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俊卿专利>正文

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97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包括吸引筒与抽取针,吸引筒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以及单向阀d,单向阀a与单向阀b通过U型管a相连接,U型管a通过抽取管与抽取针相连接,单向阀c与单向阀d通过U型管b相连接,U型管b上设置有排出管;吸引筒内穿设有活塞杆;吸引筒靠近抽取针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管,抽取针通过收纳组件设置在收纳管内;吸引筒上设置有收集组件,排出管设置在收集组件上。在活塞杆、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以及单向阀d的配合下,使得本申请在一次的往复运动当中都在对积液进行抽取。节约了时间,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多次维护。不需要多次维护。不需要多次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主要治疗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在进行一些神经外科的手术之后,在手术的伤口处可能会积攒有较大量的血液以及脓液等液体,需要及时进行排出,所以需要采用积液处理装置来辅助进行。
[0003]比如,申请号为CN202110363240.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积液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该装置采用电机控制螺杆式抽吸方式,压力可控性好,并且该装置采用了新型的吸取头,多个吸取孔同时进行吸取,并将吸取孔设置在球面的各个方位,避免吸取孔堵死造成吸孔处压力瞬间增加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提高了积液处理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积液处理装置使用时发现:a.采用电机控制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成本,采用螺杆还增加了维护的次数以及较多的能源消耗,在不方便接电的区域无法进行使用;b.其活塞头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负压方式,在一次往复活动当中只能抽取一次积液,需要重复多个往复运动才能对积液有效的清除,比较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积液处理装置采用电机控制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成本,采用螺杆还增加了维护的次数以及较多的能源消耗,在不方便接电的区域无法进行使用,而且其活塞头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负压方式,在一次往复活动当中只能抽取一次积液,需要重复多个往复运动才能对积液有效的清除,比较浪费时间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包括吸引筒与抽取针,所述吸引筒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以及单向阀d,所述单向阀a与所述单向阀b通过U型管a相连接,所述U型管a通过抽取管与所述抽取针相连接,所述单向阀c与所述单向阀d通过U型管b相连接,所述U型管b上设置有排出管;所述吸引筒内穿设有活塞杆;所述吸引筒靠近所述抽取针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管,所述抽取针通过收纳组件设置在所述收纳管内;所述吸引筒上设置有收集组件,所述排出管设置在所述收集组件上。
[0006]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收纳管内与所述抽取针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拉环,所述拉伸弹簧设置在两组所述拉环之间,所述抽取针穿设在所述收纳管内,所述收纳管上开设有两组滑动槽,所述抽取管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动槽
内,所述抽取针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组限位环,两组所述限位环之间转动设置有活动套,另一组所述滑动槽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套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活动套上设置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开设有多组防滑纹路。
[000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安装盘与多组收集瓶,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两组安装套,两组所述安装套设置在所述吸引筒上,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压力弹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多组安装环,多组所述收集瓶分别与多组所述安装环螺纹连接,且所述排出管贯穿出所述安装盘并伸入至其中一组所述收集瓶内。
[0009]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活动架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吸引筒靠近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均匀的设置有多组防滑条;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进块。
[0011]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推进块与所述吸引筒一侧之间。
[0012]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吸引筒内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活塞杆相接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抽取针的作用下,便于将积液通过抽取管抽取至吸引筒内,并且在活塞杆、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以及单向阀d的配合下,在推动活塞杆时,使得吸引筒内的气流经过单向阀c排出,而吸引筒左侧的空间为负压的状态,使得在积液依次经过抽取针、抽取管、U型管a以及单向阀a进入到吸引筒负压的空间内,完成对积液的抽取,在拉动活塞杆时,使得活塞杆将收集在吸引筒内的积液通过单向阀d排出至U型管b内,最后通过排出管排出,而吸引筒右侧的空间同时又变为负压的状态,导致积液依次通过抽取针、抽取管、U型管a以及单向阀b进入到吸引筒负压的空间内,在一次的往复运动当中都在对积液进行抽取。
[0014]2.在收纳组件的配合下,当本申请清洗消毒后,可通过推动拨动块,使得拨动块带动活动套与卡槽相分离,并转动拨动块,使得拨动块向相连接的一组滑动槽移动,当拨动块与这一滑动槽对齐时,使得抽取针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即可使得抽取针自动收纳至收纳管内,可对其进行防护,避免使用者在拿取时被抽取针伤害的情况发生,在对抽取针进行使用时,只需要推动拨动块并使得拉伸弹簧拉伸,使得拨动块在滑动槽内滑动,并转动拨动块,使其卡设在卡槽内即可,快速对抽取针进行固定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中吸引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中收纳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中收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中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中抽取针的收纳结构示意图;图中附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101、吸引筒;102、抽取针;103、排出管;104、推进块;105、复位弹簧;106、活塞杆;107、拉环;108、拉伸弹簧;109、活动套;110、安装套;111、缓冲垫;112、托板;113、密封环;114、单向阀a;115、U型管a;116、单向阀b;117、抽取管;118、限位环;119、单向阀c;120、U型管b;121、单向阀d;122、卡槽;123、滑动槽;124、收纳管;125、安装环;126、压力弹簧;127、固定杆;128、连接杆;129、把手;130、收集瓶;131、安装孔;132、安装盘;133、拨动块;134、活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包括吸引筒101与抽取针102,吸引筒101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a114、单向阀b116、单向阀c119以及单向阀d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筒(101)与抽取针(102),所述吸引筒(101)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a(114)、单向阀b(116)、单向阀c(119)以及单向阀d(121),所述单向阀a(114)与所述单向阀b(116)通过U型管a(115)相连接,所述U型管a(115)通过抽取管(117)与所述抽取针(102)相连接,所述单向阀c(119)与所述单向阀d(121)通过U型管b(120)相连接,所述U型管b(120)上设置有排出管(103);所述吸引筒(101)内穿设有活塞杆(106);所述吸引筒(101)靠近所述抽取针(102)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管(124),所述抽取针(102)通过收纳组件设置在所述收纳管(124)内;所述吸引筒(101)上设置有收集组件,所述排出管(103)设置在所述收集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拉伸弹簧(108),所述收纳管(124)内与所述抽取针(10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拉环(107),所述拉伸弹簧(108)设置在两组所述拉环(107)之间,所述抽取针(102)穿设在所述收纳管(124)内,所述收纳管(124)上开设有两组滑动槽(123),所述抽取管(117)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动槽(123)内,所述抽取针(10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组限位环(118),两组所述限位环(118)之间转动设置有活动套(109),另一组所述滑动槽(123)上开设有卡槽(122),所述活动套(109)卡设在所述卡槽(1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临床中的积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109)上设置有拨动块(133),所述拨动块(133)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卿丁亚蕊
申请(专利权)人:李俊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