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及其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201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及其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主机和冷媒换热器,其中,空调主机具有冷媒循环管路;冷媒换热器,串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且设置于储能电池的电池模组的排布间隙内。该热管理系统,将冷媒介质作为换热源直接与储能电池内的电池模组内环境进行换热,换热形式为一次换热,不需要二次换热,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且由于一次换热,降温工况下可降低空调主机蒸发温度,加热工况可提高空调主机冷凝温度,提升空调主机效率;该空调主机无需风机、水泵等输送能耗,系统结构更加简单,有助于节省储能电池的空间布置;另外由于换热形式为一次换热,可节省现有形式中的温度响应时间,特别是温度突升等情形,从而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统整体的可靠性。统整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及其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及其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电池能量密度高、运行过程产热量大,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走,会使电池的温度不断升高,高温会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在低温条件下,电池温度过低,如果不对储能电池进行加热,则会发生容量衰减、放电困难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热管理,使电池运行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
[0003]现有的储能电池热管理形式以“风冷”和“液冷”为主。“风冷”形式使用风机器件多,使其故障概率增加;“风冷”形式依靠风道进行空气对流,使得占用空间较大;且电池模块或电池簇间还存在风阻差值较大、散热或加热不均的问题。“液冷”形式换热能力较强,无需通风风道,可缩小空间体积,但由于其使用水或者防冻溶液介质,具有较大的泄露安全隐患。“风冷”、“液冷”的换热形式均属于二次换热,冷热源先将冷热量通过中间换热器传递给空气、防冻溶液等介质,再由介质通过风机、水泵的循环将冷热量输送给储能电池,二次换热使得系统效率降低,造成能量浪费,且设计冗繁使得系统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机(22),具有冷媒循环管路(18);冷媒换热器(16),串接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8)且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池模组(2)的排布间隙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内具有多个热管理区域,每个所述热管理区域具有若干所述排布间隙及所述冷媒换热器(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8)包括第一冷媒管路(18a)和第二冷媒管路(18b),所述冷媒换热器(16)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18a)连通的第一冷媒接口(14)和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18b)连通的第二冷媒接口(15);其中,所述第一冷媒接口(14)和所述第二冷媒接口(15)这两者中的一者为冷媒进口,另一者为冷媒出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18a)包括第一冷媒干管(18a1)和与所述热管理区域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一冷媒分歧管(18a2),所述第一冷媒分歧管(18a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干管(18a1)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分歧管(18a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媒分集流器(12)与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冷媒接口(14)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冷媒接口(14)为冷媒进口时,所述第一冷媒干管(18a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9)和/或所述第一冷媒分歧管(18a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11)。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18b)包括第二冷媒干管(18b1)和与所述热管理区域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二冷媒分歧管(18b2),所述第二冷媒分歧管(18b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干管(18b1)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分歧管(18b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冷媒分集流器(13)与对应的所述热管理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冷媒接口(15)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碧峰张剑波余勇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慧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