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72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连接机构、支撑柱、底部支腿,支撑组件与支撑柱之间、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支撑柱与底部支腿之间均通过支杆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杆,连接柱与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板,插板通过转轴与连接柱可相对转动,连接杆对应插板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槽;所述底部支腿包括若干个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对建筑内部的关节点与损坏点进行支撑,为修复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且连接位置稳定性能较好,支撑更为稳定。支撑更为稳定。支撑更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古建筑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的很多古建筑例如布达拉宫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古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其历史遗留性,其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然而,古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经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尽可能维持古建筑原貌的情况下依照国家有关文物修缮的规定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待修复的古建筑的受力节点部位以为破损部位进行支撑,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0003]然而古建筑的大小不一,且古建筑上的门因用途不同,大小也不尽相同,对于较大支撑装置的运输较为不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方便安装与拆卸,能够稳定的对需支撑部分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连接机构、支撑柱、底部支腿,支撑组件与支撑柱之间、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支撑柱与底部支腿之间均通过支杆连接;
[000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杆,连接柱与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板,插板通过转轴与连接柱可相对转动,连接杆对应插板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槽;r/>[0007]所述底部支腿包括若干个支杆。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连接调节杆,调节杆末端设置有圆球,圆球卡入调节板内,且其与调节板可相对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圆球的外表面与调节板的内表面均安装有摩擦垫,支撑板与调节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内卡设有第一斜板,第一斜板与螺杆可相对转动,螺杆通过螺纹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安装在第二斜板上,第二斜板与第二支撑座可相对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与第一支撑座通过插杆转动连接,插杆内穿插有插销。
[0011]优选的,所述插板连接扭簧,扭簧提供让插板向靠近连接杆一侧倾斜的力。
[0012]优选的,所述支杆具体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杆等间距分布在底部支腿上,支杆与底部支腿可相对转动。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对建筑内部的关节点与损坏点进行支撑,为修复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且支撑组件、连接机构、支撑柱、底部支腿之间可相互拆卸,方便运输与后期的管理,且可拆卸的部件更方便在古建筑内移动,对于一些窄门来说也可以轻松的运送过去;通过连接机构实现支撑组件、支撑柱、底部支腿之间的组装与拆卸,方便操作,且通过插板进一步限制连接柱与连接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避免连接柱与连接杆连接的位置处松动,稳定性能更好;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支撑板可根据需要调整其角度,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支撑部位的支撑,适应性能更强;且通过设置摩擦垫可增加圆球与调节板之间的摩擦力,使两者之间不容易相对转动,在支撑时,可先将支撑组件顶在支撑部位处,先拔下插杆处的插销,通过手的推力与支撑部位调整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让其与支撑部位尽可能的贴合,达到稳定支撑的目的,之后将支撑组件收回,将插杆与螺杆等部件安装在第一支撑座处,完成支撑板的固定,这样能够提高支撑部位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三个支杆,可组成一个三角形状,稳定性能好,让支撑组件等部件更稳定的对建筑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左视图。
[0018]图3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中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中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支撑组件;101、支撑板;102、调节杆;103、调节板;104、摩擦垫;105、第一支撑座;106、第二支撑座;107、螺杆;108、螺纹套筒;109、插杆;2、连接机构;201、连接柱;202、连接杆;203、插板;204、扭簧;205、插槽;3、支撑柱;4、底部支腿;401、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由图1

5给出,本技术包括支撑组件1、连接机构2、支撑柱3、底部支腿4,支撑组件1与支撑柱3之间、相邻两个支撑柱3之间、支撑柱3与底部支腿4之间均通过支杆401连接;通过支撑组件1对建筑内部的关节点与损坏点进行支撑,为修复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且支撑组件1、连接机构2、支撑柱3、底部支腿4之间可相互拆卸,方便运输与后期的管理,且可拆卸的部件更方便在古建筑内移动,对于一些窄门来说也可以轻松的运送过去;
[0024]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板101,支撑板101连接调节杆102,调节杆102末端设置有圆球,圆球卡入调节板103内,且其与调节板103可相对转动,圆球的外表面与调节板103的内表面均安装有摩擦垫104,支撑板101与调节板10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座105、第二支撑座106,第一支撑座105内卡设有第一斜板,第一斜板与螺杆107可相对转动,螺杆107通过螺纹连接螺纹套筒108,螺纹套筒108安装在第二斜板上,第二斜板与第二支撑座106可相对转
动,第一斜板与第一支撑座105通过插杆109转动连接,插杆109内穿插有插销;支撑板101可根据需要调整其角度,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支撑部位的支撑,适应性能更强;且通过设置摩擦垫104可增加圆球与调节板103之间的摩擦力,使两者之间不容易相对转动,在支撑时,可先将支撑组件1顶在支撑部位处,先拔下插杆109处的插销,通过手的推力与支撑部位调整支撑板101的倾斜角度,让其与支撑部位尽可能的贴合,达到稳定支撑的目的,之后将支撑组件1收回,将插杆109与螺杆107等部件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05处,完成支撑板101的固定,这样能够提高支撑部位的稳定性;
[0025]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柱201、连接杆202,连接柱201与连接杆202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柱201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板203,插板203通过转轴与连接柱201可相对转动,连接杆202对应插板203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槽205,插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连接机构(2)、支撑柱(3)、底部支腿(4),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1)与支撑柱(3)之间、相邻两个支撑柱(3)之间、支撑柱(3)与底部支腿(4)之间均通过支杆(401)连接;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柱(201)、连接杆(202),连接柱(201)与连接杆(202)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柱(201)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板(203),插板(203)通过转轴与连接柱(201)可相对转动,连接杆(202)对应插板(203)的位置处设置有插槽(205);所述底部支腿(4)包括若干个支杆(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板(101),支撑板(101)连接调节杆(102),调节杆(102)末端设置有圆球,圆球卡入调节板(103)内,且其与调节板(103)可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的外表面与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晖张艾华申屠申李联强周晓花李之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飞历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