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07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运输斗,所述运输斗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和两第一滚轮,两第一滚轮之间设置有下料器,所述下料器与运输斗固定连接,所述运输斗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运输斗下方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第二滚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下料器和搅拌桨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二滚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驱动下料器下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即可进行裂缝修补,减少了人工投入,使用过程中不用利用电力,适合大面积作业。适合大面积作业。适合大面积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的


技术介绍

[0002]大体积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会产生裂缝,需要进行修补防治操作,如申请号为CN202122300626.2一种裂缝灌浆修补装置,包括修补液仓和位于修补液仓底端的滚轮和位于修补液仓顶端的压力泵,还包括位于修补液仓一侧的修补组件和位于修补组件一侧的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与修补组件的设置,通过手动拉动控制把手带动套筒二向上运动,即可使设置在出料管上的连接口与连接筒内的送料口相通,使得修补浆料缓慢注入裂缝,并充分渗入裂缝,通过设置的刮平件,可防止修补液注入过多,造成修补液的浪费,还可对路面是的修补液进行找平,可提高裂缝修补质量,还减去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减少工人负担节省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0003]但是传统的防止装置多采用料筒配合料泵进行移动作业,需要接电,大面积作业时较为麻烦,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本技术在第二滚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驱动下料器下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即可进行裂缝修补,减少了人工投入,使用过程中不用利用电力,适合大面积作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包括运输斗,所述运输斗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和两第一滚轮,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板,两第一滚轮之间设置有下料器,所述下料器与运输斗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横板下方设置有搅拌桨和从动轴,所述搅拌桨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横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和第四带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运输斗下方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四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包括滚轮座,所述滚轮座上转动连接有滚轮轴,所述滚轮轴上固定连接有滚轮体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三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
[0007]所述运输斗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传动轴与支撑件转动连接。
[0008]所述下料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有下料空间,所述下料空间呈长圆柱形,所述下料空间顶端与运输斗内部连通,底端与外界连通,所述下料空间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下料空间相适配,所述转轴一端穿出壳体,所述转轴穿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
[0009]所述运输斗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主动齿轮,在滚轮体转动的时候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驱动下料器下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即可进行裂缝修补,减少了人工投入,使用过程中不用利用电力,适合大面积作业;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搅拌桨,在滚轮体转动的时候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第二皮带驱动搅拌桨转动,防止内部物料结块;
[0012]本技术通过下料器壳体内部设有偏心轮,偏心轮受转轴驱动,使得转轴可以驱动偏心轮转动,下料器可以抽取物料并排出物料,将物料运输至裂缝处进行填充。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传动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下料器的全剖侧视图。
[0016]其中附图标记为:10、运输斗;101、支撑件;11、扶手;13、第一滚轮;14、第二滚轮;141、滚轮座;142、滚轮轴;143、滚轮体;144、主动齿轮;15、横板;20、下料器;21、壳体;211、下料空间;22、转轴;23、偏心轮;24、第三带轮;31、传动轴;311、从动齿轮;312、第一带轮;313、第二带轮;32、第一皮带;33、转动轴;331、从动锥齿轮;34、从动轴; 341、主动锥齿轮;342、第四带轮;35、第二皮带;40、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包括运输斗 10,运输斗10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14和两第一滚轮13,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5,两第一滚轮13之间设置有下料器20,下料器20与运输斗10固定连接,下料器20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24,横板15下方设置有搅拌桨40 和从动轴34,运输斗10两侧壁为空心且底端敞开的,搅拌桨40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331,从动锥齿轮33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3,转动轴33与横板15转动连接,从动轴34一端插入运输斗10一侧壁的空心内,从动轴34 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341和第四带轮342,第四带轮342设置在运输斗10一侧壁的空心内,主动锥齿轮341与从动锥齿轮331啮合;运输斗10 下方转动连接有传动轴31,传动轴3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3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11和第二带轮313,第二带轮313与第四带轮342之间通过第二皮带35传动连接;第二滚轮14包括滚轮座141,滚轮座141上转动连接有滚轮轴142,滚轮轴142上固定连接有滚轮体143和主动齿轮144,主动齿轮144与从动齿轮311啮合,第一带轮312与第三带轮24之间通过第一皮带32传动连接。
[0019]进一步的,运输斗10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101,传动轴31与支撑件 101转动连接,支撑件101为传动轴31提供的转动的支撑。
[0020]进一步的,下料器20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开有下料空间211,下料空间211呈长圆柱形,下料空间211顶端与运输斗10内部连通,底端与外界连通,下料空间211内转动连接有
转轴22,转轴22上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3,偏心轮23与下料空间211相适配,转轴22一端穿出壳体21,转轴22穿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24。
[0021]进一步的,运输斗10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11。
[0022]本技术原理:运输斗10移动时,滚轮体143转动,滚轮体143带动滚轮轴142和主动齿轮144转动,主动齿轮144驱动从动齿轮311和传动轴31 转动,传动轴31转动带动传动轴31上的第一带轮312和第二带轮313转动,第一带轮312驱动第三带轮24转动从而驱动下料器20下料,第二带轮313驱动第四带轮342转动从而驱动搅拌桨40旋转搅拌。
[0023]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覆混凝土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斗(10),所述运输斗(10)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14)和两第一滚轮(13),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5),两第一滚轮(13)之间设置有下料器(20),所述下料器(20)与运输斗(10)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器(20)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24),所述横板(15)下方设置有搅拌桨(40)和从动轴(34),所述搅拌桨(40)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331),所述从动锥齿轮(33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3),所述转动轴(33)与横板(15)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34)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341)和第四带轮(342),所述主动锥齿轮(341)与从动锥齿轮(331)啮合;所述运输斗(10)下方转动连接有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3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11)和第二带轮(313),所述第二带轮(313)与第四带轮(342)之间通过第二皮带(3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14)包括滚轮座(141),所述滚轮座(141)上转动连接有滚轮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林志伟林晓仪郑闽丹丁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