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69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进风口和送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送风口之间的风道内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水箱,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用于收集预冷水,所述预冷水包括所述换热器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至少一根送风管,其穿过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风道,使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所述预冷水进行预冷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回收并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在新风的预冷段使用,可大幅降低空调机组运行能耗,将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早日实现。碳中和的早日实现。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冷凝水进行预冷的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研究显示,我国建筑运行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3,而空调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2/3左右。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空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在潜热负荷较高的场合制冷,每1kW冷负荷每小时约产生0.8kg10℃~15℃的冷凝水。此部分冷凝水通常被直接排放至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冷量浪费。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冷凝水浪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公开号为CN202938484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该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通过集水箱收集冷凝水解决了冷凝水排放的问题,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但是冷凝水本身的冷量并未利用,造成冷量浪费的问题。再例如公开号为CN206449818U公开了一种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该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解决的是家用空调分布较散、回收难度大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把冷凝水喷洒在空调冷凝器容易使散热翅片吸附大量灰尘,最终会导致降低散热翅片散热效果等问题。
[0004]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对冷凝水的冷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水冷量未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空气处理设备。
[0006]本技术提出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进风口和送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送风口之间的风道内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还包括:
[0007]水箱,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用于收集预冷水,所述预冷水包括所述换热器组件产生的冷凝水;
[0008]至少一根送风管,其穿过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风道,使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所述预冷水进行预冷换热。
[0009]进一步,所述送风管的外圆周壁上设有换热翅片。
[0010]进一步,所述换热翅片围绕所述送风管的外圆周壁均匀设有多片,任意两片相邻的换热翅片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与所述送风管的轴向相互平行。
[0011]进一步,所述换热翅片为分别沿着所述送风管不同径向设置的多个平面,或者所述换热翅片为自所述送风管的不同径向位置向外延伸的曲率一致的多片曲面。
[0012]进一步,所述送风管设有多根,且多根送风管为管径相同的圆柱形,相邻送风管的中心距大于等于1.25D,D为所述送风管的管径。
[0013]进一步,所述水箱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有预冷水的出水口,所述水箱远离进风口
的另一侧设有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
[0014]进一步,所述水箱内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将所述水箱分隔形成沿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至所述预冷水的出水口的蜿蜒水道。
[0015]进一步,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与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相邻的折流板自所述水箱底部朝向其顶部延伸,且该折流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水箱的顶部高度。
[0016]进一步,当所述折流板的数量为奇数块时,所述预冷水的出水口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当所述折流板的数量为偶数块时,所述预冷水的出水口靠近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
[0017]进一步,自所述水箱底部朝向其顶部延伸的所述折流板两侧的水箱底部均设有排水口和排水阀。
[0018]进一步,所述水箱与自来水补水口连通,所述预冷水还包括自来水。
[0019]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和送风口之间的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上下两层风道,所述换热器组件和送风口位于上层风道,所述水箱和进风口位于下层风道,所述换热器组件所产生的冷凝水通过重力作用流入至所述水箱内。
[0020]进一步,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新风空调。
[0021]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外循环中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以及内循环中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
[0022]进一步,所述外循环中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的换热器一侧设有与所述换热器切换使用的旁通风阀。
[0023]本技术将冷凝水热回收后将其作为预冷段水源,对进风口进入的新风进行预冷换热,不仅合理利用的废水,还可充分利用其冷量,可大大降低新风温度,减少表冷段的冷冻水量,从而降低主机、水泵及冷塔等设备的负荷,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本技术还对收集冷凝水的水箱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水箱内的预冷水与空气的流向相反,实现逆流式换热,充分利用预冷水的冷量。此外,本技术还对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进行调整,减少系统阻力,利用重力优势收集冷凝水,减少水泵的设置,进一步降低能耗。本技术还考虑了空气中会存在灰尘、细菌等物质,其凝结出来的冷凝水中也就存在较多的污染物,为避免水箱内的送风管外结垢,在水箱内部设置相应的电磁阀、传感器,实现定时排污清洗,使换热更充分,保证最佳的热回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5]图1是本技术的送风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水箱换热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组的俯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表冷器;2、中级过滤器;3、旁通风阀;4、初级过滤器;5、新风送风机;6、进风口;7、送风口;8、水箱;9、自来水补水口;10、冷凝水接水盘;11、排水口;12、送风管;13、新风方
向;14、冷凝水进口;15、预冷水的出水口;16、折流板;17、自来水温度传感器;18、自来水补水阀;19、冷凝水温度传感器;20、冷凝水进水阀;21、Ⅰ号排水阀;22、Ⅱ号排水阀;23、出水口温度传感器;24、冷凝水出口阀;25、新风温度传感器;26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33]本技术的空气处理设备,主要包括进风口、送风口7、位于进风口和送风口7之间的风道内的换热器组件、水箱、送风管。
[0034]本技术所提及的换热器组件具体为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以空气处理设备为新风空调为例,新风空调从换热循环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外循环,以及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进风口和送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送风口之间的风道内用于产生冷凝水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用于收集预冷水,所述预冷水包括所述换热器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至少一根送风管,其穿过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器组件之间风道,使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所述预冷水进行预冷换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的外圆周壁上设有换热翅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围绕所述送风管的外圆周壁均匀设有多片,任意两片相邻的换热翅片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与所述送风管的轴向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为分别沿着所述送风管不同径向设置的多个平面,或者所述换热翅片为自所述送风管的不同径向位置向外延伸的曲率一致的多片曲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设有多根,且多根送风管为管径相同的圆柱形,相邻送风管的中心距大于等于1.25D,D为所述送风管的管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有预冷水的出水口,所述水箱远离进风口的另一侧设有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将所述水箱分隔形成沿所述预冷水的进水口至所述预冷水的出水口的蜿蜒水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波陈旭峰彭成威朱永康李俏楠黄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