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平台组件及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92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在打印平台本体上设置隔热组件,通过隔热组件移动打印平台本体,实现在高温情况下对打印平台本体的手动操作,避免高温烫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用于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本体,与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连接,用于在打印过程中承托模型以及保持预设温度;隔热组件,隔热组件与打印平台本体连接,隔热组件用于阻隔打印平台本体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打印平台本体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打印平台本体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打印平台本体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印平台组件及3D打印机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打印平台组件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机又称三维3D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打印模型的切片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传动机构控制打印头组件与打印平台组件相对移动,同时打印头组件的喷嘴向打印平台组件喷涂熔融的打印耗材,逐层叠加式的喷涂实现立体打印。
[0003]打印模型的第一层对模型的精准成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打印平台的加热,使得打印模型的第一层以熔融的状态在粘附在打印平台上,使得打印模型不会发生位移或脱离打印平台,保证模型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根据打印耗材种类的差异,打印平台的温度需要维持在60℃

110℃之间,以确保打印耗材的熔融状态。在用户进行打印平台清洁、取模型等动作时,需要调整打印平台位置,面临用手直接拖动打印平台,然而,打印平台的高温将导致操作不便,甚至烫伤的风险。
[0004]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1807876U的专利中,打印平台的热床包括加热组件、基板和柔性板,加热组件固定于基板的一侧表面,柔性板位于基板的另一侧表面,柔性板用于承接打印头挤出的耗材。在打印过程中,加热组件加热基板和柔性板,使得耗材以熔融状态粘附在柔性板,在需要清理柔性板或取下模型时,需要由基板上移动柔性板,由于柔性板高温,将导致无法手动移动柔性板,只能等到柔性板降温后进行操作,而在连续打印的情况下,打印平台的反复升温降温将极大的增加打印机的工作负担,影响打印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平台组件及3D打印机,通过在打印平台本体上设置隔热组件,通过隔热组件移动打印平台本体,实现在高温情况下对打印平台本体的手动操作,避免高温烫伤。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用于3D打印机,包括:
[0008]打印平台本体,打印平台本体与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用于在打印过程中承托模型以及保持预设温度;
[0009]隔热组件,隔热组件与打印平台本体连接,隔热组件用于阻隔打印平台本体的热量。
[0010]其中,打印平台本体包括热床和模型接触板,热床与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连接,模型接触板设置在热床上,热床用于加热模型接触板,模型接触板用于承托模型;
[0011]隔热组件与模型接触板连接,用于阻隔模型接触板的热量,和/或,隔热组件与热床连接,隔热组件用于阻隔热床的热量。
[0012]其中,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条组件,隔热条组件设置于打印平台本体表面。
[0013]其中,隔热条组件为长条形结构,隔热条组件设置于打印平台本体的至少一侧边沿;
[0014]和/或,还包括:隔热连接件,隔热连接件的一侧贴附于打印平台本体上,隔热条组件贴附于隔热连接件的另一侧。
[0015]其中,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垂直连接,第一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上表面,第二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侧立面,以使隔热条组件由上表面和侧立面包覆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
[0016]或,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垂直连接,第一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下表面,第二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侧立面,以使隔热条组件由下表面和侧立面包覆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
[0017]或,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和第三隔热条,第一隔热条、第三隔热条均与第二隔热条垂直连接,第一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上表面,第二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侧立面,第三隔热条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下表面,以使隔热条组件由上表面、侧立面和下表面包覆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
[0018]其中,隔热组件包括隔热包角组件,隔热包角组件设置于打印平台本体的至少一角;
[0019]热床与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
[0020]隔热组件与打印平台本体的非打印区域连接。
[0021]其中,隔热包角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相互垂直连接;
[0022]第一连接片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分别连接打印平台本体相邻的两个侧立面,以使隔热包角组件由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以及侧立面包覆打印平台本体的一角。
[0023]其中,隔热组件包括隔热夹持组件,隔热夹持组件可拆卸夹持于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
[0024]其中,隔热夹持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隔热夹持部和手持部,手持部与隔热夹持部连接,隔热夹持部用于通过开口夹持于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
[002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打印平台组件,以及
[0026]底座组件、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打印头组件;
[0027]导向机构固定在底座组件上,打印平台组件设置在导向机构上,驱动机构与底座组件和打印平台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打印头组件与打印平台组件相对移动,以进行3D打印。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在打印平台本体上设置隔热组件,通过隔热组件移动打印平台本体,实现在高温情况下对打印平台本体的手动操作,避免高温烫伤。现有技术中,用户进行打印平台本体清洁、取模型等动作时,需要调整打印平台本体位置,面临用手直接拖动打印平台本体,然而,打印平台本体的高温将导致操作不便,甚至烫伤的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在打印平台本体上设置隔热组件,在需要移动打印平台本体时,可通过抵押和推拉隔热组件,带动打印平台本体移动,避免手动操作时,直接接触高温的打印平台本体导致烫伤的风险,且不必等到打印平台本体降温后再
进行操作,减小连续打印作业时打印平台本体加热温差,缩短打印平台本体加热时长,提高打印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的部分组成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组件中一种隔热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印平台组件中另一种隔热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平台组件,用于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平台本体,所述打印平台本体与所述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连接,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用于在打印过程中承托模型以及保持预设温度;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打印平台本体连接,所述隔热组件用于阻隔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平台本体包括热床和模型接触板,所述热床与所述3D打印机的底座组件连接,所述模型接触板设置在所述热床上,所述热床用于加热所述模型接触板,所述模型接触板用于承托所述模型;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模型接触板连接,用于阻隔所述模型接触板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热床连接,所述隔热组件用于阻隔所述热床的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条组件,所述隔热条组件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本体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组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隔热条组件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至少一侧边沿;和/或,还包括:隔热连接件,所述隔热连接件的一侧贴附于所述打印平台本体上,所述隔热条组件贴附于所述隔热连接件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侧立面,以使所述隔热条组件由上表面和侧立面包覆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或所述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侧立面,以使所述隔热条组件由下表面和侧立面包覆所述打印平台本体的边沿;或所述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和第三隔热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