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其特别适用于深层地下水、水量水压大的防水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深层地下管涵、地沟、隧道等工程因长期受地下水侵泡,导致其渗漏已成普遍现象,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穿越河流深层地下工程的方涵、隧道、管廊项目逐渐增多,施工难度比较大。此类项目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强,诸多地下管廊项目上极易出现漏水,防止渗漏是此类工程重中之重。虽然目前防渗漏施工的技术及材料很多,但是真正用于此类工程的成熟有效的防水工艺并不多,此类工程施工周期长,受河水特点影响,必须要想法设法加快施工进度。
[0003]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可行、施工简单且不受混凝土湿度影响的防水施工工艺,才能达到快速施工、防止渗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且不受混凝土湿度影响的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基层预处理;步骤2:在预处理后的基层上铺设两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步骤3:在顶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上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步骤4: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喷涂完一定时长后,在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上铺设聚酯无纺布;步骤5:在聚酯无纺布上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层为底板混凝土面层,基层预处理包括:将底板混凝土面层打扫干净;基层凹陷处用1:1水泥砂浆找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步骤21:底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铺贴:按照胶粉:水泥:水=1:10:3的比例将水泥、胶粉混合后,搅拌均匀成黏糊状,涂刷在底板混凝土面层上,铺贴底层1.5mm厚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卷材纵向搭接100mm,横向搭接200mm,相邻卷材搭接位置错开不小于500mm;边缘预留300mm作为侧墙上翻附加层;步骤22:顶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铺贴:按照胶粉:水泥:水=1:10:3的比例将水泥、胶粉混合后,搅拌均匀成黏糊状,涂刷在底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上,铺贴顶层1.5mm厚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卷材纵向搭接100mm,横向搭接200mm,相邻卷材搭接位置错开不小于500mm;边缘预留300mm作为侧墙上翻附加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为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所述步骤3包括:采用喷枪机具将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匀速喷涂在1.5mm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上,共喷涂6遍,每层涂料厚度为0.4mm,喷涂总厚度为2.4mm;所述步骤4中: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喷涂完0.5h后,在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上铺设一层聚酯无纺布,纵向搭接100mm,横向搭接200mm,相邻无纺布搭接位置错开不小于5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聚酯无纺布上浇筑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6.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喷涂装置(1),用于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所述喷涂装置(1)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水平支撑块(11);n形架(12),下端两侧分别连接在两个水平支撑块(11)的上端中部;若干移动轮(13),间隔连接在水平支撑块(11)下端;若干固定支架一(14),固定连接在n形架(12)上端内壁中部;环形架(15),上端与固定支架一(14)连接,所述环形架(15)内周侧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喷头(1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架(15)包括:左半环形架(151)和右半环形架(152),左半环形架(151)和右半环形架(152)上
端相互铰接在固定支架一(14)上,左半环形架(151)和右半环形架(152)下端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水位管涵的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装置(1)还包括限位装置(2),限位装置(2)包括:对称设置在n形架(12)左右侧内壁的限位组件一,限位组件一包括:支架二(21),与n形架(12)左侧内壁或右侧内壁连接;安装块一(22),连接在支架二(21)靠近环形架(15)的一侧;竖直安装板(23),设置在安装块一(22)靠近环形架(15)的一侧,两个竖直安装板(23)相互靠近的一侧与环形架(15)连接或接触;两组上下对称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位于安装块一(22)与竖直安装板(23)之间;连接组件包括:L形限位块(24),连接在竖直安装板(23)的靠近对应的安装块一(22)的一侧,L形限位块(24)与n形架(12)之间连接有弹簧一(25);滑块一(26),上下滑动连接在竖直安装板(23)靠近对应的安装块一(22)的一侧;壳体(27),连接在竖直安装板(23)上;活塞一(28),上下滑动连接在壳体(27)内,上下相邻的活塞一(28)相互靠近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一(29),活塞杆一(29)远离活塞一(28)的一端与滑块一(26)连接,壳体(27)位于活塞一(28)远离活塞杆一(29)的一侧为填充室(210),填充室(210)填充有压力流体;固定配合块(211),固定连接在竖直安装板(23)上,固定配合块(211)与滑块一(26)之间连接有弹簧二(212);连接杆一(213),一端与固定配合块(211)铰接,连接杆一(213)另一端铰接有滑轮(214),滑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吉峰,刘波,李春,武江江,王润修,郭贵法,赵志鹏,李朝峰,郝丽君,赵云江,霍少群,郭占光,穆亭亭,付强军,孟文彪,张妍,郝家豪,郭福,多野,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