述装载姿势联动而成为所述突出姿势,与所述可动托盘变为所述排出姿势联动而成为所述退避姿势。4.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崎祐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