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052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技术地下施工领域,公开一种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及方法,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包括膨胀体、上法兰板、下法兰板和驱动机构,待纠偏地下结构的旁侧开设有预制孔洞,膨胀体设置于预制孔洞内,并与待纠偏地下结构的变形部位正对,膨胀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上法兰板设置于膨胀体的上方,下法兰板设置于膨胀体的下方;驱动机构用于驱使上法兰板和下法兰板相互靠近,以使膨胀体被挤压变形,并抵紧于预制孔洞的内壁上,膨胀体对预制孔洞的内壁的抵紧力可支撑变形部位,使变形部位被纠偏至恢复原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注浆法,该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和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可精准高效地纠正地下结构的变形,还能够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隧道以及基坑等地下结构的变形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建筑结构的地基对变形较为敏感,例如基坑变形导致渗流管涌破坏,摩擦桩由于地基变形导致其承载力发生改变,预应力结构由于变形造成预应力损失等,地下结构的变形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地下结构变形的控制不仅适用于正在施工的工程,也适用于既有结构的控制保护。因此,为减小地下结构的变形,使其不利影响降低,保障工程安全质量要求,有必要对地下结构的变形进行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注浆法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采用注浆法时,需注浆填充由于地下结构变形造成的整个空隙,而且受地质情况的影响,操作困难,施工难度大,耗时长,无法满足简单、应用范围广的要求;而且注浆法成本较高,无法回收利用,会对场地后续施工造成影响,拖延工程进度,另外,传统注浆方法无法精确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体(1),待纠偏地下结构的旁侧开设有预制孔洞(100),所述膨胀体(1)设置于所述预制孔洞(100)内,并与所述待纠偏地下结构的变形部位正对,所述膨胀体(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上法兰板(2)和下法兰板(3),所述上法兰板(2)设置于所述膨胀体(1)的上方,所述下法兰板(3)设置于所述膨胀体(1)的下方;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上法兰板(2)和所述下法兰板(3)相互靠近,以使所述膨胀体(1)被挤压变形,并抵紧于所述预制孔洞(100)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螺杆(4),所述传动螺杆(4)包括相连的第一螺杆部(41)和第二螺杆部(42),所述第一螺杆部(41)螺纹贯穿所述上法兰板(2),所述第二螺杆部(42)螺纹贯穿所述下法兰板(3),所述第一螺杆部(41)和所述第二螺杆部(42)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旋转所述传动螺杆(4)以使所述上法兰板(2)和所述下法兰板(3)相互靠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杆(4)间隔且平行设置有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传动螺杆(4)连接,以驱使多个所述传动螺杆(4)同步且同向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力监测器和控制单元,所述应力监测器埋设于所述变形部位内,以用于检测所述变形部位内的应力,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应力监测器和所述动力机构均通讯连接,以在所述应力监测器的检测值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曾波王志新刁钰仉彦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