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泵和激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28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泵和激振系统。其中,液压控制泵包括:斜盘;柱塞;缸体驱动轴,用于驱动柱塞转动;多个柱塞腔以缸体驱动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斜盘倾角;每个柱塞腔均配备有吸/排油口,每个吸/排油口均配备有与其对应的且设置在缸体上的腰型槽。一方面,各柱塞腔的吸/排油口与腰型槽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液流变化平稳,无阶跃突变,流量脉动趋近于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压控制泵存在旋转配流盘相对于缸体柱塞腔的相对运动导致的流量脉动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省略了旋转配流盘及其驱动机,简化了装置的整体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控制泵和激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泵
,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控制泵和激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激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工程振动领域中,电液式振动技术因其功率密度大,位移和推力大,可控参数多等更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车辆、建筑、海洋、航空航天、核工业等产业。
[0003]当前广泛采用的电液振动设备主要分为伺服阀控振动设备和旋转阀控振动设备。前者在低频振动下,通过先进控制策略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振动波形,而后者在高频振动领域有更大优势。但两者在阀处都存在较大的节流和溢流损失,能量的利用率低等缺点,大大增加了能耗成本。
[0004]对于现有交变配流技术,又存在旋转配流盘相对于缸体柱塞腔的相对运动导致的流量脉动较大,以及需要增加旋转配流盘及其驱动机导致泵结构复杂、成本上升等问题(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763604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激振系统的交变配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申请人研究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4763604B的专利技术专利中,由于各柱塞腔与旋转配流盘的A、B槽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因而产生了较大的流量脉动现象。然而,当各柱塞腔与旋转配流盘的A、B槽间不产生相对转动,即配流盘的转速与缸体的转速一致时(如图6和图7所示),各配流通道上提供液流供给的柱塞是固定的,液流变化平稳,无阶跃突变,流量脉动趋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装置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0006]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控制泵存在旋转配流盘相对于缸体柱塞腔的相对运动导致的流量脉动较大,以及需要增加旋转配流盘及其驱动机导致泵结构复杂、成本上升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控制泵,包括:
[0008]斜盘;
[0009]柱塞,一端伸入缸体的柱塞腔内,另一端能够环绕所述斜盘的轴线在所述斜盘的工作面上做圆周运动;
[0010]缸体驱动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与所述斜盘的工作面中心球铰连接,与所述缸体同轴且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柱塞转动,使得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腔内作往复运动,以形成相位固定的吸油区和排油区;多个所述柱塞腔以所述缸体驱动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
[0011]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斜盘的轴线与所述缸体驱动轴之间的夹角;
[0012]每个所述柱塞腔均配备有吸/排油口,每个所述吸/排油口均配备有与其对应的且设置在所述缸体上的腰型槽;多个所述腰型槽形成内圈腰型槽组和外圈腰型槽组;所述内
圈腰型槽组和所述外圈腰型槽组分布在所述缸体右端面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上;两个不同的半径圆弧分别配置有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内配流通道和外配流通道。
[0013]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各柱塞腔的吸/排油口与腰型槽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液流变化平稳,无阶跃突变,流量脉动趋近于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压控制泵存在旋转配流盘相对于缸体柱塞腔的相对运动导致的流量脉动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省略了旋转配流盘及其驱动机,简化了装置的整体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进一步地,所述柱塞腔的数量为偶数个。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圈腰型槽组和外圈腰型槽组在所述缸体右端面上相对分布;所述内圈腰型槽组和所述外圈腰型槽组分别包括三个所述腰型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内圈腰型槽组和所述外圈腰型槽组中相对的两个所述腰型槽位于所述缸体的同一径线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内圈腰型槽组和所述外圈腰型槽组所占据的区域在角度上360
°
互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斜盘的工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斜盘同轴设置的环形轨道,所述柱塞与所述斜盘连接的首端设置有柱塞铰接的球形滑块;所述球形滑块位于所述环形轨道中。
[0019]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0020]变量柱塞,所述斜盘与所述变量柱塞的外侧壁连接;
[0021]变量丝杆,与所述变量柱塞在其轴向上螺纹连接;
[0022]变量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变量丝杆转动。
[0023]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激振系统,包括所述的液压控制泵。
[0024]该激振系统采用缸体驱动轴的交变配流泵对作动器进行驱动,利用缸体旋转直接输出交变液流,通过改变缸体转速来控制激振频率,通过调节斜盘角度来控制综合排量从而控制激振振幅;整个控制泵的优势在于相对现有技术,减少了旋转配流盘及其驱动部分,避免使用激振控制阀,减小了流量脉动,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
[002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液压控制泵的正视剖面图;
[0027]图2是图1沿A

A的剖视图;
[0028]图3a是缸体右端面示意图;
[0029]图3b是图3a所示剖切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3c是缸体左端面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座的左端面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3]图6和图7是配流盘转速、缸体转速与流量脉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缸体驱动轴;2驱动轴轴承;3支撑座;4缸体;5柱塞;6泵壳;7缸体轴承;8斜盘;9变量柱塞;10变量丝杆;11变量塞盖;12变量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7]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00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9]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控制泵,如图1、图2、图3a、图3b和图3c所示,该液压控制泵包括:斜盘8、柱塞5、腰型槽、缸体驱动轴1以及角度调节机构。
[0040]其中,柱塞5的一端伸入缸体4的柱塞腔内,另一端能够环绕所述斜盘8的轴线在所述斜盘8的工作面上做圆周运动。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盘8的工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斜盘8同轴设置的环形轨道,所述柱塞5与所述斜盘8连接的首端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斜盘(8);柱塞(5),一端伸入缸体(4)的柱塞腔内,另一端能够环绕所述斜盘(8)的轴线在所述斜盘(8)的工作面上做圆周运动;缸体驱动轴(1),与支撑座(3)转动连接,与所述斜盘(8)的工作面中心球铰连接,与所述缸体(4)同轴且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柱塞(5)转动,使得所述柱塞(5)在所述柱塞腔内作往复运动,以形成相位固定的吸油区和排油区;多个所述柱塞腔以所述缸体驱动轴(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斜盘(8)的轴线与所述缸体驱动轴(1)之间的夹角;每个所述柱塞腔均配备有吸/排油口,每个所述吸/排油口均配备有与其对应的且设置在所述缸体(4)上的腰型槽;多个所述腰型槽形成内圈腰型槽组(13b)和外圈腰型槽组(13a);所述内圈腰型槽组(13b)和所述外圈腰型槽组(13a)分布在所述缸体(4)右端面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上并跟随缸体(4)一同转动;两个不同的半径圆弧分别配置有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上的内配流通道(I)和外配流通道(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腔的数量为偶数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腰型槽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全周葛正李乐宝马愿谦张傲钱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