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94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8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涉及河道治理的领域,其包括砂垫层,所述砂垫层铺设在河道凹岸段,所述砂垫层远离河岸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砂垫层固紧保护的生态防护层,所述生态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紧固连接机构。本申请具有解决现阶段河道凹岸段处没有固土防护装置,土壤易流失问题的效果。土壤易流失问题的效果。土壤易流失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防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河道凹岸段,河水长时间对河岸土地进行冲刷,导致河道土地流失严重,泥土容易在河道下游沉积,长此以往易发生淤泥堆积,进而产生洪水灾害。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阶段河道凹岸段处没有固土防护装置,土地易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现阶段河道凹岸段处没有固土防护装置,土壤易流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包括砂垫层,所述砂垫层铺设在河道凹岸段,所述砂垫层远离河岸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砂垫层固紧保护的生态防护层,所述生态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紧固连接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凹岸段上铺设砂垫层,保证加速河道凹岸段的固结,保证河道凹岸段的强度和稳定,之后在砂垫层上铺设生态防护层,对河道凹岸段土地起到固结作用,防止土壤流失。
[0008]可选的,所述砂垫层包括第一中粗砂垫层,所述第一中粗砂垫层铺设在河岸上,所述第一中粗砂垫层远离河岸的一侧铺设有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远离第一中粗砂垫层的一侧铺设有第二中粗砂垫层,所述第二中粗砂垫层远离复合土工膜的一侧铺设有生态防护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中粗砂垫层在河道凹岸段上,之后铺设复合土工膜,之后再设置第二中粗砂垫层,对复合土工膜起到保护作用。
[0010]可选的,所述生态防护层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机制混凝土生态框,所述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内靠近砂垫层的一侧铺设有卵石土层,所述卵石土层远离砂垫层的一侧上铺设有生态袋。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中粗砂垫层上铺设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在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内铺设卵石土层,提高生态防护层的抗压能力,在卵石土层上铺设生态袋,提高生态防护层整体的稳定性和固土效果。
[0012]可选的,均匀排布的若干所述机制混凝土生态框通过钢塑带绑扎固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制混凝土生态框之间均通过钢塑带绑扎固定,提高生态防护层整体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卵石土层厚度为180毫米至220毫米之间;
[0015]所述生态袋厚度为270毫米至330毫米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卵石土层的厚度和生态袋的厚度,在确保卵石土层和生态袋的抗压能力前提下,保证用料精确,避免用料过多,造成浪费。
[0017]可选的,均匀排布的若干机制混凝土生态框之间均设置有紧固连接机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紧固连接机构,紧固机制混凝土生态框之间的连接,提高生态防护层整体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若干所述紧固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二中粗砂垫层上,所述固定杆远离砂垫层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十字板,所述十字板周侧均匀铰接有四个伸缩杆,四个所述伸缩杆远离十字板的一端均铰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内壁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板与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内壁抵接,同时通过调整伸缩杆长度,使紧固连接机构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机制混凝土生态框,提高紧固连接机构的通用性,通过设置紧固连接机构紧固机制混凝土生态框之间的连接,使生态防护层结构稳定。
[0021]可选的,同一个紧固连接机构上的四个所述三角板通过钢塑带绑扎固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固定生态防护层结构,同时将钢塑带绑扎在三角板上,减少钢塑带的用量,节约成本。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在河道凹岸段上铺设砂垫层,保证加速河道凹岸段的固结,保证河道凹岸段的强度和稳定,之后在砂垫层上铺设生态防护层,对河道凹岸段土地起到固结作用,防止土壤流失;
[0025]2.设置第一中粗砂垫层在河道凹岸段上,保证河道凹岸段地基稳固,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之后通过铺设复合土工膜,对第一中粗砂垫层起到防渗水作用,避免第一中粗砂垫层经过河水冲刷流失。之后设置第二中粗砂垫层,对生态防护层起到稳定作用,提高生态防护层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河道土壤流失;
[0026]3.在第二中粗砂垫层上铺设机制混凝土生态框,提高生态防护层整体的稳定性和固土效果,在机制混凝土生态框内铺设卵石土层,在卵石土层上铺设生态袋,提高生态防护层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砂垫层;11、第一中粗砂垫层;12、复合土工膜;13、第二中粗砂垫层;2、生态防护层;21、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2、卵石土层;23、生态袋;3、钢塑带;4、紧固连接机构;41、固定杆;42、十字板;43、伸缩杆;44、三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
[0034]实施例一:
[0035]参照图1和图2,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包括砂垫层1,砂垫层1包括第一中粗砂垫层11,第一中粗砂垫层11铺设在河道凹岸段上,第一中粗砂垫层11远离河道凹岸段的一侧上铺设有复合土工膜12,复合土工膜12远离第一中粗砂垫层11的一侧上铺设有第二中粗砂垫层13。第二中粗砂垫层13上设置有生态防护层2,生态防护层2包括若干个紧密排布的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内铺设有180毫米至220毫米厚度的卵石土层22,卵石土层22上铺设有270毫米至330毫米厚度的生态袋23,若干个紧密排布的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之间通过钢塑带3绑扎固定。
[0036]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河道凹岸段上铺设第一中粗砂垫层11,在第一中粗砂垫层11上铺设复合土工膜12,在复合土工膜12上铺设第二中粗砂垫层13,使河道凹岸段地基稳定,强度增大,同时具有防渗水功能,之后在第二中粗砂垫层13上铺设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内铺设180毫米至220毫米厚度的卵石土层22,180毫米至220毫米厚度的卵石土层22上铺设270毫米至330毫米厚度的生态袋23,并将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使用钢塑带3绑扎固定,提高生态防护层2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河水对河道凹岸段进行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0037]实施例二:
[0038]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还包括紧固连接机构4,紧固连接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砂垫层(1),所述砂垫层(1)铺设在河道凹岸段,所述砂垫层(1)远离河岸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砂垫层(1)固紧保护的生态防护层(2),所述生态防护层(2)上设置有若干紧固连接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垫层(1)包括第一中粗砂垫层(11),所述第一中粗砂垫层(11)铺设在河岸上,所述第一中粗砂垫层(11)远离河岸的一侧铺设有复合土工膜(12),所述复合土工膜(12)远离第一中粗砂垫层(11)的一侧铺设有第二中粗砂垫层(13),所述第二中粗砂垫层(13)远离复合土工膜(12)的一侧铺设有生态防护层(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护层(2)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所述机制混凝土生态框(21)内靠近砂垫层(1)的一侧铺设有卵石土层(22),所述卵石土层(22)远离砂垫层(1)的一侧上铺设有生态袋(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凹岸段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凝凝周春娇董俐梁钧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