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86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包括内部形成有育苗腔的育苗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且外边缘超出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外边缘的拿取部;还包括贯通所述育苗本体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所述育苗本体外周面的螺旋通道,以及阵列开设于所述螺旋通道上的多个孔洞,各孔洞分别与所述育苗腔相连通,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呈向所述育苗腔内凸出的球形设置,且于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增控根的育苗器,能够使育苗器周向透气,而避免闷根、腐根,同时利用空气切根,而实现增根、控根。控根。控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


[0001]本技术涉及育苗
,尤其涉及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

技术介绍

[0002]育苗器因其不受栽植季节限制、节约种子、可缩短育苗时间、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可提高栽植成活率等诸多优势而被广泛使用,但传统的育苗器,只是在容器底部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疏水孔,以通气、控水,此种育苗器根系容易在容器内部盘旋生产,而生成畸形根系(俗称“窝根”),同时,容易腐根、且不利于平衡根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能够使育苗器周向透气,而避免闷根、腐根,同时利用空气切根,而实现增根、控根。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包括内部形成有育苗腔的育苗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且外边缘超出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外边缘的拿取部;还包括贯通所述育苗本体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所述育苗本体外周面的螺旋通道,以及阵列开设于所述螺旋通道上的多个孔洞,各孔洞分别与所述育苗腔相连通,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呈向所述育苗腔内凸出的球形设置,且于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洞。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各所述孔洞均靠近于所述育苗本体的外周面而开设于所述螺旋通道上。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拿取部的横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育苗本体呈圆台形或柱形设置。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拿取部的其一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插槽,于所述拿取部的另一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插槽适配的凸块,以使所述育苗本体间可以相互间插接而形成育苗排。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多个育苗本体可间隔的搁置于育苗架上,所述育苗架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育苗本体搁置的搁置孔,各所述搁置孔间纵横连通有疏水槽。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育苗架的上端面的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育苗架的下端面的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第二支撑架,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面分别形成有插接凸起,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面分别形成有可与所述插接凸起适配的插接凹槽,以使多个育苗架可沿高度方向搭接。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育苗本体为可生物降解育苗本体。
[0011]本技术的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通过贯通育苗本体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育苗本体外周面的螺旋通道,以及阵列开设于螺旋通道上的多个孔洞,各孔洞分别与育苗腔相连通,能够使育苗器周向透气,而避免闷根、腐根,同时,当种苗根系向外向下生长而接触
到孔洞时,利用空气切根,根尖停止生长,继而在根尖后部萌发出三个新根继续向外向下生长,依次类推,实现增根,而平衡根系,同时还能避免主根过粗、根须稀少的问题,而实现控根,且螺旋通道以及孔洞的设置,能够使水顺螺旋通道流下,而同时避免育苗器外周面漏水的问题,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通过拿取部的设置,能够便于育苗器的拿取。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的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育苗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
育苗本体,2

拿取部,21

插槽,22

凸块,3

螺旋通道,4

孔洞,5

排水洞,6

育苗架,61

搁置孔,62

疏水槽,63

第一支撑架,64

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由图1至图5中所示,其包括内部形成有育苗腔的育苗本体1,以及形成于育苗本体1上端面、且外边缘超出于育苗本体1上端面外边缘的拿取部2;还包括贯通育苗本体1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育苗本体1外周面的螺旋通道3,以及阵列开设于螺旋通道3上的多个孔洞4,各孔洞4分别与育苗腔相连通,育苗本体1的底部呈向育苗腔内凸出的球形设置,且于育苗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洞5。
[0023]通过贯通育苗本体1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育苗本体1外周面的螺旋通道3,以及阵列开设于螺旋通道3上的多个孔洞4,各孔洞4分别与育苗腔相连通,能够使育苗器周向透气,而避免闷根、腐根,同时,当种苗根系向外向下生长而接触到孔洞4时,利用空气切根,根尖停止生长,继而在根尖后部萌发出三个新根继续向外向下生长,依次类推,实现增根,而平衡根系,同时还能避免主根过粗、根须稀少的问题,而实现控根,且通过螺旋通道3的设计,能够实现更多孔洞4的开设,而使育苗器周向透气性更佳,螺旋通道3以及孔洞4的设置,能够使水顺螺旋通道3流下,而同时避免育苗器外周面漏水的问题,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24]本实施例中,各孔洞4均靠近于育苗本体1的外周面而开设于螺旋通道3上,具体的,沿育苗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多个上下间经由育苗腔相连通的孔洞4可连成一条直线,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环保,育苗本体1为可生物降解育苗本体1,具体的,育苗本体1由无机填料和纳米粒子混合挤压改性而成。
[0025]本实施例中,拿取部2的横截面呈方形设置,育苗本体1呈圆台形或柱形设置,由图1至图3中所示,为便于育苗前的育苗本体1运输时的套设,育苗本体1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设置,当然,除为圆台形外,由图4及图5中所示,育苗本体1也可以呈柱形,具体的,柱形育苗
本体1的运输还可以经由下述育苗架6实现。
[0026]本实施例中,育苗本体1的底部呈向育苗腔内凸出的球形设置,且于育苗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洞5,不仅可使育苗吸收到水分的同时保证水分不会堆积在育苗本体1的底部,还可使容器有更好的透气性。
[0027]本实施例中,由图1至图5中所示,于拿取部2的其一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插槽21,于拿取部2的另一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与插槽21适配的凸块22,以使育苗本体1间可以相互间插接而形成育苗排,能够实现育苗本体1间的快速插接分离,同时插接呈育苗排能够方便装土、浇水、培育等的集中管理,具体的,插槽21和凸块22的横截面均呈梯形设置。为便于集中管理,除前述拿取部2上的结构实现外,还可经由将多个育苗本体1可间隔的搁置于育苗架6上实现,具体的,由图6中所示,育苗架6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可供育苗本体1搁置的搁置孔61,为便于浇灌水的流通,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育苗腔的育苗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且外边缘超出于所述育苗本体上端面外边缘的拿取部;还包括贯通所述育苗本体的高度方向而开设于所述育苗本体外周面的螺旋通道,以及阵列开设于所述螺旋通道上的多个孔洞,各孔洞分别与所述育苗腔相连通,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呈向所述育苗腔内凸出的球形设置,且于所述育苗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洞均靠近于所述育苗本体的外周面而开设于所述螺旋通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拿取部的横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育苗本体呈圆台形或柱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增控根的育苗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拿取部的其一相对面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子轩高策石思远苏钲皓宋欣声王晓珂张信马劲松侯连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