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65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单桩内平台上的一个大海缆支架和五个小海缆支架。大海缆支架呈门形并包括一对第一竖直部和连接在一对第一竖直部的顶部之间的横向钢管;每个小海缆支架呈H形并包括一对第二竖直部和连接在一对第二竖直部的上部之间的横向槽钢;五个小海缆支架和大海缆支架以夹角为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上风电开发整体技术的进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海上风电场内的风机与风机之间以及风机与升压站之间通常采用海底电缆进行连接。海缆从海底敷设至风机的单桩基础后从单桩基础的表面伸出再通过风机塔筒壁上的海缆孔进入风机塔筒内。单桩基础的内腔中并在距单桩基础顶部1.8米左右的位置设置一个单桩内平台。海缆在海缆孔处需进行锚固,同时还要对海缆孔用封堵模块进行封堵,并剥开海缆外层的铠装进行分相。考虑到以后更换电缆终端,分相后的海缆在风机的单桩内平台上盘绕并预留一定的长度后再引到风机的环网柜。但是预留段海缆直接放置在海工平台上,对海缆的通电运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它能将布置单桩内平台上预留的散乱海缆进行整理归置,有效保障了海缆带电运行安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单桩内平台上的一个大海缆支架和五个小海缆支架;所述单桩内平台呈与风机塔筒同轴的圆形并固定在基础单桩的内壁上且距风机塔筒的塔底法兰的底面1.8m;其中,
[0005]所述大海缆支架呈门形并包括一对第一竖直部和横向钢管;每个第一竖直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长槽钢、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的上部之间的上短槽钢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的下部之间的下短槽钢;所述横向钢管连接在一对大竖直部的上短槽钢的中部之间;
[0006]每个所述小海缆支架呈H形并包括一对第二竖直部和横向槽钢;每个第二竖直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长槽钢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二长槽钢的下部之间的短槽钢;所述横向槽钢的两头一一对应地夹设在一对第二竖直部的两根第二长槽钢的上部内侧面之间;
[0007]五个小海缆支架和大海缆支架以夹角为60
°
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单桩内平台上;五个小海缆支架的中心均位于一个与单桩内平台同心的圆上,且五个小海缆支架的横向槽钢的轴线均位于圆的径向线上;所述大海缆支架的中心同时位于圆的径向线上和风机塔筒的海缆孔的中心线上,且大海缆支架的中心位于圆与基础单桩的内壁面之间。
[0008]上述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大海缆支架的第一长槽钢的高度为2000mm;两根第一长槽钢的间距为100mm;所述下短槽钢的设置高度为200mm;所述横向钢管的长度为1600mm,该横向钢管上包覆橡胶垫。
[0009]上述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小海缆支架的第二
长槽钢的高度为750mm;所述短槽钢的设置高度为99mm;所述横向槽钢的长度为750mm,该横向槽钢上包覆橡胶垫。
[0010]本技术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将一个大海缆支架和五个小海缆支架布置在单桩内平台上,使海缆引入风机塔筒内后,将海缆盘绕在一个大海缆支架和五个小海缆支架,使海缆抬离单桩内平台,能将布置单桩内平台上预留的散乱海缆进行整理归置,使海缆不会胡乱堆叠在单桩内平台上,有效保障了海缆带电的运行安全,且敷设美观。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的透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的平面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大海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a是图3的侧视图;
[0015]图3b是图3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小海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a是图4的侧视图;
[0018]图4b是图4的俯视图;
[0019]图5是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单桩内平台100上的一个大海缆支架10和五个小海缆支架20;其中,
[0022]且单桩内平台100呈与风机塔筒30同轴的圆形并固定在基础单桩的内壁上,该单桩内平台100距风机塔筒30的塔底法兰30A的底面1.8m。
[0023]大海缆支架10呈门形并包括一对第一竖直部11和横向钢管12;每个第一竖直部1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长槽钢111、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111的上部之间的上短槽钢112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111的下部之间的下短槽钢113;横向钢管12连接在一对大竖直部11的上短槽钢112的中部之间;第一长槽钢111的高度为2000mm,两根第一长槽钢111的间距为100mm;下短槽钢113的设置高度位200mm;横向钢管12的长度为1600mm,该横向钢管12上包覆橡胶垫;
[0024]每个小海缆支架20呈H形并包括一对第二竖直部21和横向槽钢22;每个第二竖直部2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长槽钢211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二长槽钢211的下部之间的短槽钢212;横向槽钢22的两头一一对应地夹设在一对第二竖直部11的两根第二长槽钢211的上部内侧面之间;第二长槽钢211的高度为750mm;短槽钢212的设置高度为99mm;横向槽钢22的顶高距第二长槽钢211的顶高为100mm,横向槽钢22的长度为750mm,该横向槽钢上22包覆橡胶垫;
[0025]五个小海缆支架20和大海缆支架10以夹角为60
°
的方式固定在单桩内平台100上;五个小海缆支架20的中心均位于一个与单桩内平台100同心的圆上,且五个小海缆支架20
的横向槽钢22的轴线均位于圆的径向线上;大海缆支架10的中心同时位于圆的径向线上和风机塔筒30的海缆孔300的中心线上,且大海缆支架10的中心位于圆与风机塔筒30的内壁之间。
[0026]在海缆40进入风机塔筒30前,将本技术的大海缆支架10和五个小海缆支架20依次通过塔筒门30B和塔底法兰30A放入单桩内平台100,然后将大海缆支架10放置在靠近风机塔筒30的海缆孔300的方向,立式布置,并靠在塔底法兰30A的内壁上。海缆40通过海缆孔300的封堵模块并分相后,通过大海缆支架10垂向单桩内平台100,为使海缆40不出现堆叠且敷设美观,利用扎带将海缆40绑扎在大海缆支架10的横向钢管12上,各海缆40之间预留足够的距离,再将从大海缆支架10上引出的海缆40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盘绕在五个小海缆支架20的横向槽钢22上,海缆40在上各个海缆支架前要用防火包带包裹4~5层,海缆40盘绕在五个小海缆支架20上后也要用扎带对其固定,每两根海缆40之间要预留一定的距离,然后将海缆40从最后一个小海缆支架20向上引至设在风机塔筒30的二层平台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机塔筒内部的海缆支架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单桩内平台上的一个大海缆支架和五个小海缆支架;所述单桩内平台呈与风机塔筒同轴的圆形并固定在基础单桩的内壁上且距风机塔筒的塔底法兰的底面1.8m;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海缆支架呈门形并包括一对第一竖直部和横向钢管;每个第一竖直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长槽钢、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的上部之间的上短槽钢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一长槽钢的下部之间的下短槽钢;所述横向钢管连接在一对大竖直部的上短槽钢的中部之间;每个所述小海缆支架呈H形并包括一对第二竖直部和横向槽钢;每个第二竖直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长槽钢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第二长槽钢的下部之间的短槽钢;所述横向槽钢的两头一一对应地夹设在一对第二竖直部的两根第二长槽钢的上部内侧面之间;五个小海缆支架和大海缆支架以夹角为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泉田孝松裴泽伟王峥非张高建许国阳唐金明李皓吕东孙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