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18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具体为:A、预制梁、柱吊装;B、梁端连接钢筋安装;C、预应力筋穿束;D、预应力筋孔道封堵;E、梁柱接缝封模;F、灌浆料配置;G、灌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灌浆管、排浆管、排浆孔等,结合灌浆工艺流程,使梁柱接缝、钢筋预留孔道及预留槽口一次灌浆完成,施工效率高,作业方便;其中灌浆孔、排浆孔均位于左预制梁、右预制梁和预制柱顶部,便于施工与观察;灌浆料流动路径明确、顺畅,可有效保障灌浆施工质量。可有效保障灌浆施工质量。可有效保障灌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广泛,而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深入推进,现有结构体系已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国内学者借鉴美国PRESSS体系的经验,将后张预应力引入框架中,发展出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预制柱在节点区连续,梁、柱构件内均预留预应力筋孔道,梁端预留槽口、孔道安装纵向钢筋,柱中相应位置预留孔道,供纵向钢筋穿过节点区。梁柱接缝、预留孔道及槽口均需灌浆,现有作法采用各自独立灌浆方式,即先灌注梁柱接缝,后分别灌注钢筋预留孔道,此作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1、接缝处空间狭小,钢筋预留孔道封闭困难,接缝灌浆时易漏浆,造成预留孔道堵塞,导致钢筋预留孔道无法灌浆;
[0004]2、梁端及柱内孔道数量较多,各自独立灌浆工作量大,施工工序复杂;
[0005]3、钢筋预留孔道灌浆需待接缝处灌浆料形成强度后进行,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所述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左预制梁(1)、右预制梁(2)和预制柱(3),所述左预制梁(1)设置在所述预制柱(3)的中部左侧,所述左预制梁(1)和所述预制柱(3)之间为梁柱接缝(4);所述右预制梁(2)设置在所述预制柱(3)的中部右侧,所述右预制梁(2)和预制柱(3)之间为梁柱接缝(4),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预制梁(2)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道平行的右钢筋预留孔道(21),所述右预制梁(2)底部一侧的右钢筋预留孔道(21)连通有一根灌浆管(22),所述右预制梁(2)底部另一侧的右钢筋预留孔道(21)连通有一根排浆管(23),所述右预制梁(2)顶部两侧的右钢筋预留孔道(21)分别连通有一根排浆管(23),所述右预制梁(2)的中部沿其轴线设有右预应力筋孔道(24);所述预制柱(3)中部与所述右钢筋预留孔道(21)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柱钢筋预留孔道(31),所述预制柱(3)中部与所述右预应力筋孔道(24)对应位置设有柱预应力筋孔道(32);所述左预制梁(1)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道平行的左钢筋预留孔道(11),所述左预制梁(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预留槽口(12),所述左钢筋预留孔道(11)的一端与所述预留槽口(12)连通,所述左钢筋预留孔道(11)的另一端与所述梁柱接缝(4)连通,所述左钢筋预留孔道(11)的位置分别与所述柱钢筋预留孔道(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左预制梁(1)的顶部和底部预留槽口(12)之间设置连通管(13);所述左预制梁(1)的中部沿其轴线设有左预应力筋孔道(15);所述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具体为:A、预制梁、柱吊装:首先顺次将预制柱(3)、左预制梁(1)和右预制梁(2)吊装就位;B、梁端连接钢筋安装:将梁端连接钢筋(16)分别通过所述预留槽口(12)穿入所述左钢筋预留孔道(11)、所述柱钢筋预留孔道(31)和右钢筋预留孔道(21)中;C、预应力筋穿束:将预应力筋(17)穿入所述左预应力筋孔道(15)、所述柱预应力筋孔道(32)和右预应力筋孔道(24)中;D、预应力筋孔道封堵:采用发泡剂对梁柱接缝(4)处预应力筋孔道接头(18)进行封堵,先填充孔道下半部分,再填充孔道上半部分;E、梁柱接缝封模:采用模板(19)封闭梁柱接缝(4)四周以及所述左预制梁(1)顶部和底部的预留槽口(12),模板(19)与混凝土接触面设置柔性胶条,采用对拉螺栓(20)固定模板(19);所述梁柱接缝(4)顶部的模板(19)和所述左预制梁(1)顶部的模板(19)分别设有排浆孔(191);F、灌浆料配置:先将灌浆料加水拌匀,再分散撒入0.1%体积配筋率的镀铜钢纤维,继续搅拌均匀,灌浆料初始流动度大于300mm;G、灌浆:采用灌浆机从灌浆管(22)进行灌浆,灌浆压力5MPa,流量1m3/h,当排浆管(23)、排浆孔(191)和外露管口(33)流出灌浆料后,依次对其进行封堵,待所有排浆管(23)、排浆孔(191)和外露管口(33)均流出灌浆料后,即可判定节点灌满,灌浆施工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接缝(4)的宽度范围为20mm

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灌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述左预制梁(1)和右预制梁(2)位于所述梁柱接缝(4)处中部分别设有梁端键槽(14),所述梁端键槽(14)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军赵勇马智周胡杰任超洋
申请(专利权)人: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