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重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064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3
本申请属于机载环控及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重组系统。本申请的换热重组系统,控制单元能够根据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判断换热是否达到需求,并根据流量检测单元的干路流量信号最终判断采用适当的重组策略,并向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第三转换单元、第四转换单元输出信号,实现换热重组。本申请的换热重组系统,能够根据冷源、热源实时变化情况进行调节控制,实现换热重组,具有适应冷热源参数变化范围广、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重组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机载环控及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重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实际换热过程面临冷源、热源条件实时变化的情况,传统固定路线换热系统存在适应性差、冷热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0003]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换热重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换热重组系统,包括:
[0007]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换热总管、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第三换热支路、第四换热支路、第五换热支路、第六换热支路、第七换热支路、第八换热支路以及第二换热总管,其中,
[0008]所述第一换热总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转换单元以及第三换热单元;
[0009]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换热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四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连通,且连通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上游,所述第六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支路连通,且连通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单元的上游,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换单元与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第六换热支路以及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换单元与所述第八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八换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总管连通;
[0010]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具有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以及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
[0011]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具有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以及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分别连通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回路
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
[0012]所述第三换热单元具有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四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以及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分别连通第三换热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回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温度的第三温度检测单元;
[0013]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所述第三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四转换单元。
[0014]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0015]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具有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以及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所述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以及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
[0016]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具有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以及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所述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以及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出口均位于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
[0017]所述第三转换单元具有第三转换单元进口、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一以及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所述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一位于所述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位于所述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一端;
[0018]所述第四转换单元具有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一、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一以及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所述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一位于所述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位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一位于所述第六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位于所述第八换热支路的第一端。
[0019]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一换热重组模式,在第一换热重组模式下:
[0020]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断开,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断开,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与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一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一接通,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依次串联。
[0021]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二换热重组模式,在第二换热重组模式下:
[0022]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与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一、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三者接通,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三者并联。
[0023]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三换热重组模式,在第三换热重组模式下:
[0024]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断开,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与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一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一接通,第二换热单元、第三
换热单元串联后与第一换热单元并联。
[0025]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四换热重组模式,在第四换热重组模式下:
[0026]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断开,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与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一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一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第一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串联后与第二换热单元并联。
[0027]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五换热重组模式,在第五换热重组模式下:
[0028]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断开,第二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二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三转换单元进口与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一接通,第四转换单元进口二与第四转换单元出口二接通,流体经过第一换热单元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与第三换热单元的并联支路。
[0029]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重组系统具有第六换热重组模式,在第六换热重组模式下:
[0030]第一转热单元进口与第一转换单元出口接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重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换热总管、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第三换热支路、第四换热支路、第五换热支路、第六换热支路、第七换热支路、第八换热支路以及第二换热总管,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总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单元(9),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2),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转换单元(5),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3),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转换单元(6)以及第三换热单元(4);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换热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四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连通,且连通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3)的上游,所述第六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支路连通,且连通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单元(4)的上游,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换单元(7)与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第六换热支路以及第七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换单元(8)与所述第八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以及所述第八换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总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单元(2)具有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21)、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22)、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23)、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24),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21)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22)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23)以及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24)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24)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第二换热单元(3)具有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31)、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32)、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33)、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34),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31)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32)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33)以及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34)分别连通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回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34)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1);所述第三换热单元(4)具有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41)、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42)、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43)、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44),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进口(41)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一出口(42)分别连通所述第四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进口(43)以及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44)分别连通第三换热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回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换热侧二出口(44)温度的第三温度检测单元(12);控制单元(1),所述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检测单元(9)、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11)以及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单元(12)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转换单元(5)、所述第二转换单元(6)、所述第三转换单元(7)以及所述第四转换单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重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5)具有第一转热单元进口(51)以及第一转换单元出口(52),所述第一转热单元进口(51)以及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出口(52)均位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
所述第二转换单元(6)具有第二转热单元进口(61)以及第二转换单元出口(62),所述第二转热单元进口(61)以及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出口(62)均位于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所述第三转换单元(7)具有第三转换单元进口(71)、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一(72)以及第三转换单元出口二(73),所述第三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博孙晓佳傅恽涵刘显月张书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