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05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1
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包括上电极片、螺钉、上内壳、耐高温电池、PCB板、下内壳、下电极片、外壳,其中电池与PCB板由导线连接,并一起安装在上内壳和下内壳形成的壳体中,上内壳和下内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注射成型的外壳包覆于上内壳和下内壳外表面,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分别通过导线与PCB板连接,贴放在外壳的上下两个凹槽中。槽中。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腔内电极


[0001]本技术属于康复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腔内电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盆底肌康复训练电刺激部分探头,常称作腔内电极。此类产品在产后盆底肌训练方面应用广泛,由于使用时要临时放入人体,本身的光顺舒适的一体性、防水性、清洁度、生物相容性要求非常高。
[0003]目前腔内电极主要使用塑料注射成型包覆金属的方式生产,因金属热变形系数远远小于塑料,在注射成型后,塑胶冷却收缩的过程与金属之间产生收缩应力,使强度较小的塑胶材料产生变形,严重的还会导致后期缓慢开裂,产生下面几项问题:
[0004]目前行业产品多把金属电极包胶在上内壳、下内壳中,因金属热变形系数远远小于塑料,在注射成型后,塑胶冷却收缩的过程与金属之间产生收缩应力,使强度较小的塑胶材料产生变形,严重的还会导致后期缓慢开裂,极易产生开裂及以下问题:
[0005]1、缝隙问题:金属被包覆的部分极易产生缝隙。此缝隙的存在,会使缝隙内隐藏较多无法清理的灰尘、细菌;
[0006]2、防水问题:由于缝隙的存在,在也会同时也会导致水分侵入,对内部的电子器件产生损坏;
[0007]3、产品舒适度问题:由于塑胶产品属于模具注射成型,不可避免会存在合模线等问题,只能靠提升模具精度尽量控制,无法消除,通常此合模线都可以明显感知到,影响了腔内电极放入人体时的舒适性,而抛光又导致粉尘堆积在缝隙中难以清理;
[0008]4、工艺稳定性问题:外层塑胶注射成型时,高温、高压的塑胶粒液体易导致用于安装放置PCB板的内层空腔被压扁,继而导致PCB器件损伤或内部第二道防水被破坏。由于内部PCB板安放区域为空腔,普通塑料注射成型存在极大的高温高压环境,内壳与内壳下经常出现被压缩变形的问题,导致产品功能不良或外观窜色。
[0009]另外,目前行业产品采用预先涂胶水防水,在做外部包胶的方法,而注射成型存在恶劣的高温高压环境,经常出现被压缩变形的问题,原来的胶水粘接区域在注射高压下产生滑移错动,导致原来的防水面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可有效解决现有产品的防水、清洁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舒适性及工艺稳定性。
[0011]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其包括上电极片、螺钉、上内壳、耐高温电池、PCB板、下内壳、下电极片、外壳,其中电池与PCB 板由导线连接,并一起安装在上内壳和下内壳形成的壳体中,上内壳和下内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注射成型的外壳包覆于上内壳和下内壳外表面,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分别通过导线与PCB板连接,贴放在外
壳的上下两个凹槽中。
[0012]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上内壳、下内壳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过线孔用来过线。
[0013]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上内壳、下内壳在外壳的上下两个凹槽区域设置有专门储胶水的第一胶槽和第二胶槽。
[0014]本技术的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具有如下显著优点和突出的技术下效果。
[0015]1、采用液态硅胶注射成型外壳,压力小温度低,避免了常规生产的苛刻工艺环境。另外,硅胶材质对人体的亲和度更好,不存在硬质塑胶的合模线等瑕疵问题,整体舒适性有明显提升。
[0016]2、金属电极通过后续粘接,可以完全杜绝常规二次包胶产生的缝隙问题,使产品的清洁度进一步提升,避免了缝隙区域的细菌滋生。
[0017]3、由于胶水“溢胶”工艺的采用,彻底消除了胶量不足防水不佳的风险,同时兼具微型缝隙填充的作用。
[0018]4、金属电极放在最后粘接,避免了二次包胶高温高压环境对内部粘接防水的处理,稳定保证了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水腔内电极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水腔内电极的第一组装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水腔内电极的第二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示意,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包括上电极片101、螺钉102、上内壳103、耐高温电池104、PCB板105、下内壳106、下电极片107、外壳108。
[0023]由于腔内电极属于短时间放入人体中进行治疗的器具,所以一体性较强,防水要求较高,整体属于光滑舒适形态,为了保证这一目标,行业通常采用一体式外壳注射成型的方式把产品的其他区域包覆遮盖起来,使产品有更好的一体性。
[0024]本实施例中,采用液态硅胶注射成型外壳,压力小温度低,避免了常规生产的苛刻工艺环境。另外,硅胶材质对人体的亲和度更好,不存在硬质塑胶的合模线问题,整体舒适性有明显提升。
[0025]参见图1

3,电池104与PCB板105由导线连接,并一起安装在上内壳103 和下内壳106形成的壳体中;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通过螺钉102固定连接,包覆于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外表面的是注射成型的外壳108。
[0026]参见图3,上内壳103、下内壳106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过线孔用来过线。首先通过上内壳103、下内壳106上面的过线孔分别取出上导线和下导线。按照对上导线与上电极片进行锡焊,之后对下导线与下电极片进行锡焊。
[0027]上电极片101和下电极片107分别通过导线与PCB板105连接,贴放在外壳108的上下两个凹槽中。通过粘贴方式与上内壳103、下内壳106、外壳108 粘接固定,为了进一步保证胶水够多够粘接密封,上内壳103、下内壳106在外壳108的上下两个凹槽区域设置有专门储胶水的胶槽A和胶槽B。
[0028]胶槽A主要用于粘接固定上电极片101和下电极片107,并同时保证水不会经过过线孔。
[0029]胶槽B主要用于防止水分经过外壳108与上内壳103、下内壳106之间的间隙。
[0030]以上胶槽A和胶槽B的设计,使上电极片101和下电极片107粘贴后形成可靠的密封线。
[0031]参见图3及上面说明,本专利技术金属电极采用后续粘接的办法,“胶槽A区域”提供金属电极的主要固定,同时兼具防止水分通过大过线孔侵入内部空腔中。
[0032]“胶槽B区域”重点防止水分侵入外壳108与上内壳103、下内壳106的接触面,避免水分进一步通过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扣合面进入到PCB板上,导致产品失效。
[0033]另外由于是外壳108是软胶,所以外壳108和金属电极之间装配设计可按照零间隙设计,或者设计为微量过盈,进一步保证此区域间隙基本不可见。
[0034]进一步,胶槽B区域生产中可以采取加大涂胶量,装配按压上电极101和下电极107后,产生的外溢的胶水刚好用来填充那些微小不可见的间隙(外溢到外观区域的胶水,可在未固化之前擦拭干净),使产品的清洁度进一步提升,避免了缝隙区域的细菌滋生。
[0035]下面是所述一种防水腔内电极的制造工艺及实现方法:
[0036]产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腔内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片(101)、螺钉(102)、上内壳(103)、耐高温电池(104)、PCB板(105)、下内壳(106)、下电极片(107)、外壳(108),其中电池(104)与PCB板(105)由导线连接,并一起安装在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形成的壳体中,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通过螺钉(102)固定连接,注射成型的外壳(108)包覆于上内壳(103)和下内壳(106)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