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57049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1
本申请涉及雨棚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各个构件;S2:浇筑承台垫层,浇筑混凝土承台;S3:将混凝土矩形柱吊装到位并现浇固定;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到位并现浇固定;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吊装到位进行支撑并现浇固定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之间;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至混凝土树状梁柱上,在顺轨向钢主梁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钢以及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能有效减轻站台雨棚的自重,使得混凝土矩形柱的承载压力变小,方便各个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棚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客站中需要搭设雨棚,用于为在客站中的旅客遮风挡雨,以及方便旅客上下车。在雨棚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先搭建支撑结构,随后在支撑结构上安装屋面。支撑结构一般根据客站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取,如在小型客站中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立柱的施工方式,在中大型客站中一般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方式。
[0003]近年来,由于全预制装配式的施工方式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具有综合性强、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施工方式是将混凝土雨棚中的各个构件进行预先浇筑,随后吊装所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至施工现场进行对位安装。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一方面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为整体浇筑预制,导致其构件体积大和重量大,吊装困难,且落点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清水混凝土浇筑模板多为一体式的结构,但是站台空间有限,模板安装极为不便,尤其是雨棚的顶部,现有一体式模板浇筑完成后脱模工序繁杂,且极易损坏已浇筑好的清水混凝土表面,严重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预制各个构件,所述构件包括混凝土矩形柱、混凝土树状梁柱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
[0007]S2:在地基上浇筑承台垫层,在所述承台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承台;
[0008]S3:将混凝土矩形柱吊装到位,并将混凝土矩形柱与混凝土承台现浇固定;
[0009]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
[0010]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0011]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吊装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与混凝土树状梁柱;
[0012]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0013]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之间;
[0014]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至混凝土树状梁柱上,在所述顺轨向钢主梁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
[0015]进一步的,所述S2具体包括:浇筑承台时,在所述承台中预埋若干连接钢筋以及若干矩形箍筋,若干所述连接钢筋位于所述承台的中心位置,若干所述矩形箍筋位于所述连
接钢筋的四周并将所述连接钢筋包围。
[0016]进一步的,S3具体为,吊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到位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中心位置预埋的连接钢筋进行半灌浆套筒连接,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完成连接后绑扎所述矩形箍筋,二次浇注混凝土,使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形成整体。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包括若干支撑单元、若干顺轨向连接单元以及若干垂轨向连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承台、与所述承台连接的混凝土矩形柱、以及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连接的混凝土树状梁柱,若干所述支撑单元沿轨道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连接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连接沿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
[0018]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树状梁柱分为连接柱以及横梁,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连接,所述横梁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延伸,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所述第一侧梁以及所述第二侧梁用于与顺轨向连接单元以及垂轨向连接单元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包括钢框架组件,所述钢框架组件包括顺轨向钢主梁以及垂轨向钢次梁,所述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在宽度方向上预埋有预留接头,所述顺轨向钢主梁与所述预留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垂轨向钢次梁与所述顺轨向钢主梁固定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包括混凝土矩形主梁,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侧梁连接,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侧梁连接,所述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在长度方向上预埋有钢筋以及开设有键槽。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
[0022]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具有若干顶部排水管,所述顶部排水管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顶部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具有下端,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中预埋有底部排水管,所述底部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申请一种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与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站台雨棚相比较,钢以及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能有效减轻站台雨棚的自重,一方面使得混凝土矩形柱的承载压力变小,混凝土矩形柱的截面尺寸变小后依然可以实现稳定的承载,雨棚整体更轻盈;另一方面方便各个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避免了全预制装配式雨棚混凝土板落点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利用钢框架组件作为顶棚支撑,钢框架组件具有结构轻巧、跨度大以及安装速度快的优点,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从而改善相关技术中施工难度大的缺陷。
[0026]2.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对比于装配式钢结构的立柱,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具有防火性较好,风振影响小的优点;同时,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又作为预制件,无需在施工现场中进行现浇,免去了搭设脚手架、支设模板、绑扎
钢筋以及浇筑混凝土的工序,有效节省人力和物力,无论在小型还是中大型客站中都能进行运用,适用范围广泛。
[0027]3.混凝土树状梁柱以及混凝土矩形柱中具有排水管,在使用的同时能保证排水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申请一种装配式雨棚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4为本申请中承台以及混凝土矩形柱的连接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中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6为本申请一种装配式雨棚的应用示意图;
[0035]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8为本申请中混凝土树状梁与垂轨向连接单元的连接主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各个构件,所述构件包括混凝土矩形柱(12)、混凝土树状梁(13)柱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31);S2:在地基上浇筑承台(11)垫层,在所述承台(11)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承台(11);S3:将混凝土矩形柱(12)吊装到位,并将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现浇固定;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13)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混凝土树状梁(13)柱;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31)吊装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31)与混凝土树状梁(13)柱;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13)之间;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21)至混凝土树状梁(13)柱上,在所述顺轨向钢主梁(21)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浇筑承台(11)时,在所述承台(11)中预埋若干连接钢筋(111)以及若干矩形箍筋(112),若干所述连接钢筋(111)位于所述承台(11)的中心位置,若干所述矩形箍筋(112)位于所述连接钢筋(111)的四周并将所述连接钢筋(111)包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吊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到位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中心位置预埋的连接钢筋(111)进行半灌浆套筒(121)连接,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完成连接后绑扎所述矩形箍筋(112),二次浇注混凝土,使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形成整体。4.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撑单元(1)、若干顺轨向连接单元(2)以及若干垂轨向连接单元(3),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承台(11)、与所述承台(11)连接的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连接的混凝土树状梁(13)柱,若干所述支撑单元(1)沿轨道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2)连接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3)连接沿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小飞严晗张胜超陶瑜张松甫钟立博葛红云路立娜王羽宋宝仓李金辉张邦旭史雅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