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28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涉及导纱器技术领域,包括移动组件和引导机构,所述移动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出纱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在移动组件的前侧安装气动伸缩杆,使得气动伸缩杆通过铰接杆铰链连接在下托架的边侧,这样当针织横机在加工失误时,能够及时的启动气缸输出动力让铰接杆利用一端安装的弧面夹头对于导流的线纱进行有效的夹持,由于弧面夹头呈多组的弧面状构造,因此能够在夹持线纱的过程中避免对于线纱的损伤,而且在较多接触面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将线纱进行夹停,避免了后续繁琐的对于产品的技术修正。术修正。术修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


[0001]本技术涉及导纱器
,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

技术介绍

[0002]导纱器引导纱线准确地垫放到织针上的成圈机件,因针织横机的种类不同而异,导纱器的作用是通过它上面的导纱孔将纱线准确地垫放到织针上,并且导纱器严格控制针舌的运动,防止退圈后呈自由状态的针舌关闭针口,以保证编织的顺利进行,根据编织需要在针间摆动或在针前、针后横移,将纱线准确地垫到织针上。
[0003]现有的导纱器在使用时,通常是多组导轮将线纱整个顺滑穿过到加工针头的位置,这样当加工的针织出现故障时,却难以及时的停止,造成后续对于产品的修正产生较为繁琐的过程,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该针织横机导纱器主要是利用在移动组件的前侧安装气动伸缩杆,使得气动伸缩杆通过铰接杆铰链连接在下托架的边侧,这样当针织横机在加工失误时,能够及时的启动气缸输出动力让铰接杆利用一端安装的弧面夹头对于导流的线纱进行有效的夹持,由于弧面夹头呈多组的弧面状构造,因此能够在夹持线纱的过程中避免对于线纱的损伤,而且在较多接触面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将线纱进行夹停,避免了后续繁琐的对于产品的技术修正。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包括移动组件和引导机构,所述移动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出纱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组件;
[0006]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前置支架、顶架、第一导轮、第一导环、双滑轮、减震弹簧、下方环、下托架、第二导轮、铰接杆、弧面夹头和气缸,所述前置支架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的前侧,所述前置支架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架,所述顶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轮,所述顶架的顶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导环,所述顶架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减震弹簧的双滑轮,所述顶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方环,所述前置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第二导轮的下托架,所述下托架的两侧设置有铰链连接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弧面夹头,所述铰接杆的后端设置有铰链连接的气缸输出端。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前置支架与顶架和下托架的中轴线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环与下方环均为环孔状构造,所述弧面夹头呈弧面状构造,所述第一导轮与双滑轮和第二导轮均为滑轮状构造。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丝杆盒、电动丝杆和滑块基座,所述丝杆盒上通过电动丝杆螺栓连接有滑块基座。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出纱构件包括螺栓直杆、轴承杆、线纱筒、第一环和合并环,所述螺栓直杆设置在所述滑块基座的顶侧,所述螺栓直杆的顶侧两端设置有套接线纱筒的轴
承杆,所述螺栓直杆的前侧设置有两组第一环,所述螺栓直杆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合并环。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出料组件包括长双杆、螺栓轮座、中对滑轮、下环座、底套、前置底轮、导孔条和出线导轮,所述长双杆设置在所述下托架的下方,所述长双杆的内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轮座,且所述螺栓轮座的一端内侧设置有中对滑轮。
[00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长双杆的下方设置有下环座,所述下环座的下方设置有底套,且所述底套的前侧设置有前置底轮,所述底套的下方设置有一端边侧安装出线导轮的导孔条。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在移动组件的前侧安装气动伸缩杆,使得气动伸缩杆通过铰接杆铰链连接在下托架的边侧,这样当针织横机在加工失误时,能够及时的启动气缸输出动力让铰接杆利用一端安装的弧面夹头对于导流的线纱进行有效的夹持,由于弧面夹头呈多组的弧面状构造,因此能够在夹持线纱的过程中避免对于线纱的损伤,而且在较多接触面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将线纱进行夹停,避免了后续繁琐的对于产品的技术修正。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引导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移动组件;101、丝杆盒;102、电动丝杆;103、滑块基座;2、出纱构件;201、螺栓直杆;202、轴承杆;203、线纱筒;204、第一环;205、合并环;3、引导机构;301、前置支架;302、顶架;303、第一导轮;304、第一导环;305、双滑轮;306、减震弹簧;307、下方环;308、下托架;309、第二导轮;3010、铰接杆;3011、弧面夹头;3012、气缸;4、出料组件;401、长双杆;402、螺栓轮座;403、中对滑轮;404、下环座;405、底套;406、前置底轮;407、导孔条;408、出线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包括移动组件1和引导机构3,移动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出纱构件2,移动组件1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引导机构3,且引导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组件4;
[0021]引导机构3包括前置支架301、顶架302、第一导轮303、第一导环304、双滑轮305、减震弹簧306、下方环307、下托架308、第二导轮309、铰接杆3010、弧面夹头3011和气缸3012,前置支架301设置在移动组件1的前侧,前置支架30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架302,顶架30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轮303,顶架302的顶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导环304,顶架302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减震弹簧306的双滑轮305,顶架30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方环307,前置支架30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第二导轮309的下托架308,下托架308的两侧设置有铰链连接的铰接杆3010,铰接杆3010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弧面夹头3011,铰接杆3010的后端设置有铰链
连接的气缸3012输出端。
[0022]前置支架301与顶架302和下托架308的中轴线均相互平行,第一导环304与下方环307均为环孔状构造,弧面夹头3011呈弧面状构造,第一导轮303与双滑轮305和第二导轮309均为滑轮状构造。
[0023]本实施例中,当线纱输出在顶架302顶侧的第一导轮303进行顺滑输出,接着使得第一导轮303顺滑输出的线纱输出到顶架302上的第一导环304,使得第一导环304贯穿输出的线纱分侧顺滑在减震弹簧306一端的双滑轮305,这样使得双滑轮305顺滑输出的线纱经过下方环307穿过之后使得线纱顺滑在下托架308一侧的第二导轮309进行顺滑输出,这样第二导轮309顺滑输出的线纱经过第二导轮309之后输出到螺栓轮座402一端内侧的中对滑轮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包括移动组件(1)和引导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出纱构件(2),所述移动组件(1)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引导机构(3),且所述引导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组件(4);所述引导机构(3)包括前置支架(301)、顶架(302)、第一导轮(303)、第一导环(304)、双滑轮(305)、减震弹簧(306)、下方环(307)、下托架(308)、第二导轮(309)、铰接杆(3010)、弧面夹头(3011)和气缸(3012),所述前置支架(301)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1)的前侧,所述前置支架(30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架(302),所述顶架(30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轮(303),所述顶架(302)的顶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导环(304),所述顶架(302)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减震弹簧(306)的双滑轮(305),所述顶架(30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方环(307),所述前置支架(30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第二导轮(309)的下托架(308),所述下托架(308)的两侧设置有铰链连接的铰接杆(3010),所述铰接杆(3010)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弧面夹头(3011),所述铰接杆(3010)的后端设置有铰链连接的气缸(3012)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支架(301)与顶架(302)和下托架(308)的中轴线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环(304)与下方环(307)均为环孔状构造,所述弧面夹头(3011)呈弧面状构造,所述第一导轮(303)与双滑轮(30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从元周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翰锦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