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73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基坑内支护组件包括沿基坑内侧打设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基坑底部的旋喷加固层、设置在基坑两侧的钢支撑以及设置在基坑顶部的砼支撑;钻孔灌注桩通过其顶部的冠梁连接成整体;基坑外支护组件包括沿基坑外侧设置且紧邻钻孔灌注桩的水泥土墙、在水泥土墙临河侧打设的一排预制板桩以及设置在预制板桩和水泥土墙之间的拉森钢板桩;预制板桩和水泥土墙之间填充掺灰黏土且在上方依次铺设柔性垫层和混凝土路面;拉森钢板桩通过对拉锚杆与预制板桩连接,预制板桩通过顶部的连梁连接为整体。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增强基坑防渗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便于施工,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适用于临河基坑的防渗处理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为重视,因此基坑工程也是越来越多。而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基坑工程情况更为复杂,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存在严重威胁,由地下水渗透破坏所引起的基坑工程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0003]现阶段,针对于临河基坑防渗及土压力变形的问题,一般采用常规的防渗施工方法,如临河打双排桩或者防渗钢板桩,以达到阻止地下渗水侵入基坑的目的。而对于其基坑支护方式则常采用冲孔灌注桩或者采用SMW工法桩(Soil Mixing Wall)等方式作基坑支护方式。但是这些施工方法对防渗支护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地下渗水并不能完全防止,土压力造成的基坑破坏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且会延长施工工期,增加了各种施工成本。
[0004]综上所述,临河基坑面临的地下水防渗、基坑稳定性差等问题,亟需通过改进技术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止渗能力强且可以防止基坑变形的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所述基坑内支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基坑内侧打设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旋喷加固层、设置在所述基坑两侧的钢支撑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坑顶部的砼支撑;所述钻孔灌注桩通过其顶部的冠梁连接成整体;所述基坑外支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基坑外侧设置且紧邻所述钻孔灌注桩的水泥土墙、在所述水泥土墙临河侧打设的一排预制板桩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桩和所述水泥土墙之间的拉森钢板桩;所述预制板桩和所述水泥土墙之间填充掺灰黏土且在上方依次铺设柔性垫层和混凝土路面;所述拉森钢板桩通过对拉锚杆与所述预制板桩连接,所述预制板桩通过顶部的连梁连接为整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梁贯穿所述柔性垫层嵌入所述混凝土路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桩的底部设置为倒梯形刃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层为碎石压实而成,所述柔性垫层覆盖所述黏土上表面且覆盖延伸至所述水泥土墙顶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掺灰黏土中,黏土和生石灰的占比比例为8∶2。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拉森钢板桩彼此之间锁扣卡接紧密连成一排且与所述预制板桩伸入河底的深度相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桩的外围还设有围檩,所述对拉锚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
预制板桩至所述围檩的外侧与所述拉森钢板桩的外侧,两端用锚具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对拉锚杆布置为上下两道且纵向间隔距离为1m。
[0015]进一步的,所述旋喷加固层为高压旋喷桩。
[0016]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路面的两侧设有栏杆;所述混凝土路面与所述冠梁上表面齐平。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预制板桩和拉森钢板桩的组合结构,并辅以掺灰黏土为填充土,延长渗流路径,提高其防渗能力;(2)基坑内做旋喷加固层,提高基坑稳定性及防渗能力;(3)混凝土路面可以做临时施工便道,便于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4)设置水泥土墙,施工简便,提高防渗效果;(5)打设钻孔灌注桩,增强基坑稳定性。本技术方案综合采用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相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基坑防渗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便于施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预制板桩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拉森钢板桩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2]参照附图。本实施例的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其中,基坑内支护组件包括沿基坑内侧打设的钻孔灌注桩11、设置在基坑底部的旋喷加固层12、设置在基坑两侧的钢支撑13以及设置在基坑顶部的砼支撑14;钻孔灌注桩11通过其顶部的冠梁15连接成整体;基坑外支护组件包括水泥土墙10、在水泥土墙10临河侧打设的一排预制板桩5、设置在预制板桩5和水泥土墙10之间的拉森钢板桩9、以及填充在预制板桩5和水泥土墙10之间的掺灰黏土8。掺灰黏土8的上方依次铺设柔性垫层3和混凝土路面1。
[0023]具体的,基坑外侧设置水泥土墙10,墙体厚度200mm,可快速布设,挡土防渗效果较好。基坑内侧打设一排钻孔灌注桩11,桩径600mm~800mm,桩长43m,钻孔灌注桩11承载力高,可以有效预防施工之后的基坑破坏。水泥土墙10紧邻钻孔灌注桩11。钻孔灌注桩11通过预留的插入口与冠梁15一体化,有助于稳定性的增强。旋喷加固层12采用高压旋喷桩的方式以提高基底土体强度。
[0024]具体的,预制板桩5桩底设置倒梯形刃口。优选的,预制板桩5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预制而成,宽为600mm,厚为200mm,桩长18000mm,从而预制板桩5具有耐腐蚀、强度高的特点。预制板桩5内侧间隔3m打设一排拉森钢板桩9,拉森钢板桩9彼此相互锁扣紧密连接且打入与预制板桩5相同的深度。拉森钢板桩9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防渗能力。为了加强稳定性,拉森钢板桩9与预制板桩5用上下两道对拉锚杆7连接,优选纵向间隔1m布设。特别的,预制板桩5的外围还设有围檩6,对拉锚杆7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板桩5至围檩6的外侧与拉森钢板桩9的外侧,两端用锚具17固定。
[0025]掺灰黏土8中黏土和生石灰的比例优选为8:2。掺加的生石灰可以与土中的水分发
生化学反应,以此减少土中水分,增强防渗效果,延长渗流路径。掺灰黏土8顶部铺设的柔性垫层3采用碎石压实而成,厚度优选为200mm~300mm。柔性垫层3上铺设的混凝土路面1的厚度优选为250mm。预制板桩5顶部设置一排连梁4将其连为一体,其连梁4贯穿柔性垫层3嵌入混凝土路面1中150mm。混凝土路面1两端设两排护栏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高度为1.1m。基坑两侧每隔3m设置一道钢支撑13以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防止两侧发生破坏。
[0026]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如下:
[0027](1)以基坑开挖边线为准,在基坑边线外侧打设一排水泥土墙10,打设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8倍,以此来对基坑外侧土体进行加固,并起到止水作用。
[0028](2)在基坑边线内侧打设若干根钻孔灌注桩11横设一排,将冠梁15吊装至钻孔灌注桩11的预留的插入口,且调整位置使冠梁15精准就位。
[0029](3)在基坑顶部设置砼支撑14,基坑底部采用高压旋喷桩方式做旋喷加固层12,高压旋喷桩为Φ1000@800,搭接长度300mm,采用旋转喷射的方式。在旋喷时,喷嘴一边喷射浆液一边旋转提升,施工之后土体呈圆柱体固结状,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所述基坑内支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基坑内侧打设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旋喷加固层、设置在所述基坑两侧的钢支撑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坑顶部的砼支撑;所述钻孔灌注桩通过其顶部的冠梁连接成整体;所述基坑外支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基坑外侧设置且紧邻所述钻孔灌注桩的水泥土墙、在所述水泥土墙临河侧打设的一排预制板桩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桩和所述水泥土墙之间的拉森钢板桩;所述预制板桩和所述水泥土墙之间填充掺灰黏土且在上方依次铺设柔性垫层和混凝土路面;所述拉森钢板桩通过对拉锚杆与所述预制板桩连接,所述预制板桩通过顶部的连梁连接为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贯穿所述柔性垫层嵌入所述混凝土路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桩的底部设置为倒梯形刃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杨兴富姜琦吴宏恩蒲亚君王志远常逸飞石国军王哲鑫宋晓光范隆惠储耀庄波夏秀翔贾月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