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2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7
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属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保留外立面、拆除内侧原有构件并在保留外立面内侧新增抗震墙、大跨梁、次梁、楼板及撑杆,将保留外立面的结构构件转变为围护构件,不再承担主体结构受力,从而完整保留外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保留+拆除+新增的方法,可完整保留外立面,并实现内部功能活化改造,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好的市场前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完整保留既有空旷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既有空旷房屋,活化改造时经常会遇到需完整保留某些外立面的情况。既有空旷房屋前厅外立面往往以幕墙或玻璃开窗为主,端部设有砌体墙,中部设有混凝土柱,这些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往往较小;同时,前厅因上方设有放映层,层高有限,活化改造时,建筑师会提出拆除放映层,提高前厅层高的诉求,此时外立面混凝土柱计算长度变大,既有混凝土柱受力更加不利,无法满足受力要求,需进行加固改造,这与完整保留外立面的需求不符。同时,考虑到既有屋面板损伤及其屋面保温防水层性能老化等问题,需改造屋面板并重做保温防水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完整保留外立面并实现内部功能活化的改造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完整保留既有空旷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方法,可完整保留外立面,并实现内部功能活化改造。
[0004]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包括外立面、新增抗震墙、新增大跨梁、新增次梁、新增楼板和新增撑杆;所述的外立面包括两端砌体墙、中部砼柱、女儿墙和围护构件;所述的新增抗震墙位于两端砌体墙内侧,通过植筋将砌体墙拉结,新增大跨梁位于中部砼柱和女儿墙内侧,承托在新增抗震墙上,新增大跨梁梁顶标高同女儿墙顶,与女儿墙通过拉结筋拉结;新增大跨梁底部与中部砼柱拉结,新增次梁和新增楼板顶标高低于新增大跨梁顶;新增撑杆一端与新增大跨梁连接,一端与新增次梁连接。
[0005]所述的新增抗震墙设置端柱。
[0006]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方法,主要通过外立面、拆除内侧原有构件并在保留外立面内侧新增抗震墙、新增大跨梁、新增次梁、新增楼板及新增撑杆,将保留外立面的结构构件转变为围护构件,不再承担主体结构受力,从而完整保留外立面;保留外立面包括外立面两端砌体墙、中部砼柱、立面梁、女儿墙及围护构件;拆除内侧原有构件包括外立面内侧的结构构件(含柱、梁、板等)、二次结构、设备及机电等,拆除时应对保留的外立面进行支护;内侧新增抗震墙位于保留的两端砌体墙内侧,并通过植筋将保留砌体墙拉结;内部新增大跨梁位于中部砼柱、女儿墙内侧,承托在新增抗震墙上,梁顶标高同保留的女儿墙顶,并与女儿墙通过拉结筋拉结,保证女儿墙的平面外稳定,新增大跨梁底部与中部砼柱拉结,保证中部砼柱的侧向稳定;新增次梁和新增楼板一端承托在新增大跨梁上,一端承托在前厅与大厅间轴线构件上,新增次梁和新增楼板顶标高低于新增大跨梁顶;新增撑杆用来支撑新增大跨梁的平面外稳定,一端与新增大跨梁连接,一端与新增次梁连接。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通过保留+拆除+新增的方
法,将保留外立面的结构构件转变为围护构件,从而可完整保留外立面,并实现内部功能活化改造,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改造前前厅层间平面布置图;
[0009]图2为本技术改造后前厅层间平面布置图;
[0010]图3为本技术改造后前厅屋面平面布置图;
[0011]图4为本技术改造屋面节点图。
[0012]1‑
两端砌体墙;2

中部砼柱;3

女儿墙;4

围护构件;5

新增抗震墙;6

新增大跨梁;7

新增次梁;8

新增楼板;9

新增撑杆;10

新增大跨梁与女儿墙之间拉结筋;11

新增大跨梁与中部砼柱之间拉结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主要通过保留外立面、拆除内侧原有构件并在保留外立面内侧新增抗震墙、大跨梁、次梁、楼板及撑杆,将保留外立面的结构构件转变为围护构件,不再承担主体结构受力,从而完整保留外立面。
[0014]保留外立面包括外立面两端砌体墙1、中部砼柱2、女儿墙3及围护构件4;
[0015]拆除内侧原有构件包括外立面内侧的结构构件(含柱、梁、板等)、二次结构、设备及机电等,拆除时应对保留的外立面进行支护;
[0016]所述内侧新增抗震墙5位于所述立面两端砌体墙1内侧,并通过拉结筋将保留砌体墙拉结;
[0017]所述内侧新增大跨梁6位于保留的所述中部砼柱2、所述女儿墙3内侧,承托在所述新增抗震墙5,所述新增大跨梁6梁顶标高同女儿墙3顶,并与所述女儿墙3通过拉结筋10拉结,保证所述女儿墙3的平面外稳定,所述新增大跨梁6底部通过拉结筋11与所述中部砼柱2拉结,保证所述中部砼柱2的侧向稳定;
[0018]通过设置所述新增抗震墙5与所述新增大跨梁6使得所述外立面两端砌体墙1、所述中部砼柱2、所述立面梁301转变为维护构件,不再承担主体结构的受力。
[0019]所述新增次梁7和所述新增楼板8一端承托在所述新增大跨梁6上,一端承托在前厅与大厅间轴线构件上,所述新增次梁7和所述新增楼板8顶标高低于所述新增大跨梁6梁顶;
[0020]所述新增撑杆9用来支撑所述新增大跨梁6的平面外稳定,一端与所述新增大跨梁6连接,一端与所述新增次梁7连接。
[0021]可选地,两端新增抗震墙可设置端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前厅外立面的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外立面、新增抗震墙、新增大跨梁、新增次梁、新增楼板和新增撑杆;所述的外立面包括两端砌体墙、中部砼柱、女儿墙和围护构件;所述的新增抗震墙位于两端砌体墙内侧,通过植筋将砌体墙拉结,新增大跨梁位于中部砼柱和女儿墙内侧,承托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刚朱美佳张主温陈罡邓尤贵翟帅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