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128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其中,浮力测试工装包括:连接部、接触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平行设置;所述接触部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压力设备连接,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接触部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提高了浮体浮力测试的适配性,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测量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浮式水面光伏电站的组成部分主要为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HDPE聚乙烯浮体方阵以及锚固系统等。对于整个水面电站来说,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浮体方阵,所有的电气设备皆需浮体提供浮力以支持其在水面上安全运行,若浮体浮力不足,方阵在承受大载荷下没入水中,将对电站安全性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会使电气设备产生重大的损坏。因此浮体浮力特性在开发阶段的研究十分重要。
[0003]目前对于浮体浮力的测定采用模型计算等间接测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浮体的尺寸和规格较多,仅通过计算得到浮力并不能适配多样的浮体结构,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浮力也常常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提高了浮体浮力测试的适配性,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包括:连接部、接触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平行设置;所述接触部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压力设备连接,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接触部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
[0006]可选的,所述接触部为对称结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几何中心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接触部垂直。
[0007]可选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多个辅助连接杆,所述辅助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辅助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其中,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接触部的连接点合围形成第一图形,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合围形成第二图形,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接触部连接点为所述第一图形的几何中心;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为所述第二图形的几何中心。
[0008]可选的,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为第一相交点;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接触部的连接点为第二相交点;所述第一相交点在所述接触部上的垂直投影落在所述第二相交点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辅助连接杆采用金属方管。
[0010]可选的,所述接触部为底部框架;所述辅助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辅助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底部框架的连接点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图形,所述第一图形的几何中心为所述底部框架的几何中心。
[0011]可选的,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底部边框和至少一个固定杆;
[0012]所述底部边框的合围图形为所述第一图形,所述固定杆在所述第一图形的平面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固定杆经过所述第一图形的几何中心,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边框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压力设备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14]可选的,多个所述连接孔关于所述连接部的几何中心对称。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力测试系统,包括压力设备和本技术实施例任意所述的浮力测试工装夹具;
[0016]所述连接部与压力设备连接,所述接触部与待测浮体表面接触;其中,所述接触部的几何中心在待测浮体表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待测浮体的几何中心重叠;所述压力设备用于向所述待测浮体施加外部压力并计量;所述浮力测试工装夹具用于向所述待测浮体传递所述外部压力,还用于向所述压力设备反馈所述待测浮体的浮力。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及浮力测试系统将连接部与外界的压力设备进行连接后,通过支撑部向接触部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接触部与待测浮体表面接触设置,即可完成浮力检测,浮力测试工装结构简单,测试安装过程简单,提高测试效率,待更换待测浮体后,仅需确定待测浮体与测试工装的接触位置,避免待测浮体发生侧翻,即可检测不同规格的待测浮体,因此无需更换测试工装即可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待测浮体,提高了浮体浮力测试的适配性,也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力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浮力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力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连接部110、接触部120和支撑部130;连接部110与接触部120平行设置;接触部120在连接部110上的垂直投影覆盖连接部110;连接部110与压力设备连接,接触部120通过支撑部130与连接部110连接,支撑部130用于向接触部120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
[0022]具体的,连接部110和接触部120之间设置支撑部130,连接部110和接触部120为平行设置,支撑部130分布在连接部110和接触部120之间,示例性的,支撑部130可以为杆结构,通过排布各个杆的位置,在支撑连接部110和接触部120的同时,可以将连接部110受到的作用力均匀传递至接触部120。连接部110用于和外界的压力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连接部110可以根据压力设备的连接结构对应设置辅助连接结构,例如螺栓孔、连接耳等,从而使
压力设备和测试工装实现连接。压力设备可以输出线性可变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均匀的施加在连接部110上,该作用力再经过支撑部130传递至接触部120,其中,接触部120与待测浮体表面接触,示例性的,可以将接触部120设置在待测浮体的平衡位置,以此提高待测浮体的受力均匀性,避免待测浮体发生侧翻。通过支撑部130将作用力均匀传递至接触部120后,进而使待测浮体受到作用力下沉,当待测浮体被匀速压入水中直至完全淹没后,待测浮体受到方向的力为自身重力和拉力机设备的压力,反作用力为待测浮体的浮力,此时,记录压力设备的载荷传感器的压力值即可获知待测浮体可提供的浮力大小。
[0023]本技术实施例将连接部与外界的压力设备进行连接后,通过支撑部向接触部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接触部与待测浮体表面接触设置,即可完成浮力检测,浮力测试工装结构简单,测试安装过程简单,提高测试效率,待更换待测浮体后,仅需确定待测浮体与测试工装的接触位置,避免待测浮体发生侧翻,即可检测不同规格的待测浮体,因此无需更换测试工装即可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待测浮体,提高了浮体浮力测试的适配性,也提高了浮力测试效率。
[0024]继续参见图1,接触部120为对称结构;支撑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接触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平行设置;所述接触部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压力设备连接,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向所述接触部传递均匀分布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对称结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几何中心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接触部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多个辅助连接杆,所述辅助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辅助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其中,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接触部的连接点合围形成第一图形,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合围形成第二图形,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接触部连接点为所述第一图形的几何中心;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为所述第二图形的几何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点为第一相交点;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接触部的连接点为第二相交点;所述第一相交点在所述接触部上的垂直投影落在所述第二相交点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辅助连接杆采用金属方管。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马亚清吴昊吴维武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水面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