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21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及方法,包括恒温模块及设置于所述恒温模块内的血液输送管道,所述恒温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恒温块、第二恒温块及第三恒温块,所述第一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22~25℃,所述第二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10~15℃,所述第三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0~4℃,血液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入口经所述第一恒温块、所述第二恒温块及所述第三恒温块降温后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通过分段逐级降温的方式,血液换热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避免血液细胞损伤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长时治疗,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急救的场景开发,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降温装置及其降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脑卒中(俗称中风)引起的脑缺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大杀手,其中脑卒中是指因大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及一系列脑部疾病。脑卒中常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增大。除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脑卒中的致残率也很高。即使没有死亡,发病患者也有很大可能患上各种严重后遗症,包括瘫痪、语言障碍与行为障碍等,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致死致残率高,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后产生再灌注损伤,临床愈后差且无有效神经保护药物。临床研究证明,亚低温治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神经保护方法,发病初期及时采取脑冷却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因该病具有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的特点,急救设备响应速度往往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0004]目前,4

10℃低温是许多血管外科手术中灌注的首选温度,但局部低温溶液灌注易导致低溶血症和颅压升高,易诱发心衰及脑水肿,难以长时间精准控制温度,而基于靶向低温的自体血回输技术,因其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成为最佳治疗方案。
[0005]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离不开可以安全快速实现血液降温的装置。然而脑神经治疗领域并没有满足技术指标的设备,在已商业化的医疗器械中,最接近的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的血液热交换模块,但其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实现血液快速降温,远远不能满足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急救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提供一种可满足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急救要求的血液降温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降温装置,包括恒温模块及设置于所述恒温模块内的血液输送管道,所述恒温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恒温块、第二恒温块及第三恒温块,所述第一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22~25℃,所述第二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10~15℃,所述第三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0~4℃,血液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入口经所述第一恒温块、所述第二恒温块及所述第三恒温块降温后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出口流出。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恒温块的外侧为平面,内侧为带有螺旋凹槽,所述血液输送管道呈螺旋盘管状嵌入所述凹槽内。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恒温块为六边形柱体。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血液输送管道选用医用级316L不锈钢。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恒温块的外侧面贴合有半导体制冷片。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安装有散热片。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恒温模块、所述血液输送管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及所述散热片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片构成散热通道。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扇可将所述壳体内的热风抽出。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恒温块还设置有测温装置。
[0017]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包括恒温模块及设置于所述恒温模块内的血液输送管道,所述恒温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恒温块、第二恒温块及第三恒温块,所述第一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22~25℃,所述第二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10~15℃,所述第三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0~4℃,血液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入口经所述第一恒温块、所述第二恒温块及所述第三恒温块降温后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出口流出,本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通过分段逐级降温的方式,血液换热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避免血液细胞损伤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长时治疗(低温生理盐水灌注长时大量灌注易导致心衰和脑水肿,只要保证血液安全,自体血回灌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急救的场景开发,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血液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降温装置,包括恒温模块10、血液输送管道20、半导体制冷片30、散热片40、壳体50及风扇6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具体部件的具体实现方案。
[0027]所述恒温模块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恒温块11、第二恒温块12及第三恒温块13,所述第一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22~25℃,所述第二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10~15℃,所述第三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0~4℃。
[0028]可以理解,降温速度过快易导致细胞损伤,为了保证血液安全,换热面的换热温差必须控制在一定值以内,通常为10~20℃,因此采取多段换热的设计,按照一定的温度梯度设置恒温块,恒温块间做绝热处理以避免互相影响;同时,因为人的血液温度基本恒定,按37℃考虑,那么恒温块理想的温度梯度为22℃~7℃~0℃,血液温度梯度为37℃~25℃~10℃~4℃,故设置上述温度范围以确保血液安全。
[0029]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恒温块(11、12及13)选用热容尽量小、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模块及设置于所述恒温模块内的血液输送管道,所述恒温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恒温块、第二恒温块及第三恒温块,所述第一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22~25℃,所述第二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10~15℃,所述第三恒温块的温度控制在0~4℃,血液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入口经所述第一恒温块、所述第二恒温块及所述第三恒温块降温后由所述血液输送管道的出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恒温块的外侧为平面,内侧为带有螺旋凹槽,所述血液输送管道呈螺旋盘管状嵌入所述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恒温块为六边形柱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降温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守胜王磊邓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