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及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20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及清洗机,背部喷淋臂包括横向延伸的本体,该本体内部中空形成横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底部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侧壁开有出水口,还包括设于本体侧方且能转动地连接于出水口处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喷淋孔,且至少有一个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至少有一个喷淋孔的喷射方向相对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偏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本体侧方设置了能旋转的喷嘴,并在喷嘴上开设多个喷淋孔,从而能配合底部喷淋臂对下碗架中的餐具实现范围更广、水柱更密集的喷淋效果;偏转的喷淋孔可对洗涤腔内侧壁进行冲刷,以消除残渣挂壁的问题,进而提高清洗效果及用户体验感。验感。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及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及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0003]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ZL 202023347953.5《一种水流系统及应用有该水流系统的清洗机》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在底部喷淋臂的侧上方设置了中部喷淋臂,用于向底部喷淋臂的上方区域喷射侧向水柱。该结构可辅助底部喷淋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下碗架的喷淋效果。
[0004]然而,由于上述中部喷淋臂上喷孔的位置固定,导致其喷淋范围较小,限制了其辅助喷淋效果;同时,现有洗涤腔侧壁上可能会存在残渣挂壁问题,影响清洗效果及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扩散喷淋范围从而提高喷淋效果、有效消除残渣挂壁问题的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背部喷淋臂的清洗机。
[0007]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包括横向延伸的本体,该本体内部中空形成横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底部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侧壁开有出水口,还包括设于本体侧方且能转动地连接于出水口处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喷淋孔,且至少有一个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至少有一个喷淋孔的喷射方向相对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偏转。
[0009]优选地,所述喷嘴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多个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的喷淋孔,所述喷嘴侧壁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相对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偏转的喷淋孔。采用上述结构,位于喷嘴中部的多个喷淋孔用于配合底部喷淋臂对下碗架中的餐具辅助喷淋,而位于喷嘴上端和/或下端、发生偏置的喷淋孔一方面通过水流粘滞力带动喷嘴发生转动,另一方面能对洗涤腔侧壁进行冲刷,以消除残渣挂壁问题。
[0010]优选地,所述喷嘴成形为菱形结构,所述喷嘴内部中空形成与该菱形结构相符的集水腔,第一个偏转喷淋孔位于菱形结构的上端,第二个偏转喷淋孔位于菱形结构的下端,且第一个偏转喷淋孔与第二个偏转喷淋孔的偏转方向相反。采用上述结构,能配合偏转喷
淋孔更好的实现喷嘴旋转。
[0011]优选地,第一个偏转喷淋孔相对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向左侧偏转,第二个偏转喷淋孔相对于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向右侧偏转。
[0012]为了增大辅助喷淋范围,所述本体侧壁开有2~5个出水口,各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喷嘴。
[0013]为了便于连接及装配,所述本体侧壁设置有沿出水口相外延伸的第一导流套,相应的,所述喷嘴背部的进入开口处设置有能与第一导流套相插配的第二导流套,所述第一导流套与第二导流套转动配合且通过卡扣结构约束在一起。
[0014]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底部喷淋臂及顶部喷淋臂,所述底部喷淋臂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且靠近箱体底部布置、用于对箱体内腔的下部进行喷淋,所述顶部喷淋臂设于箱体中部、用于对箱体内腔的上部进行喷淋,还包括上述背部喷淋臂,所述背部喷淋臂设于底部喷淋臂与顶部喷淋臂之间且贴近箱体内侧壁布置,所述底部喷淋臂、背部喷淋臂、顶部喷淋臂之间流体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本体侧方设置了能旋转的喷嘴,并在喷嘴上开设多个喷淋孔,从而能配合底部喷淋臂对下碗架中的餐具实现范围更广、水柱更密集的喷淋效果;偏转的喷淋孔可对洗涤腔内侧壁进行冲刷,以消除残渣挂壁的问题,进而提高清洗效果及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背部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背部喷淋臂的部分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包括横向延伸的本体1,该本体1内部中空形成横向延伸的流道11,本体1底部开有与流道11相连通的进水口12、侧壁开有出水口13,还包括设于本体1侧方且能转动地连接于出水口13处的喷嘴2,喷嘴2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喷淋孔21,且至少有一个喷淋孔21的喷射方向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至少有一个喷淋孔21的喷射方向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偏转。
[0021]具体的,喷嘴2侧壁的中部设置有5个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的喷淋孔21,上述5个喷淋孔21射出的水流会以螺旋线轨迹冲刷餐具背面;喷嘴2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偏转的喷淋孔21。采用上述结构,位于喷嘴2中部的多个喷淋孔21用于配合底部喷淋臂对下碗架中的餐具辅助喷淋,而位于喷嘴2上端和下端、发生偏置的喷淋孔21一方面通过水流粘滞力带动喷嘴2发生转动,另一方面能对洗涤腔侧壁进行冲刷,以消除残渣挂壁问题。
[0022]本实施例中的喷嘴2成形为菱形结构,喷嘴2内部中空形成与该菱形结构相符的集水腔22,第一个偏转喷淋孔21位于菱形结构的上端,第二个偏转喷淋孔21位于菱形结构的下端,且第一个偏转喷淋孔21与第二个偏转喷淋孔22的偏转方向相反。第一个偏转喷淋孔
21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向左侧偏转,第二个偏转喷淋孔21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向右侧偏转。采用上述结构,能配合偏转喷淋孔21更好的实现喷嘴2旋转。
[0023]为了增大辅助喷淋范围,本体1侧壁开有3个出水口13,分别位于本体1的中部及两侧,各出水口13处分别设置有一喷嘴2。
[0024]为了便于连接及装配,本体1侧壁设置有沿出水口13相外延伸的第一导流套14,相应的,喷嘴2背部的进入开口23处设置有能与第一导流套14相插配的第二导流套24,第一导流套14与第二导流套24转动配合且通过卡扣结构约束在一起。第一导流套14的前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卡边141,第二导流套24的后端边缘设置有能与第一卡边141相互卡接的第二卡边241。
[0025]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3、底部喷淋臂4及顶部喷淋臂5,底部喷淋臂4能转动地设于箱体3中且靠近箱体3底部布置、用于对箱体3内腔的下部进行喷淋,顶部喷淋臂5设于箱体3中部、用于对箱体3内腔的上部进行喷淋,还包括上述背部喷淋臂a,背部喷淋臂a设于底部喷淋臂4与顶部喷淋臂5之间且贴近箱体3内侧壁布置,底部喷淋臂4、背部喷淋臂5、顶部喷淋臂a之间通过供水管道流体连通。
[0026]本实施例在本体1侧方设置了能旋转的喷嘴2,并在喷嘴2上开设多个喷淋孔21,从而能配合底部喷淋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包括横向延伸的本体(1),该本体(1)内部中空形成横向延伸的流道(11),所述本体(1)底部开有与流道(11)相连通的进水口(12)、侧壁开有出水口(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本体(1)侧方且能转动地连接于出水口(13)处的喷嘴(2),所述喷嘴(2)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喷淋孔(21),且至少有一个喷淋孔(21)的喷射方向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至少有一个喷淋孔(21)的喷射方向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2)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多个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保持一致的喷淋孔(21),所述喷嘴(2)侧壁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相对于出水口(13)的出水方向偏转的喷淋孔(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2)成形为菱形结构,所述喷嘴(2)内部中空形成与该菱形结构相符的集水腔(22),第一个偏转喷淋孔(21)位于菱形结构的上端,第二个偏转喷淋孔(21)位于菱形结构的下端,且第一个偏转喷淋孔(21)与第二个偏转喷淋孔(21)的偏转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清洗机的背部喷淋臂,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偏转喷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勇魏本柱韩健健姚永磊赵书瀚张昌海施郑赞毛淼东熊堰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