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明生专利>正文

电子骨科髓内针导向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1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骨科髓内针导向仪,适用于人及动物一切管状骨骨折的髓内针固定术。它主要由引导电极、电子放大器和显示器设计而成。在骨折复位时,两断端在各个轴线上的相对距离及纵轴的对线均能在显示器上自动显示。用它在不切开骨折处、不用X线设备的情况下,医师能很快顺利地完成闭合插针操作;医师和病人都可避免放射性损伤;可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和骨折不愈。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导向准确,经济实用,易于推广。(*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人及动物一切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髓内针导向仪。目前,临床上用髓内针对作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闭合插针法,其特点为不切开暴露骨折,而在X线透视下进行闭合插针。其优点是不增加骨外膜的操作,对骨折的愈合有利。其缺点为需要价格昂贵良好的X线设备、万能骨折台和医师高超的插针技术,使得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这类手术,并且在手术中,医师和病人都要遭到X线的放射性损伤。另一种是开放插针法,其特点是在骨折处切开显露骨折,在直视下插针,其优点是复位和插针较易。其缺点为切开复位将损伤骨外膜和大量的软组织,甚至损伤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增加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的发生率,病人的痛苦大,医疗费用高,不易被病人接受。本专利技术是为了给医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导向准确,对病人损伤小的骨科髓内针导向仪。本技术采用了一对分别装在两根导向针A、B上的电偶电极7、8和装在导向针A上的一对引导电极4、6,将引导电极的引出导线2、10接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显示器SH接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设计而成。电偶电源12用1.3伏直流电,放大器电源Ec用12伏直流电,上述两个电源均可用镇流电源或干电池(详见附图及附图说明)。下面以一种用于人体股骨中段骨折的髓内针固定术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这种规格的髓内针导向仪组成部件如下(1)导向针A、B的制作A、B钢针长350mm,直径2mm,端头均留1.5mm裸露区4、8作电极,其余部分用环氧树脂或塑料套管5、9覆盖绝缘,尾部各焊接一根引出导线10、11,再在距A针端头10mm和12mm处的绝缘层上装两个相互绝缘2.5mm宽的环状银(或铜)片6、7作电极,并分别焊接引出导线2、3,这样就将四个电极分别装在A、B两导向针上了。四个电极分工如下B针作成的单电极8为电偶电极,接电偶电源的负极,距A针端头12mm处的电极7为电偶电极,接电偶电源的正极;距端头10mm处的电极6为引导电极的正极,接直流放大器的正输入端,A针端头裸露部分4为引导电极的负极,接直流放大器负输入端。(2)放大器采用两级直流放大装置,电路图详见附图及附图说明,亦可用运算放大器代替。(3)显示器SH用1.0mA电流计,也可用电脑数字显示器和显波器代替。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容积导电原理工作的。在任何容积导体中,只要有电流通过就有电场的形成。即可测量出等电位线,在电场中,某一点电位的高低与电偶电压及距离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V=K (ECoSθ)/(r2) 。V=电场电压,E=电偶电压,K为介质常数,r为电场中某点与电偶的距离,为电偶电源两点连线的中点与电场中某一点连线形成的夹角。在电偶阴阳两极的轴线正中的一个垂直平面上各点电位等于零,此平面阳极一侧的各点电位为正,阴极一侧各点电位为负。根据上述公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压与E成正比,与r成反比。人体是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在骨折的两断端间放置一对电偶电极,势必在两电极间形成电场,再在此电场中放置一对引导电极就可引出电场中任意两点的电位差和电流。当改变两电偶电极的相对位置或两引导电极的相对位置时,引导电极上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就会发生改变。本专利技术是将电偶电极的正极和两个引导电极固定在A导向针上,且三个电极在同一直线上;将电偶电极的负极固定在B导向针上。它工作时,若两根导向针在同一轴线上(θ=0 CoSθ=1),显示器上电流读数最大;若两根导向针距离最近(r值最小),显示器上电流读数最大。使用时,将两根导向针分别经股骨的大转子和内髁处的皮肤小切口插入骨髓腔至骨折端,再相互移动两断端复位。当纵向移动至显示器上电流读数达最大时,表示骨折两断端的距离最近,当横向移动至显示器上电流读数达最大值时,表示骨折已对好纵轴线。此时,只需将一导向针推进越过骨折线,进入对端骨髓腔,退出另一导向针,即已完成插导向针操作。随后,将预先准备好的髓内针从大转子处插入髓腔,顺导向针越过骨折线,进入对端骨髓腔至预定的深度。拔出导向针,缝合皮肤,术毕。 附图说明A导向针A;B导向针B;1导向针A的外绝缘层,2引导电极6的引导线,3电偶电极7的引导线,4导向针A端头作引导电极,5导向针A的内绝缘层,6套在导向针A内绝缘层上面的引导电极,7套在导向针A内绝缘层上面的电偶电极,8导向针B端头作电偶电极,9导向针B的绝缘层,10引导电极4的引导线,11电偶电极8的引导线, 12电偶电源1.3伏直流电,Ec放大器电源12伏直流电,SH显示器1mA电流表,亦可用示波器。BG1、2、3、43A×31D×4,R 1K R2、3 3.6KR4、55.1K R612Ω R7140Ω R8、11650ΩR9、1212Ω C0.5μ本技术除适用于案例病种外,还可用于人及动物体适用作髓内针固定的一切管状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的导向。导向针的长短和粗细可根据骨的长度和髓腔的大小而决定,制成各种规格的导向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以下几个优点1、成本低,制作简单。2、操作方便,导向准确,不用X线设备,不切开骨折处,一般操作水平的医师也能在短时内很顺利地完成闭合插针操作,故适应于各级医院推广。3、消除了X线对医师和病人的放射性损伤,不需在骨折处切开,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避免了骨外膜和软组织的手术创伤,降低了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诊治费用,易被病人所接受。权利要求一种用于人及动物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闭合插针的骨科髓内针导向仪,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装在A、B导向针上、能在体内形成电场的电偶电极7、8和装在A导向针上、能根据A、B导向针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而引导出不同强度电信号的引导电极4、6。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骨科髓内针导向仪,适用于人及动物一切管状骨骨折的髓内针固定术。它主要由引导电极、电子放大器和显示器设计而成。在骨折复位时,两断端在各个轴线上的相对距离及纵轴的对线均能在显示器上自动显示。用它在不切开骨折处、不用X线设备的情况下,医师能很快顺利地完成闭合插针操作;医师和病人都可避免放射性损伤;可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和骨折不愈。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导向准确,经济实用,易于推广。文档编号A61B17/58GK2065474SQ8921255公开日1990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谭明生 申请人:谭明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人及动物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闭合插针的骨科髓内针导向仪,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装在A、B导向针上、能在体内形成电场的电偶电极7、8和装在A导向针上、能根据A、B导向针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而引导出不同强度电信号的引导电极4、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谭明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