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90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8
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微型气体泵,传输一气体;以及一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可与该微型气体泵相互组装成一微型气体传输装置;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包含:一出气板,该出气板具有一出气板定位角、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第一泄流道、至少一第二泄流道、至少一泄流孔以及至少一出气孔;一阀片板,该阀片板具有一阀片板定位角、至少一阀片板定位卡榫、至少一阀孔以及至少一阀片;一集气板,该集气板具有一集气板定位角、至少一集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扰流孔、至少一出气通孔以及至少一止阀部。出气通孔以及至少一止阀部。出气通孔以及至少一止阀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0001]本案是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一体成型的出气板、阀片板及集气板,所组装制出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射出成型技术用于微小化制程也越来越广泛,微型气体泵也越做越精密,如何运用射出成型的技术制造出精密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是目前积极改良与突破的方向。
[0003]惟,目前射出成型的模具设计,又以一体成型薄化射出后组装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良率更具挑战,且气体传输装置的体积、输送流体效率、减少运作时的噪音等,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案是为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气体泵结合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不仅大幅降低气体传输装置的整体体积,提升两倍泄气效率,并且有效解决出气与泄气时出现阻塞及噪音的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微型气体泵,传输一气体;以及一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可与该微型气体泵相互组装成一微型气体传输装置;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包含:一出气板,该出气板具有一出气板定位角、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第一泄流道、至少一第二泄流道、至少一泄流孔以及至少一出气孔;一阀片板,该阀片板具有一阀片板定位角、至少一阀片板定位卡榫、至少一阀孔以及至少一阀片;一集气板,该集气板具有一集气板定位角、至少一集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扰流孔、至少一出气通孔以及至少一止阀部;其中,该出气板、该阀片板及该集气板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出。/>【附图说明】
[0006]图1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C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D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E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F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2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C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2D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E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2F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3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出气板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C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3D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阀片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E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3F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板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分解示意图。图4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5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气体泵的分解示意图。图6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气体泵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7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气体泵的剖面示意图。图7B至7D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气体泵的作动示意图。图8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依图5A的剖切线A

A

的气体充气剖面示意图。图8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依图5A的剖切线A

A

的气体泄气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
[0007]1:微型气体泵11:进气板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进气孔114:汇流腔室115:进气流道12:共振片121:中心孔122:振动部123:固定部13:致动件131:振动板131a:上表面131b:下表面131c:凸部132:框架132a:第一导电接脚133:连接部134:压电片
135:气体通道14:第一绝缘框架15:导电框架151:框架部152:电极部153:第二导电接脚16:第二绝缘框架17:振动腔室200:微型气体传输装置3: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1、31A、31B:出气板31K:出气板定位卡榫31L:出气板定位角311、311A、311B:第一泄流道312、312A、312B:第二泄流道313C:第三泄流道314D:第四泄流道315C:第一一阶扰流道315D:第二一阶扰流道316C:第一二阶扰流道316D:第二二阶扰流道317、317A、317B:泄流孔318:出气孔32、32A、32B:阀片板32K:阀片板定位卡榫32L:阀片板定位角321:阀孔322:阀片33、33A、33B:集气板33K:集气板定位卡榫33L:集气板定位角331、331A、331B:扰流孔332、332A、332B:出气通孔333、333A、333B:止阀部A

A

:剖切线L:负载端O:开放空间T: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0009]请参阅图5A至图5B所示,图5A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案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本案提供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微型气体泵1,传输一气体;以及一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可与该微型气体泵1相互组装成一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00。下列将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分成三组实施例加以说明。
[0010]请参阅图1A至图1F,为本案第一实施例,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含:微型气体泵1,传输气体;以及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可与微型气体泵1相互组装成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00;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3包含:出气板31、阀片板32以及集气板33。出气板31,具有一出气板定位角31L、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31K、至少一第一泄流道311、至少一第二泄流道312、至少一泄流孔317以及至少一出气孔318。值得注意的是,出气板定位卡榫31K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出气板定位卡榫31K的数量可以如图式为4个或为1个以上。
[0011]出气板定位角31L位于出气板31的切角;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31K分布于出气板31上;第一泄流道311设置于该出气孔318的第一侧;第二泄流道312相对设置于出气孔318第一侧的第二侧,并且与第一泄流道311对称设置;出气孔318设置于一出气板定位卡榫31K与另一出气板定位卡榫31K之间;泄流孔317与出气孔318相对设置,并且介于另二个出气板定位卡榫31K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泄流道311与第二泄流道312的形状不以此为限,第一泄流道311与第二泄流道312可以是相互对称的任意形状。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微型气体泵,传输一气体;以及一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可与该微型气体泵相互组装;该微型气体泵外壳模块包含:一出气板,该出气板具有一出气板定位角、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第一泄流道、至少一第二泄流道、至少一泄流孔以及至少一出气孔;一阀片板,该阀片板具有一阀片板定位角、至少一阀片板定位卡榫、至少一阀孔以及至少一阀片;一集气板,该集气板具有一集气板定位角、至少一集气板定位卡榫、至少一扰流孔、至少一出气通孔以及至少一止阀部;其中,该出气板、该阀片板及该集气板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板定位角位于该出气板的一切角;该至少一出气板定位卡榫分布于该出气板上;该第一泄流道设置于该出气孔的一第一侧;该第二泄流道相对设置于该出气孔的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并且与该第一泄流道对称设置;该出气孔设置于一该出气板定位卡榫与另一该出气板定位卡榫之间;该泄流孔与该出气孔相对设置,并且介于另二该出气板定位卡榫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片板定位角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板定位角朝相同方向,并位于该阀片板的一切角;该至少一阀片板定位卡榫分布于该阀片板上,并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板定位卡榫相互匹配;该阀孔设置于依该阀片板定位卡榫与另一该阀片板定位卡榫之间,并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孔重叠设置;该阀片与该阀孔相对设置,并且介于另二该阀片板定位卡榫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定位角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板定位角及该阀片板的该阀片板定位角朝相同方向,并位于该集气板的一切角;该至少一集气板定位卡榫分布于该集气板上,并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板定位卡榫及该阀片板的该阀片板定位卡榫相互匹配;该至少一止阀部,该止阀部设置于该集气板定位卡榫与另一该集气板定位卡榫之间,并与该出气板的该出气孔及该阀片板的该阀孔重叠设置;该至少一出气通孔环设于该止阀部的周围;该至少一扰流孔,该扰流孔与该止阀部相对设置且介于另二该集气板定位卡榫之间,并且与该出气板的该泄流孔及该阀片板的该阀片重叠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板的该第一泄流道及该第二泄流道是为一对称L型。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板具有一第三泄流道及一第四泄流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泄流道与该第三泄流道形成一第一一阶扰流道;该第二泄流道与该第四泄流道形成一第二一阶扰流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一阶扰流道与该第二一阶扰流道是各为一特斯拉阀。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板更具有一第一二阶扰流道及一第二二阶扰流道;该第一二阶扰流道是与该第一一阶扰流道的流道的延伸,该第二二阶扰流道是与该第二一阶扰流道的流道的延伸。10.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高中伟陈世昌张钧俋杨启章韩永隆黄启峰蔡长谚林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