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12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PCBA控制板、直流电源板,壳体顶部安装PC防护罩,PC防护罩下部设置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壳体内,固定板中间安装触摸屏,壳体外部设置控制器AC输入口、传感器接口和多个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控制器AC输入口与直流电源板电连接,直流电源板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PCBA控制板与触摸屏、传感器接口以及多个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外部设置输出信号接口,安装简单;可通过触摸屏操作,并增加无线智能控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可输出同时控制多组信号,实现灵活的调光/调色。光/调色。光/调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


[0001]本技术涉及调光器
,尤其涉及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

技术介绍

[0002]调光器,是一种改变照明装置中光源的光通量、调节照度水平的一种电气装置。调光器的目的是调整灯光不同的亮度。通过减少或增加RMS电压促使平均功率的灯光产生的不同强度的光输出。虽然可变电压设备可用于各种目的,但是这种调控旨在控制照明。
[0003]目前市面常规调光器,对灯具调光存在不兼容的现象,且安装布线繁杂,后期维护不便,日常使用过程中,需专业人员现场操作,无法实现远程操作,调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以解决解决传统可控硅调光器布线繁杂,无法实现远程操作,调光效果差的不足。
[0005]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PCBA控制板、直流电源板,所述壳体顶部安装PC防护罩,所述PC防护罩下部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固定板中间安装触摸屏,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控制器AC输入口、传感器接口、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所述控制器AC输入口与直流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板与PCBA控制板电连接,所述PCBA控制板与所述触摸屏、传感器接口、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电连接;
[0006]所述PCBA控制板包括单片机、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单片机与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池模块均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与固定板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一防水硅胶圈,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硅胶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通过转轴安装PC防护罩。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第一胶塞、第二胶塞,所述第一胶塞、第二胶塞分别安装在传感器接口、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旁。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船型开关,所述船型开关安装在固定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WIFI模块采用WBR1D型号的WIFI双频模组。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采用温湿度传感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采用CR2032电池。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输入端分别连接单独的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输出端分别电连接不同颜色的灯珠。
[0015]本技术的优点:
[0016]本技术结构设计紧凑,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外部设置输出信号接口,安装简单;可通过触摸屏操作,并增加无线智能控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支持对环境进行检测,用户可根据实际要求设定场景控制。可输出同时控制多组信号,实现灵活的调光/调色。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的爆炸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的PCBA板原理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的局部接口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的继电器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2所示,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包括壳体18和设置在壳体18内的PCBA控制板11、直流电源板9,其特征在于,壳体18顶部安装PC防护罩1,PC防护罩1下部设置固定板4,固定板4安装在壳体18内,固定板4中间安装触摸屏2,壳体18外部设置控制器AC输入口12、传感器接口13、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4、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5、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6、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7,控制器AC输入口12与直流电源板9电连接,直流电源板9与PCBA控制板11电连接,PCBA控制板11与触摸屏2、传感器接口13、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4、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5、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6、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7电连接;
[0025]PCBA控制板11包括单片机、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单片机与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池模块均电连接。其中:WIFI模块采用WBR1D型号的WIFI双频模组,传感器模块采用温湿度传感器,电池模块采用CR2032电池。单片机不限于某一型号,比如51系列单片机或MSP430系列单片机。继电器模块电路如图5所示,其中图中P4接插接连接继电器,当单片机通过OUTEN端输入高电平,N型号MOS管Q3导通,则继电器通电动作,进而控制灯具的灯珠发光。
[0026]其中,由于本技术采用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4、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5、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6、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7,当要实现调光,只需控制不同数量的灯珠发光即可,比如要控制灯最亮,则单片机四个控制脚按照上述原理均
输出高电平,即四个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均输出高电平,此时四组灯珠亮,灯具最亮。反之,要逐渐降低灯具亮度,只需依次按照上述原理开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灯珠亮即可。同时,四个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连接的灯珠颜色也可以不同,比如采用红黄绿蓝的搭配,进而实现灯具调色。
[0027]如图1所示,触摸屏2与固定板4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一防水硅胶圈8,固定板4与壳体18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硅胶圈6,可以避免壳体内或者触摸屏浸水导致短路。
[0028]壳体18顶部通过转轴10安装PC防护罩1,当需要使用调光器,只需旋转PC防护罩1打开后,即可通过触摸屏2进行灯具调光、调色的操作。如图2所示,由于单片机模块还连接WIFI模块,本技术可以将WIFI模块与智能手机配对连接后,通过手机远程无线操作灯具的调光、调色,操作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包括壳体(18)和设置在壳体(18)内的PCBA控制板(11)、直流电源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顶部安装PC防护罩(1),所述PC防护罩(1)下部设置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安装在壳体(18)内,所述固定板(4)中间安装触摸屏(2),所述壳体(18)外部设置控制器AC输入口(12)、传感器接口(13)、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4)、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5)、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6)、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7),所述控制器AC输入口(12)与直流电源板(9)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板(9)与PCBA控制板(11)电连接,所述PCBA控制板(11)与所述触摸屏(2)、传感器接口(13)、第一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4)、第二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5)、第三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6)、第四调光/调色信号输出口(17)电连接;所述PCBA控制板(11)包括单片机、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单片机与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池模块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IFI智能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2)与固定板(4)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一防水硅胶圈(8),所述固定板(4)与壳体(18)安装处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硅胶圈(6)。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桃唐义国黄谦李纪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莎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