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85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风机架;风机系统,设于所述风机架内,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包括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流板,设于所述风机架内并沿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围绕所述风机进风口的上边沿布置,所述导流板的型线依次包括第一曲线以及与第一曲线衔接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衔接处形成隔舌,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为双数螺旋线。该吸油烟机能改善叶轮进口气流速度大小在径向上的分布均匀性,以降低风机系统的噪音和提升风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油烟机


[0001]本技术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0002]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吸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风机系统(离心式风机)吸排油烟。风机系统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0003]市面上常见的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其中顶吸式吸油烟机是将风机系统放置在集烟腔内,进风口直接面对上升的油烟,通过减少油烟在集烟腔内的涡流时间,实现快速排油烟。如专利号为ZL201821996599.9(授权公告号为CN209165521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箱壳以及设于箱壳内的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离心风轮,蜗壳的前表面设有前进口,蜗壳的后表面设有后进口,离心风轮转动时分别从前进口和后进口进风。
[0004]现有吸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风机系统受限制的进风形式(即:气流自下而上并弯折流进侧向设置的前进口和后进口)导致风机进风口处速度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目前吸顶式吸油烟机中的风机系统风量相比于裸风机状态下更小,噪声也会更大。为改善叶轮进风口处的气流入流条件,现有最常用的方法为在风机进风口集流器,例如申请号为201720130595.1(授权公告号CN2067231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流器和具有其的离心风机、吸油烟机,虽然通过将该集流器能够改善流场,使叶轮组件工作时的流动性能好,不易产生流动分离,但该集流器只能控制风机进风口处的气流方向,并不能使气流速度大小分布均匀。为此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改善叶轮进口气流速度大小在径向上的分布均匀性,以降低风机系统的噪音和提升风量的吸油烟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0007]风机架;
[0008]风机系统,设于所述风机架内,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包括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09]导流板,设于所述风机架内并沿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围绕所述风机进风口的上边沿布置,所述导流板的型线依次包括第一曲线以及与第一曲线衔接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衔接处形成隔舌,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为双数螺旋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衔接处朝向油烟流动路径凹入,从而形成所述的隔舌。
[0011]为实现对两双数螺旋线的起始位置设置合适,才能使导流板造成一定的环量,有
利于提高效率,优选地,所述隔舌的中心位置所在的轴面与垂直于叶轮中心轴线的轴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90
°

[0012]为实现该导流板的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以所述隔舌的中心位置为起始位置,并分别朝风机架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曲线的第一终点位置和第二曲线的第二终点位置,所述第一曲线的第一终点位置和第二曲线的第二终点位置均分别与风机架的对应侧相连接。
[0013]为确定两双数螺旋线的扩散角,以保证导流效果,所述第一曲线的第一终点位置和第二曲线的第二终点位置均与所述叶轮中心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4]为降低风机系统的噪声,所述风机架内还设有用于降噪的吸音盒,所述吸音盒与风机进风口正对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盒设于所述导流板上远离前盖板的一侧,并连接在风机架的壁面上。
[0016]为进一步减少风机进风口的过流面积,使该处气流速度更均匀,优选地,所述吸音盒包括吸音板和吸音棉,所述吸音板的外周缘朝风机架的壁面方向凸设的边沿,所述边沿和吸音板之间构成供吸音棉容纳其中的容纳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板呈圆形,所述吸音板上开设有降噪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导流板的型线采用两双数螺旋线,因此过流面积会在气流流量逐渐减小的同时也逐渐减小,最终使各个角度上的轴面流速大小趋于相同,为此气流在整个输送过程就会保持一个均匀的速度,因此能降低风机系统的噪音和提升风量。另外在两双数螺旋线的衔接处形成隔舌,以避免气流在两双数螺旋线的衔接处对撞而造成气流流动损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油烟机的风机架和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一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另一剖视图;
[0022]图4为图1的分解图;
[0023]图5为1中省去风机架和吸音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包括风机架1以及设于风机架1内的风机系统,风机系统包括蜗壳2以及设置在蜗壳2内的叶轮5,蜗壳2包括前盖板21,前盖板21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211,该前盖板21的风机进风口211还设置有能将气流导入到叶轮5内的集流器212(该集流器21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展开赘述,可参考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2010618468.2中所示。其中如图4所示,蜗壳2的顶部设有出风口213,上述的风机架1包括呈横截面呈U形的架体1a、与架体1a的敞口处相配合的侧板1b以及位于架体1a上表面的顶板1c,顶板1c上开设有供蜗壳2的上部穿出的通孔11c,
这样架体1a、侧板1b和顶板1c装配成下方敞口的风机架1,这样叶轮5旋转时,在蜗壳2内的内部形成负压,油烟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风机架1的下方进入,最终通过集流器212进入到蜗壳2内后,在叶轮5的作用下而排出。
[0027]如图3所示,在风机架1还设有导流板3,该导流板3沿叶轮5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导流板3围绕所述风机进风口211的上边沿布置,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的型线依次包括第一曲线32以及与第一曲线32衔接的第二曲线33,并在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衔接处形成隔舌31,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均为双数螺旋线。气流从风机架1下方自下到上传送过程中,不断被吸入到叶轮5中,因此气流量呈不断减少的情况,如果该导流板3选圆形作为型线的话,则过流面积不变,进入到风机进风口211中的气流速度则分布不均匀;为此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选用两双数螺旋线,因此过流面积会在气流流量逐渐减小的同时也逐渐减小,最终使各个角度上的轴面流速大小趋于相同,为此整个输送过程就会保持一个均匀的速度。
[0028]风机架1底部开设有供油烟吸入的吸入口11(即对应为风机架1下方的敞口),即油烟流动路径(如图3中箭头所示)为自吸入口11向上,如图6所示,第一曲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风机架(1);风机系统,设于所述风机架(1)内,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蜗壳(2)以及设置在蜗壳(2)内的叶轮(5),所述蜗壳(2)包括前盖板(21),所述前盖板(21)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2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流板(3),设于所述风机架(1)内并沿叶轮(5)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3)围绕所述风机进风口(211)的上边沿布置,所述导流板(3)的型线依次包括第一曲线(32)以及与第一曲线(32)衔接的第二曲线(33),并在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衔接处形成隔舌(31),所述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均为双数螺旋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的衔接处朝向油烟流动路径凹入,从而形成所述的隔舌(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舌(31)的中心位置所在的轴面A与垂直于叶轮(5)中心轴线的轴面B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32)和第二曲线(33)均以所述隔舌(31)的中心位置为起始位置,并分别朝风机架(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